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五届楹联书法展作品集:评委老师作品...

全国第五届楹联书法展作品集:评委老师作品欣赏

书法小知识:如果以苏轼为那个时代具有号召力为轴心的话, 黄庭坚书法风格的形成和变化, 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阶段性。这种阶段性的划分即以苏黄交游及其影响为内在的脉络和依据。我们以此将黄庭坚的书法艺术创作大致分为前交游期 (1045年1078年) 、交游期 (1079年1091年) 、后交游期 (1092年1101年) 和深入变法期 (1102年1105年) 。本文简述了这样的四个阶段。

对于黄庭坚的文学创作, 学界研究已相当深入, 其诗歌创作的分期也是论述备详。[1]目前看来, 尚少有关于分期的论述。究其原因, 可能一是前中期作品相对较少, 二是个别重要作品系年存有争议。因此要作一个相对客观和详尽的作品分期, 确实存在一定困难。但是, 如果能找到一种合理的依据, 将黄庭坚一生书法创作的阶段性脉络初步展示出来, 并以此发现一些艺术创作的规律, 那么, 这个依据所构成的分期结果就是有意义的。笔者认为, 苏黄交游就是这样的一个分期依据。

一、以苏轼影响为背景参照的黄庭坚书法创作分期

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黄庭坚 (1045年~1105年) 传世书迹, 以手札如《次韵叔父夷仲诗帖》 (1080年) 、《送刘季展诗帖》 (1084年) 等作品最近苏轼面目。实际上, 综其一生, 黄庭坚的手札始终笼罩着一层若即若离的朦胧苏韵, 我们看看他晚年最为精彩的《致齐君尺牍》, 尽管用笔上远比苏字清透多变, 但取势与意趣依然与苏轼略相仿佛。但习惯上, 我们对于苏黄师生在艺术启发传承的关系上, 是持相对肯定的态度的。似乎没有谁能够否认, 苏轼对于黄庭坚的艺术道路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这个影响就构成我们对黄庭坚书法艺术分期的重要背景。

(文章未完待续)

作者:杨频(川北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

文章节选自:《黄庭坚书法艺术创作分期初论》

长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