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亏损近8千万,日式拉面网红鼻祖风光不再,味千拉面如何自救?
近日,味千(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公布了2020年全年财报。
财报显示,2020全年公司营业总额为18.2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29%,净亏损7786.8万元,而上年同期的净利润为1.56亿元,由盈转亏。
早在今年1月,味千中国就曾向股东发布了盈利警告:公司预期2020年度将录得净亏损约为6000万元至1.1亿元。
疫情或非亏损主因
味千拉面问题不少
疫情对餐饮业造成了严重冲击,味千拉面也难以避免,为此味千拉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控制经营成本以自救。
首先是大规模关店,截至2020年12月31日,味千拉面拥有门店722家,同比减少了77家。然而,味千中国五年前提出的“千店计划”至今仍未实现。
其次,味千中国表示2020年度,公司员工成本比上一年同比减少了29.8%。除此之外,水电、广告促销、店铺管理费等其他经营开支降至4.2亿人民币,同比上年同期减少34.1%。尽管味千中国用尽办法,却也难以扭转味千拉面惨淡的业绩。
疫情对味千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却不是唯一原因。
味千拉面董事会表示,业绩下滑还与联营公司权益、使用权资产及投资物业确认减值亏损有关。
其中,味千中国曾在2015年投资鸡蛋供应商江苏鸿轩生态农业,但如今鸿轩公司及其控股股东涉及多宗诉讼案件,偿债能力成疑,味千拉面随即将此前投资的6100万元确认为减值亏损。
事实上,这并不是味千拉面第一次投资失败。2017年,味千拉面由于投资百度外卖失利,导致当年整体业绩亏损4.87亿元。
仔细回顾近些年味千拉面的财报可以发现,从2018年至2020年,味千拉面年净利润分别为5.5亿元、1.56亿元和-7786.8万元,呈一路下滑的趋势。
如此看来,味千拉面已逾显颓势。
味千拉面创立于1968年的日本,在1996年被香港人潘慰引入中国香港及内陆市场,并先后取得该品牌在中国香港、中国澳门及内陆的永久经营权。
2007年,味千中国在香港主板上市,成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以内陆市场为主的快速休闲餐厅连锁经营商。
味千拉面作为在中国的“日式拉面网红鼻祖”,曾受到了消费者的热情追捧。到2011年,味千拉面的市值就已经达到了180亿港元。
然而就在这一年,味千拉面被爆广告虚假宣传,其重点推广的纯猪骨熬制汤底,实际上是以浓缩液勾兑而成。真相被披露后,味千中国市值应声暴跌40亿港元。
骨汤门事件,使得味千拉面口碑一落千丈,此后味千拉面还多次被爆出存在食品安全问题。
而店面租金、人工成本和食材成本的上涨,以及餐饮市场日趋严峻的竞争,让味千拉面失去了往日的光环。
至此,味千拉面净利润一路走跌,期间虽有回升表现,却也难以翻身。
2018年,味千拉面又爆发了“贪腐门”事件,公司首席财务官刘家豪挪用公司近2363.7万港元而遭警方调查。
此后,味千中国的市值继续走跌,如今,味千中国市值仅剩14亿港元,不足巅峰期的十分之一。
品牌升级难奏效
味千拉面翻身难
作为日式拉面连锁品牌,一直以来味千拉面的产品线都非常简单,主要以日式拉面、饭食和小食为主。而且这些年,味千拉面产品更新换代太慢,缺乏创新,常年不变的口味导致消费者逐渐失去兴趣,最终导致其业绩不断下滑。
有餐饮专业人士表示,“味千拉面品牌老化,跟不上消费升级的速度,自身造血能力几乎没有,再加上投资决策出现偏差,这让味千拉面近几年来的业绩表现都不好。”
近些年来,味千中国逐渐意识到危机,进行了多次尝试以推动品牌转型升级,重铸昔日辉煌。
味千中国曾尝试多元化的布局与发展,推出了高端品牌和歌山,中端品牌喜多藏、西屋武藏,甜品麻布十番,烧烤店炭火烧肉味牛,大众品牌东京食尚等10多个子品牌。然而,这些品牌并没有像味千拉面一样受到消费者的认可。
到了2019年,产品升级失败的味千拉面又将目光聚焦到了门店系统性的升级。
味千中国希望通过旗舰店、IP主题店和标准店三种不同的门店重新打造味千拉面风格。
目前,味千拉面不仅布局了30多家简约风的形象店,也有代表日式风情的“三代目”概念店,前不久,味千在上海还开出了一间熊本熊主题拉面店。
结语
作为进入中国内陆餐饮市场最早的一批餐饮品牌,味千拉面的历史地位毋庸置疑。但时过境迁,如今的消费者选择更多,而一份售价四五十元的味千拉面无论是性价比,还是品牌力都已不再具备优势。
味千拉面想要转型升级、拥抱年轻人的意愿显而易见,但还需要更多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