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给经筋病提出的治疗方案
《灵枢·经筋》在论述了经筋的分布后,随后就给出了经筋病的治疗思路,其中有这样一句很要紧的话,“……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燔有两种解释:一是炙、烤。《诗经·小雅·瓠叶》说,“有兔斯首,炮之燔之”。二是焚烧。《韩非子·和氏》说,“燔诗书而名法令”。
燔针,一是指火针。《灵枢·官针》“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针灸大成》第六卷则明确说,“火针,一名燔针”。二是指温针。《素问·调经论》说,“病在筋,调之筋……燔针劫刺其下与急者”。吴崑曰:“燔针者,内针之后,以火燔之使暖耳,不必赤也。”
劫刺,《灵枢经校释》注解说,“针刺即出,叫劫刺,即急刺急出的刺法”。张介宾则说,“劫刺,因火气而劫散寒邪也”。结合这两句话,可以理解劫刺是一种快速针刺不留针的方法。
综上所述,燔针劫刺有两种不同的说,一是用火针焠刺,快速进针,快速出针。二是温针法,在进针后留针,然后在针柄上放置艾火。这两种针刺方法临床都在用,火针善于去寒,尤其对一些顽固性疼痛有较好疗效,而温针法善于温补,特别适用治疗虚寒证病症。
经筋病以痉挛和疼痛为主要特征,而关节又是经筋会聚之处,所以经筋病多以关节痛多见。其病机主要就是“不松则痛”“不通则痛”。无论是采用火针还是温针,都可以快速改善这两方面的情况,使经筋松下来,气血通畅些。
“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这是《内经》给经筋病提出的解决方案,即以压痛点为针灸治疗所要选取的穴位,用火针或是温针为主的针刺方法来治疗经筋病。治疗次数以病人的感觉以及疾病的转归情况来决定。其实《灵枢》中对经筋病的治疗,除了燔针、焠刺外,还有圆利针、大针等,现在小针刀、银质针等都用来治疗经筋病。
疼痛性疾病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经筋病,多见于脊柱及四肢关节,这些部位都是经筋汇集、分布较为丰富的地方,所以出现经筋病的几率就较大。治疗筋病要调筋,这是基本的原则,不过现在很多医生仍喜欢都在经脉上取穴,这可能是影响疗效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燔针劫刺”既具有针刺机械性穿透疏通的作用,又有火热刺激温通的疗效,所以“燔针劫刺”的治病机理在于温热,通过刺激穴位和部位,增补人体的阳气,激发经气,调节脏腑机能,使得经络得以通畅,气血得以运行。
《素问·调经论》说,“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借助火针的温热刺激,激发人体的正气,以开闭、掘塞,疏通经络,达到温通的目的。同时借助火气可以补虚,又可以泻实。
“燔针劫刺”因其火热可直达病灶,所以能迅速消除和改善组织水肿、充血、渗出、粘连、钙化、卷缩、缺血等病理变化,从而加速血液循环,促进代谢,使受伤的组织和神经重新得以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