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凯 | 你的婚姻你做主
这是『思想周刊』的第102篇文章
每条大街小巷,每个人的嘴里,开口第一句话,就是:
“多大啦?结婚了吗?孩子上学了吗?”
“这么大了,你怎么还是一个人啊?”
“难道,我该变成一条狗吗?”
“你妈逼你结婚了吗?”
“你骂谁呢!?”
未婚者在结婚压力下的应对历程
一. 未婚者的压力源
►未婚者所面对的压力源
『父母』 有的父母会强迫孩子去相亲,许多未婚者的压力最大来源就是父母。有网友曾这样说:“那是2012年,我24岁,第一次感受到考虑结婚的压力,因为妈妈强迫我开始相亲。”
『社会期待』 在我们社会中,“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社会期待,认为到了一定年纪就该结婚生子。另外,“大龄未婚”“剩女”等字眼也刺激着未婚者的神经。
『孝道文化』 当谈婚论嫁已经被认为是涉及家族延续的人生大事,未婚让未婚者背负“不孝”的压力。曾有人这样说,“我父亲认为作为子女孝顺是非常重要的,而实现孝顺的方法之一就是结婚生子。”
►未婚者父母所面对的压力源
『死亡焦虑』 有人说:“我爸爸在某年心脏病发之后就对死亡充满了恐惧,尤其是在妈妈被确诊为糖尿病之后。他们常常因为担心我无法结婚而焦虑到失眠。”
『面子』 “面子”是中国文化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中都无法避免的一个词,子女的未婚会给父母造成面子上的“过不去”。有朋友说,“妈妈在参加完别人的婚礼之后情绪崩溃,开始逼迫我结婚,说再不结婚就没法在别人面前抬起头了。”面子问题,也让很多人感受到无法言说的羞耻感。
『责任』 很多人都会提到“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父母会觉得在某一个年纪结婚生小孩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并且这不仅仅是个人的责任,还是整个家族与社会的责任。”
二. 未婚者内心的痛
『自我怀疑』 面对未婚的问题,未婚者内心也是有压力的,是很焦虑的。另外一方面,他们又会在纠结,我怎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我不该作为一个现代人可以独立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吗?他们不断地怀疑自己。
『是否孝顺』 有的未婚者在某个部份很讨厌“孝顺”这个名词,但也在心灵深处想要做一个“孝顺”的小孩,可是这个也会与追求自己负责的自由人生有矛盾。
『死亡的焦虑』很多人都害怕孤独,未婚者也会有对孤独终老的恐惧和焦虑。另外,未婚者也会害怕错过最佳育龄期与“年富力强”阶段,虽然许多人对婚姻没有渴望,但还是很多对于孩子是有渴望的,或许因为孩子也象征着生命在这个世界上的延续吧。
『不被认可』 不被社会认可,不被朋友同事(尤其是已婚的朋友同事)认可,不被父母认可,甚至,有时候自己都不认可了。这种不被认可也时刻折磨着未婚者。
『内疚感』 有人在之前都没有想过结婚,但亲人的去世前对没看着Ta结婚的遗憾,让人非常内疚,为没有满足亲人生前唯一的愿望而懊悔。
『羞耻感』 未婚的羞耻感,是许多未婚者都不敢承认的,但却折磨着未婚者的内心。
三. 应对的策略
『争吵』 许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因被逼婚而和父母争吵,那种夹杂着羞耻的怒火让人又悲又气。另外,父母还有可能会对孩子进行情感上的绑架,比如“我辛辛苦苦把你养大,现在只是希望能有个人照顾你”,也属于一种软性的争吵。
『逃避』 一些人的应对方法,会是减少和父母见面的机会,比如过年不敢回家等。也有人说“再谈及结婚的话题,我就沉默,尽量不和爸妈交流。”
『沟通』 很多人也会选择沟通的方式,有朋友曾给父母写信,他写道“我理解你们的焦急,可是我自己的压力也很大。我觉得我一直都没有达到你们的期待觉得好难过,我真的尽力了。其实我只希望大家身体健康,活好每一天。”他也收到了父母的回信:“孩子,你误会了。你从来都超出了我们的期待。我很理解你!你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这会是一种比较好的应对方法。
『顺从』 也许会选择顺从,比如顺从地去相亲,或者面对父母说的结婚的事情,回应总是“是的是的”、“好的好的”。“这种顺从让我父母的焦虑减低一些,并且也让他们和我有一些交流的话题。”
『选择朋友』 “那些想跟我谈婚姻孩子的人,我就不跟他们交朋友,只和志同道合的人打交道,通过这样的归类,身边的朋友都不会是给未婚者带来『要结婚』压力的人。这也是让自己能轻松生活的方法。
现在晚婚很普遍,早已经见怪不怪了,但晚婚的青年都应该有各自不结婚的理由,像很多人说的没遇到合适的,这大概是我们听得最多的理由了,那除了这个原因,还有什么原因导致了晚婚成为一个很大的趋势呢?
