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改余氏族谱揭秘

大元王朝,自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太祖铁木真),1206年统一蒙古国辉煌起,经八代人苦心经营,最终由盛到衰,至1368年惠宗帝(元顺帝)举家北遁,元大都陷落后土崩瓦解,败退回到蒙古草原,结束了蒙古族人对中国163年的统治。但成吉思汗的后裔,大多没有惠宗帝的福气好,而是战的战死,自尽的自尽,逃亡的逃亡,隐姓埋名的改名换姓,隐藏在各民族中谋生下来。其后人在族谱上记载先祖时,都是采用化名,至今六百多年过去了。元王朝败亡,在于皇室宗亲皇帝位之争和统治阶层内部争权夺利,不顾民生疾苦造成的。至正十一年四月, 惠宗帝诏丞相脱脱负责治理黄河水患,命贾鲁任工部尚书,兼治河吏总管,强征民工15万人,开凿二百八十里新河道,使黄河东去,合淮河入海。时间紧、任务重、工期短,监督挖河官吏又乘机克扣劳工钱粮,致使劳工挨饿、受冻、工钱少,从而群情激愤。又因在治理黄河之前(至正十年),惠宗帝决定变更钞法。变钞和新开河道,促使元末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白莲教教主韩山童及教友刘福通等,决定抓住治河民工冲天怨气之机,发动劳工举行农民起义。一面抓紧宣传“弥勒下凡”、“明王出世”,又一面散布民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他们事前暗地里凿了一个独眼石人,埋在即将挖掘的黄陵岗附近河道上,待“独眼石人”挖出正中谣言,治河民工惊诧不也,黄河南北,反抗元王朝烈火顿时燃起。红巾起义,是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等组织领导的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时间为至正十一年五月(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聚众三千人于颍州准备起义,但起义事件泄密,遭到官府围剿, 韩山童被捕杀。刘福通带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杀出重围,随即又把起义群众武装起来,占领了颖州,在河南一带非常猖狂、发展迅猛。而其他地方,如徐州的芝麻李、彭大,濠州的郭子兴等在南方,也打着红巾起义旗帜南北呼应。因起义军头裹红巾,故称红巾起义。刘福通在亳州(今安徽亳县)立韩林儿为“小明王”,国号“大宋”,年号“龙凤”。北方红巾起义军相继折腾十年,波及半个中国并抵达高丽,但最终于1363年初,基本上被元政府军及地方地主武装镇压下去。红巾农民起义军,沉重打击了元王朝在全国各地的统治基础,为朱元璋最后推翻元王朝创造了有利条件。南方红巾起义军在朱元璋的统领下独树一帜,趁元军疲于对付北方红巾军,无暇顾及南方之机,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逐渐发展壮大起来。本来朱元璋,只在应天府(今南京)、江苏、江西一带打杀抢劫。但他打败陈友谅后,湖南、湖北等地皆归所有,这就使朱元璋迅速成为南方兵强马壮的霸主。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元洪武,国号大明。八月朱元璋,乘惠宗帝朝庭分裂(其皇后及儿子与他争皇帝位),北方元军内部争权夺利、自相残杀之机,假道山东,直取大都,统一了中原,建立了明王朝。元末明初,败亡的元皇室宗亲中,九子十进士兄弟姐妹一行十人家族,自江西退居湖广麻城(今湖北麻城县),最终被红巾军追赶逃到西川,辗转来到在现今四川宜宾泸州凤锦桥边,再次改名换姓分散开来谋生存。他们在逃亡过程中先改姓金,后来觉得金铁相似有些不妥当,最终改姓余氏并确定余姓万代不改,就在泸州凤锦桥边,折断柳枝、发誓后,分散来各自逃命。在明朝时代,元皇室宗亲、蒙古族人,均是明王朝头号敌人,是被驱逐、清除、诛杀和防范对象,不改名换姓就是死路一条。凡是中国人,都是有根有底、有祖宗、有家谱的,九子十进士的后裔们也不例外。但他们的前辈在明朝修、续谱时,就得慎之又慎,否则会连累自己和家人的性命。因此,这九子十进士后裔在家谱中记载先祖,都是用化名和似是似而非、鱼目混珠的方法点到为止。因此,铁改金余氏(以下简称:铁改余氏)后裔,以铁木健为九子十进士父亲的化名,以秀公、根公分嫡系、庶出排序化名隐藏至今(即蒙古族母亲所生为“秀”,汉族母亲所生为“根”)。明王朝自1368年至崇祯帝朱由检1644年自尽于景山歪脖子树上止,经历了慢长的277年,是造成九子十进士后裔,难以弄清他们祖宗世系的真正原因。明、清和民国改朝换代战乱不休,加上民国中日战争、解放战争,是造成这一族人断代修续谱的原因。这就造成至今还无人破解,铁木健和秀公、根公们在元朝的真实面目。这就给铁改余氏后裔,留下一个不解之谜:铁木健本人在元朝的身份及其父亲到底是谁?九子十进士在元朝的真人真名又是谁?为此,铁改余氏后裔就一直在寻宗问祖。铁改余氏后裔,在清朝和民国年间,就曾想弄清铁改余氏始祖铁木健在历史上的真实面目,但还是始终没有如愿。