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越聪明,越难合群,很正常
文/北岛
越是聪明的人,越没有办法合群。
很同意罗永浩说过的一句话:
“有思想的人,在哪儿都不合群,说的直接一点就是——努力逼自己合群的人,都没什么思想。”
试想,合群需要什么?
其实什么都不需要,能学会忍气吞声,人云亦云,就能成为某个群体中的一份子。
而那个有思想的聪明人,从有自己的思想开始,就注定无法做到人云亦云,他们有自己的坚持,有自己的考虑,所以合群自然很难。
鲁迅先生曾说:“猛兽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
抱团取暖的,大多都是弱势群体,真正有能力成就自己的人,一个人时,也能够成就自己,甚至正是因为自己是一个人,才能成就自己。
正如在生活中,人越聪明的时候,越难合群,原因很简单。
越是聪明的人,越清楚有些群不能合
想要合群的人总有许多,因为他们害怕别人说自己孤僻,害怕遭到别人的排挤,害怕孤独的感觉。
只是,比起一味合群,更重要的是明白哪些群不能合,哪些人不值得来往。
一时不合群,也许是显得有点孤独,但如果合错了群,耽误的可能是自己的一生,甚至会影响自己的未来。
就像《老友记》中的瑞秋。
刚入职场的瑞秋,为了得到同事的喜爱和上司的看重,强行让自己与上司打好关系。
知道上司偶尔会和某个同事凑在一起抽烟,不会抽烟的她也开始学着抽烟。正是因为这一点,她逐渐和同事与上司的关系越来越好。
可是,关系越来越好,瑞秋才发现彼此完全不同,上司除了喜爱抽烟外,还会碰一些违禁品。
听到了这个消息,瑞秋落荒而逃,之后凭借自己的努力不仅赶超了同事,还替代了自己的上司。
倘若当初的瑞秋为了合群而改变自己,影响的是自己的生活,耽误的是自己的未来,暂时的合群,其实没有任何意义。
聪明的人明白,独身更容易成就自己
记得勒庞在《乌合之众》中写过这样一段话:
“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现实生活中,不少人都是如此,哪怕和群体有相反的想法,为了合群也会放弃这些想法。
只有真正聪明的人才明白,有些时候,能够放弃暂时的合群以及是群就合的态度,才能成就自己。
毕竟,每个人想要达到的人生目的地不同,每个人对自己的要求也有所不同。
倘若让自己一味合群,跟着别人的脚步走,也许就会弄丢自己的方向,甚至会因为合群弄丢自己,这才是得不偿失的结果。
反而是自己能够静下心一个人生活的时候,知道目的地在哪,知道该做什么事,不会因为不必要的人浪费时间,这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更加顺遂。
没有人,能帮一个人成就自己,真正能成就自己的人,一直都只有自己。
真正聪明的人,懂得孤独是人生常态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想要合群的原因,是希望能够消除自己的孤独感。
但真正聪明的人知道,孤独感是无法消除的,所以面对孤独的唯一方式,不是消除孤独,而是和孤独和解。
正如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写道:
“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无论是我们出生,我们成长,我们相爱,孤独都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哪怕身边有人陪,也不代表对方能懂自己,哪怕彼此的笑点一致,也不代表彼此的泪点也一致。
就算是两个性格几乎一样,笑点泪点都相似的人在一起,可能因为曾经的经历不同,都无法那么理解对方。
没有了理解,孤独感还是会油然而生。
只是这个时候的孤独,是应该被自己消化的,倘若总是想要消除孤独,代表便是失去原本应该属于自己的生活,因为那些生活,都被一些没有意义的社交活动填满。
《没有一种痛是单为你准备的》里说:
“我们身边有60亿人,但是,这一辈子我们最多活在60个人之间,而让你至爱至痛至喜与至悲,至生与至死的,最多不过几个人,这几个人,才是你的世界。”
想要合群的人总有许多,想要借助群体获得认同的人也不在少数,但那些人,可能和自己没有多少关系。
就像学生时代的同学,一旦过了那个时期,哪怕是同桌的两个人,也有可能越走越远,曾经的在意在之后看起来没有任何意义。
包括公司的同事,一些无意间认识的朋友等等,都和自己的生活没有太大关系。
一个人,只有明白这些的时候,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真正的聪明人,也是因为懂了这些,才难以合群,不是他们无法合群,而是他们不想合群。
—END—
今日话题:
你觉得合不合群重要吗?
欢迎留言,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