工作状态限制婚姻生活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随着职场竞争的日益加剧,现在80后的工作状态,除了要面临低廉的薪水,还要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笔者,曾经在关注大学毕业生工作的调查活动中了解,现在的大学生很少没有不加班的经历,也很少有能够连续一段时间完整休双休的经历,而且尤以私企最为严重。据一位毕业生曾经说过,他们从没有10点之前下过班,这个10点是指晚上,而且次日清晨照常上班,而且,连续几个月天天如此。笔者很诧异,但通过后来的深入了解,此类大学毕业生的境遇,绝不偶然。所以,在这类工作状态下,婚姻生活其实就是名存实亡,夫妻之间一点相处的时间都没有,怎么算是夫妻。
心理年龄不堪承受婚后的压力
80后这一代人,也可以说是比较幸福的一代,因为独生子女的原因,他们获取了父母最大程度上的爱。所以,从整体上说,他们也是比任何一代都幸福的人(自然不包括之后的90后和00后)。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些爱对于他们来说,起到的也并不是全部都积极地作用,爱有时候会束缚一个人的独立性,削弱一个人的承受能力。所以,长期沐浴于父母的阳光下,他们很少能够一下子便独立地去面对一些什么去承担一些什么。不少的80后有婚后抑郁症,这就是因为他们并没有预见到婚后生活所面临的压力所致,或者是他们高估了自己的承受能力。
早结婚的成本提高了,收益却减少了
因此,人们初婚年龄都普遍延后了。怎么理解?随着收入的提高,人们接受到更多的教育,找工作所需的门槛也因此提高。而结婚早的人需要应付的家庭琐事比单身青年多得多,使得他们很难在婚后继续深造,获得更高的学历,这就导致了结婚成本的提高。传统上,早结婚的好处之一是,趁着好的伴侣被别人抢走之前先下手为强。但现在凭借较高的收入,较高的教育水平,人们可以更多地通过迁居找到潜在的结婚伴侣。因此,年轻时错失完美伴侣的机会成本不如从前那么高了。早结婚的另一个好处是,在自己身强体壮、有能力抚养下一代的需求时,尽早生下孩子。而这一好处随着健康水平和寿命的普遍提高,也逐渐失去了意义。
婚姻恐惧症
从别人的婚姻中看到了失望,婚后的女人深陷柴米油盐之中,整天忙碌于为全家洗衣服做饭带孩子照顾,完全没有自己的时间,更别说和朋友逛街旅游了。而且现在社会居高不下的离婚率让女孩在婚姻面前望而却步,甚至产生了婚姻恐惧症,她们因此会更加谨慎的对待婚姻。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段话,据说这是当下非常流行的一段话,短短几行文字表面上看是一种自嘲式的调侃,但在字面上流露出来的豁达背后,有点无奈,读着还有点心酸:
『1室1厅1人住,1菜1汤1人吃,1枕1被1人睡,1来1去1人过,1衣1袜1人洗,1喜1忧1人愁,1工1作1人累,1事1担1人承,1影1视1人看,1薪1酬1人花,1心1意1身轻,1生1世1辈子,1个人有1个人的精彩,1个人有1个人的快乐』
在这个剩男剩女像菜市场里的萝卜白菜一样稀松平常的年代,独身主义早已不是一种标新立异,而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越来越多已届适婚年龄的年轻人自觉不自觉地选择单身。有人说,选择单身是因为没有追寻幸福的勇气;有人说,变成单身是因为勇气不足迟疑不决;也有人说,是因为眼界太高导致错过了藏在身边的幸福。
单身,是一种生活状态,但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人可以以任何自己喜欢的态度和方式生活,只不过选择单身更需要勇气。身边人接二连三步入婚姻殿堂时,独善其身总会让自己显得有些孤独,但又何尝不是一种独树一帜的境界呢?
