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石匠,曾经“点石成兵”闹革命
行走在广东汕头革命老区镇——潮南区红场镇,不禁对曾经在这片红色土地战斗过的革命烈士肃然起敬。
红场镇是二战时期大南山苏区党政军指挥机关所在地,东江革命根据地领导中心之一,东江特委及其军委机关曾两次驻留于此。
作为莲花山系南阳山的延续,大南山横跨广东潮阳、普宁、惠来三县。大南山石刻革命标语,是当年潮普惠县委为配合当时的革命斗争而组织制作的,如红场阅兵台有“巩固苏维埃政权”标语,惠来盐岭径有“列宁主义万岁”标语,又如“拥护中国共产党”“武装拥护苏联”“男女平权婚姻自主”“实行土地革命”“增加工资”等标语,分布在大南山各重要隘口的革命标语,以旷世巨卷的气势使敌人惊恐战栗,让当地群众备受鼓舞,被称为“刻在石头上的革命”。
时光虽逝,走在大南山的山路间探寻石刻革命标语,人们依然可以再次回到历史原点,走进那段风云激荡的峥嵘岁月,感悟标语的凿刻者——人称“石司令”的革命石匠翁千,他那不变的初心。
在整个中国革命的漫长岁月中,印刷、手写的各种标语口号千千万,但据党史部门收集、整理情况来看,石刻的革命标语,只有大南山一处,独一无二。
潮汕的三月底,气温略高,大南山中段——红场镇的山林满目翠绿。来到红场广场革命旧址,阅兵台前一块刻有“巩固苏维埃政权”标语的巨石格外醒目,每个字都震撼着人心,凿刻者正是翁千。
1879年,翁千出生于汕头市潮南区成田镇后坪村的一户贫苦农家。他从小也跟着父亲学打石,长大后以打石谋生,是大南山一带有名的石匠。长期的艰苦生活使翁千具有强烈要求自由民主和反抗强暴的革命精神,性格正义凛然。
20世纪20年代,农民运动风起云涌。在彭湃领导的海陆丰农民运动的影响下,潮汕地区的农民运动逐渐兴起,各地纷纷成立农民协会。1926年,翁千受到成田乡及附近的沙陇乡相继成立的农会鼓舞,他便联合全村的贫苦农民,组织成立了后坪农民协会。
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残酷镇压农民运动,农民运动转入低潮。经过这次运动,翁千的思想觉悟得到很大提高,他逐渐走上了革命道路,决心当一个“赤派”。
1930年夏,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国民党反动派大肆捕杀革命群众。11月,中共潮普惠县委在大南山大溪坝村的石狮埔召开了潮普惠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宣布成立潮普惠县苏维埃政府。县委把制作石刻革命标语的宣传任务交给了翁千。
“翁千接受潮普惠县委交给的镌刻革命标语的任务,先后和他的助手们在纵横几十公里的大南山主要路边36处大石上刻下了57条大标语,共467字。现其中属潮南山域的有25石37条,共312字;普宁山域的有7石10条,共81个字;惠来山域的有4石10条,共74字。”大南山革命纪念馆讲解员林俊豪说,这些标语在当时极大地鼓舞红军和群众的士气。
1932年,国民党军队对大南山革命根据地进行疯狂“围剿”,大南山环境急剧恶化。但翁千坚持斗争,一方面继续在大南山镌刻革命标语,另一方面昼伏夜出,冒险送情报给红军部队。“翁千高升石司令,刻苦耐劳心眼明,千山万石任调遣,点石成兵闹革命。”也成为当时人民群众歌颂翁千的经典歌谣。
由于长年奔波劳累,翁千积劳成疾,于1933年在家中病逝,终年54岁。新中国成立后,翁千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1978年12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把大南山石刻革命标语定为广东省重点革命文物予以保护,并发给一块大理石保护标志,今该石立于红场镇革命旧址“红场”内。
“翁千烈士刻石工具铁锤、铁钎和眼镜各一件,如今珍藏在大南山革命历史纪念馆里。”林俊豪满怀敬意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