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余玩票花费大吗?
(来源:京胡网)
玩戏要花钱,人尽皆知,票友就是花钞票玩戏的朋友。由于票界人多情况各异,玩法不同,花钱多少大不一样。
最简单的初学爱好者,参加一个票房会费每月二三十元,高的四五十元,等于看场电影,不高,一般较低收入的人都能承受。票房的活动只是戏迷爱好者,自娱自乐的聚会场所,图个闹热高兴。如要学戏,票房的老票友多是倒会不会,以讹传讹,你不请吃饭喝酒,人家还不教。如要请京剧专业老师教,京津沪等大城市每小时一两百是明码实价。就是通过关系拜了师的,过年过节,问寒问暖送的东西,花费也不少。
再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必要购买书籍,光盘,录音带等等几年下来几千块钱是有的。学京胡的琴票几把京胡上万是有的。学戏到了这个阶段,没有稍宽裕的收入是干不了的。
当玩戏由一般地自娱自乐,向想成为票友在舞台上票一回戏,过把戏瘾的时候,请老师说身段,请文武场对戏对唱,请配演,租服装,请化粧,一个二十来分钟的折子戏,不花上几千块是干不成的。有的票友甚至自购服装,一买就是几万十几万。笔者也亲眼目赌年近七十几的老票友彩唱一段十分钟的《醉酒》,居然花五千元请国京的化妆师打飞的到四川来给他扮装,有人炸舌说是“天价”,可人家说“值”。当然这种票戏一掷千金的玩法,一般人也只能偶尔为之,一辈子就一两回罢了。
改革开放的中国,造就了一批富人,其中包含了一些酷爱京剧的富人。他们有钱,出手大方,动不动就投几十万办票会,搞专场演出。请名家上门搞小范围的“堂会",每人每天的出场以万数计。到了这个份上,富豪级票友玩的就是大把大把地烧钱了。
俗话说,黄金有价艺术无价。票友有钱,不等于自己就具有高超的京剧艺术水平。这些年来,全国各类大小票友大赛评出的全国名票,十佳名票不少,其中肯花钱,花了大钱的人也有,后来下海的也有,但几十年过去了,这批人中没有一个能成为京剧的名家,大家。看来有钱与有水平还不能简单划等号。
玩戏,票戏作为一种文化消费,有所花费是必然的。应当提倡量力而行,适可而止的理性消费,即便是富甲一方的票友,也建议应当把钱,投在普及传承京剧,宏扬民族优秀文化上面,这种公益事业,是功德无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