适婚单身者迟迟不嫁并非迫不得已,但又似乎情非得已,不管如何,单身可能是当下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所谓剩男剩女并不恰当,因为他们的条件通常并不比别人差,甚至可能看着远比别人要好得多。有个网友写了一篇关于单身的小文,身为大龄单身女的她,说出来的很多话也许远比置身事外的我们表白得更为透彻。她问很多人,如果你是一个至今未婚的大龄女青年,你会如何面对沦为剩男剩女的尴尬,又会如何表白内心。
这是个很难的问题,因为我不是剩女(我是剩男,哈哈),但如果我是剩女呢?父母开始为我们已经不小的年纪耿耿于怀,孤独的时候我也很想有个人陪。可我依然选择了单身,为什么?
也许是缺少了足以摆脱单身的物质条件吧。社会繁荣带来的不仅是经济上的宽裕,也把前所未有的压力给了我们。不知不觉中每个人都急着功成名就,有车有房,物质不但衡量着个人是否成功,也成了考量爱情的标尺,如果没有达到足以让人认可的成功,我们没勇气去恋爱,也没精力去谈一场天荒地老、花前月下的恋爱。婚姻不单单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伴随生命始终的生活,需要的不仅仅是爱情,还有对家庭对爱人的责任。为了确保自己能够扛得起这份责任,我们历经20年寒窗苦读,我们历尽艰辛寻求一份职业,我们省吃俭用构筑一个小窝,我们以青春为代价去掘取人生的第一桶金,我们忘乎所以地为摆脱单身辛苦耕耘,而当我们觉得条件差不多了,想要名正言顺寻找生命中的另一半时,才发现好姑娘早已落进别人口袋,好男人早已成了她人的囊中之物。
我们都曾那样毕恭毕敬地追求唯有爱的感情,却在现实中屡屡与理想的爱情擦肩而过,如果期望的爱情注定要迟迟到来,我们只好选择宁缺毋滥,自由着,单身着,孤独着。只因为对爱情不死心,只因为心里有一份憧憬,所以我们仍然愿意相信和守候。
选择独身不代表我很坚强,安静下来的时候,又会静静期待那个人出现,带着我走出孤独。也许,我们太过于了解自己,所以不会轻易让自己再度沦陷。常常看到跌倒时留下的伤口,就不会在以后的日子里肆无忌惮地迈出脚步,除非我认为能够走稳。
寂寞的时候才知道想念也是一种幸福,孤单的时候才明白争吵也是一种甜蜜,累了的时候才知道靠着一个肩膀不言不语也是一种安慰。生活永远不会是小说,男人和女人绝对不会“向左走向右走”之后还可以邂逅。爱情中没有那么多奇迹,孤傲冷清的王子爱上善良多情的灰姑娘,那是哄小孩子的故事,所以叫做童话。现实远比梦想要冷,所以我们宁愿在寻寻觅觅中孤孤单单,在兜兜转转中迷迷茫茫,在等待中遥想那份姗姗迟来的爱情会有多么美好。做个不切实际的梦,有时候比真真切切地活在现实中更幸福快乐,不是吗?生活仍然值得期待,总有个人值得我们去等。我们在年轻的时候,用孤单写下了这么一个故事: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年龄并非看法改变的唯一影响因素。也许23岁的人被36岁的“打了脸”,也许42岁的和18岁的英雄所见略同。
至于“过来人”的那句经典的教导:等过两年你就不这么想了。
是的,也许过两年我真的就不这么想了。但那并不意味着我“背叛”了过去的自己,在婚姻里,或者说生活中,正因为道路如此繁多,人们总说,爱情的本质是化学反应、婚姻的本质是社会契约。但本质无趣又单一,我想要看到灵动鲜活的婚姻是soulmate+爱情,所以,你的婚姻你做主,别辜负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