一、平对
一、平对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
解读:适用于写景。这付对仗是两幅画面构成的对仗。没有主次、正反、前后、轻重之分。
2、开合对(句法范畴)
白髪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岑参)
解读:低沉对激昂,正反两种事放在一起,构成一副对仗。上下句意思一正一反。
A、偏对(词法范畴)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
解读:此诗是典型的偏对。岱宗合在一起指泰山,齐鲁指的是两个地方,以一对二。属偏对。又比如“杨柳 对 芙蓉”也是一对二,也是偏对。如果追求工整,尽量少用偏对。
B、切侧对(词法范畴)
阴散陈仓北,晴熏太白巅。(杜甫)
解读:这是典型的侧切对。这联首先用了音对技术的借音:仓----谐音“苍”。苍,青黑色,同白相对,使之工稳;又运用了切侧对:陈仓代指宝鸡,太白指太白山,用宝鸡对太白对不上,陈仓(苍)对太白就工整了。
要点:不用事物的本名,用事物的别名或异名做对仗。
1、字流对
若无青嶂月,愁杀白头人。(杜甫)
解读:这一联靠若无两个虚字,把意思顺下去。
要点:靠虚字顺下去的对仗,形成流水,叫字流对。流水对有先后次序不能颠倒。
2、意流对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
要点:靠两句话体现的意思分清前后关系的流水对。
A、逆挽对
①、字挽对
晚岁犹思事鞍马,当时那信老耕桑。(陆游)
解读:与流水对相对应,流水对有先后顺序,逆挽对先讲后面的再讲前面的。次序相反,靠时间的字面意思颠倒过来。
②、意挽对
十年归客但心伤,三径无人已自荒。(皇甫冉)
解读:此诗无明确的时间表示顺序,靠意思表示顺序,称为意挽对。
三、整散对(平对 + 流水)
1、前散后整
复送王孙去,其如春草何。
岸明残雪在,潮满夕阳多。(刘长卿)
解读:一联用平对,一联用流水。散,不是散句,是相对平对结构略微松散。上联流水对,下联平对(并列)。
2、前整后散
河流添马颊,原色动龙鳞。
万里独归客,一杯逢故人。(刘禹锡)
解读:上联并列对,下联流水对。
四、借音对
阴散陈仓北,晴熏太白巅。
解读:这联用了音对技术:仓----谐音“苍”。苍,青黑色,同白相对,使之工稳。
五、借义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无题》
解读:这一联使用技术才使之工稳。牵牛,指牵牛星(名词),驻马是动词,牵牛 对 驻马,对不上, 使用“单拆借义”法,即可工对。拆开名词,牵为动词,对驻,牛对马,这样方工稳。这种手法叫单拆借义法。
花拒国营宁受雨,梦逃城管不禁秋。
解读:国营,城管,单拆借意,国对城,营对管,工稳。这种技术很重要,运用这种技术可对的工稳漂亮。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杜甫《旧日》
解读:竹叶对菊花,字面工稳,实际意思不工稳。因为竹叶是酒,本与菊花对不上。它使用了双拆借意,竹对菊,叶对花,就非常工稳了。古人将这种称为“真对假体”。竹叶是假,菊花是真。
三、远近对
例:近钟清野寺,远火点江村。(岑参)
例:檐前花落春深后,谷里莺啼日暮时。(李嘉佑)
解读:远近对造成很大的纵深感
四~1、动静对
例:相逢秋满月,更值夜莺飞。(王维)
解读:动静对,流水对
例:虚室寒灯尽,空阶落叶飘。(皇甫冉)
例:雁断知风急,潮平得月多。(钱起)
解读:双重的动静对,高低对
例:庭闲花自落,门闭水空流。(丁仙芝)
例: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贾岛)
解读:动静对,同时有主从关系
四~2、视听对
例:俯视古苔积,仰聆早蝉吟。(陈存)
例:树色中流见,钟声两岸闻。(张祜)
例:霞朝看马色,月晓听鸡鸣。(宋璟)
解读:一个看,一个听
例:晚磬秋山里,清猿古木中。(刘长卿)
例:鼓角愁荒塞,星河落曙山。(杜甫)
解读:隐音藏见写法
例: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刘长卿)
解读:反写视听
五、明暗对
例:水流山暗处,风起月明时。(于鹄)
解读:高低对,明暗对
例:紫崖奔处黑,白鸟去边明。(杜甫)
解读:一明一暗
例:气沉全浦路,轮仄半楼明。(齐己)
解读:以暗衬明
六、显隐对
例:初秋临水月,半夜隔山钟。(皇甫冉)例: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刘长卿)
解读:一个可见,一个看不见
七、疏密对
例: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孟浩然)
例:敛形藏一叶,分响出千花。(梁鍠)
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
解读:一疏一密造成对比
除此之外,还有浓淡、里外等对比,其他的以后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