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成拳之“点紧身松”
大成拳与一般体育运动的区别在于一般体育运动练的主要是肌肉而大成拳练的主要是筋骨,练骨就是练气。筋骨训练达到较高境界时人体可以做到“点紧身上松”。在技击时两力相接,一般情况下,两力相接首先接触的是手或臂在瞬间接触的点上要有力这叫点紧,在点紧的同时身上是松的,这就叫“点紧身上松”,功夫大的点越紧,身上越松,就是接触点力越大反而身上越松,功夫小的接触点力比较小反而身上也不是特松。功夫小的也叫“点紧身上松”,只不过水平差。练肌肉的运动在两力相接的点上一使力身上就紧,也就是说点紧身紧,身上一松点就用不上力了。这就是大成拳在技击时与一般体育运动的区别。
点紧的作用在于两力相接时接触点是有力的,如对方力小,可以用力大欺力小直取对方中线,如对方力大就用遇竖则横,遇横则竖的道理把对方引进落空。这种力中国武术家通常叫做“柔”力。身上松的作用在于它可以相机而动,遇到力小的立刻发力夺位,遇到力大的先引进落空然后在发力夺位,这种力在中国武术中通常叫刚力。点紧身上松就是刚柔相济。这种力在技击时是攻守兼备,攻守同时做。在形意拳中被称为是“何为打、何为顾、顾即打、打即是顾,出手便是处,不必远求。”
王芗斋先生点紧身上松运用的特别好,凡是和他交过手的人都有同样的感觉,你用力不行,不用力也不行,你用力摸不着他的点,用不上力反而被他摔出去,你不用力反而他用力,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天马行空独往独来。王芗斋先生运动起来用力越大反而身上越松,他可以用大力,越用力身上越松越灵活,各种力、各种打法都能随着对方的力而变化着。在他身上就可以体现出中国古代武术的不可测性。很多人对芗斋先生的力都不理解,认为人不可能有他这种力,实际上芗斋先生就是筋骨练得好,他在练筋骨上下了大功夫,下了大力气,流了大汗。
“点紧身松”是锻炼筋骨的产物,凡是练筋骨的人一听就明白,练肌肉的人听起来就会困难,这也是两种文化的隔阂,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种文化会融合的,肯定是西方文化要向中国文化学习(指在运动方面),因为中国武文化是先进的,落后的向先进的学习是天经地义的事,也是历史的规律。
点紧身上松的练习惯穿大成拳训练的各种环节,首先要在桩上求松紧,通过松紧拉筋然后求虚实,就是身外有物,身外有阻力,求实后在试力中求线,求面的虚实,松紧,最后在搭手中求点紧身上松。
如果桩和试力练的比较好的话,在搭手中求点紧身上松并不是难事,要循序渐进。首先要做到点上能用力。要给对方施加压力,然后身上尽量放松,一般的说点上力越小身上松越不够,点上力越大身上就越松,这就是功夫。如果点上一用力身上就紧,身上一松点上就没力,这就说明在站桩和试力这个训练环节上错了。主要是站桩,一般的说只要桩站对了,试力就不会错,站桩试力都没有问题时间一到在搭手上能够做到点紧身松是不难的。
“点紧身松”是技击的关键,不具备点紧身上松的能力就不能打实,不能打实的技击就不是大成拳。点紧身上松不能不研究。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