成吉思汗及其家族的辉煌史与神秘,在清朝和民国年间,就曾招引来了许多不是九子十进士后裔的中华铁氏、余氏和元朝贵族逃亡也改余姓人士来参附。于是各种铁改余氏版本相继出现,这就使九子十进士后裔,更是说不明道不白,到底谁是自己的祖宗了。九子十进士后裔,在明王朝灭亡后修续谱时,因族谱年代久,遭到侵蚀、污染、损毁的困扰。在传承中有的对残缺谱进行了添加,有的毫无顾虑的在族谱上极力宣染,有的认为不合情理就进行了修改和重新编辑,结果拾得其反,弄巧成拙,把后人引向了歧途。云、贵、川、渝等地铁改余氏后裔,在20世纪80年代,着手收集家谱研究。最终以前人在民国年间修续记载的所谓“南平王”为依据,在史书中查找出窝阔台汗孙禾忽大王之子秃鲁,曾经被元世祖忽必烈封为南平王为由,将秃鲁等同于铁木健,相继编写出版了《沾益铁改余氏家族志谱》(2004年6月)和《铁改余氏重庆总谱》(2014年3月),就这样错误的认祖归宗了。他们的错误在于,没有搞清楚南平王秃鲁被元王朝捉杀与铁木健孩子们的出生时间上。南平王秃鲁,1277年知其父禾忽大王反元,就回归窝阔台汗国了,他又在1278年同元政府军交战中被捉处死。据有关资料显示,铁改余氏始祖铁木健的长子,秀一公出生于1310年,幼子根九公出生1322年。显然,南平王秃鲁,根本不是铁木健。众所周知,《青神余氏族谱》,是铁改余氏后裔余子俊,于明朝成化年间(1465-1487年)末期编著修订的。此时,离大元王朝败亡都一百余年了,其谱也没道出铁木健及九子十进士在元朝时的真实身份。因为惠宗帝退出中原,所形成的北元政府,仍然在和明王朝作坚决的斗争,明王朝视蒙古族人杀之解恨而后快。《余大量谱》是铁改余氏始祖铁木健的幼子(根九公余方,字德兴)的第八代孙余大量,在明朝嘉靖癸丑年(即1553年)春清明时节,见太高祖根九公和高祖余子珉坟冢崩露(墓碑损坏),进行修复和对其前辈所有坟墓拜扫、立碑后续修的。余大量,字可容,号菊轩,时任当朝总兵,续修谱时离大元朝败亡也是有185年了,考虑到明朝奸细无处不在的客观事实,仍然没有敢透露一点始祖铁木健及九子十进士在元朝的真实信息。但《余大量谱》既采用障眼法和影射法麻痹敌人,又开门见山的用诱导、暗示的方法,将恰似祖宗历史事迹、事件告诉后人。例如,采用“先王有太庙之举”和“玉帝差癞僧”叙事等方式,让后人去寻祖归宗。如果我们在不严肃、不谨慎,就轻易的认祖归宗与修谱出书,这是对祖宗的不敬,也是对后世子孙不负责任的表现。本人,根据《铁改余氏家谱》启示,对其进行揭密和发表以下观点:一、 《铁改余氏家谱》隐藏信息蒙古族铁改余氏的起源、演变、迁徙和繁衍,是一部悲壮而富有传奇的家族史。700多年来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在全世界人民心里,是一股神秘的力量,他们曾经征服了半个世界,建立了元王朝,统一了大中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千古绝伦,今天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伟人、江山如此多骄,引无数英雄尽折腰。九子十进士在明朝洪武初年被红巾军追赶,根九公携三子过西蜀,抵达今四川宜宾泸州凤锦桥边,与众兄弟姐妹惜别时更名余方、字德兴,匿名定居在四川省荣县鼎新镇尚书坝祠堂弯,仙逝于明洪武十九年,享年六十五岁。根九公余德兴,在九子十进士中,是最年幼的一个,生于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科举进士,吏部尚书,取佘氏为妻,生五子:子福、子凤、子珉、子贤、子朝(见余德兴墓碑)。余德兴墓碑从铁改余氏谱“酹恩报本序” (见谱1、2、3), “先王有太庙之举谱列始祖之位又推始祖所从出之地配以享祀…”,不难看出铁改余氏祖上是帝王家族。因为,只有皇帝家族,才有资格建太庙。这里采用的是“先王”,而没有用“先帝”,也是为了遮人耳目,麻痹敌人。(谱1) (谱2)始祖铁木健的孩子们,在元末明初被朱元璋红巾军追赶,证明这九子十进士是元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后裔。他们的后人在修续谱时,为了麻痹敌人,总是把明太祖朱元璋扯挂在其中,以图混淆是非、瞒天过海。以“先王有太庙之举”告诉铁改余氏后裔,在元朝时谁下令为祖宗建太庙,谁就是今天要寻找的祖宗。蒙古人自有祭祀祖宗的风俗,世祖忽必烈中统元年(1260年),在中书省就曾设祖宗神主而祭之。采用太庙祭祀祖宗神主,始置于中统四年(1263年)三月,世祖忽必烈诏建太庙于燕京,至元元年(1264年)十月太庙初步建成,奉安神主于太庙,至元三年太庙竣工。至元六年(1269年),世祖忽必烈诏在燕京城东建大都。大都建成后,至元十四年(1277年)八月,世祖忽必烈又下诏新建太庙于大都,位置定在齐化门内北。至元十七年(1280年)末太庙建成,甲申迎祖宗神主迁入太庙。至元三年至至元十七年(1266-1280年),太庙室次设置供奉神主为(至西向东):第一室烈祖神元皇帝(也速该),第二室太祖圣武皇帝成吉思汗(铁木真),第三室太宗英文皇帝(窝阔台),第四室皇伯考术赤,第五室皇伯考察合台,第六室皇考睿宗景襄皇帝拖雷,第七室定宗简平皇帝贵由,第八室宪宗桓肃皇帝蒙哥。世祖忽必烈,无论在中书省设祖宗神主而祭,还是在太庙中,将烈祖也速该和太祖成吉思汗嫡子奉入太庙享祀,都是视这些前辈和兄长为大蒙古国、大元王朝共同拥有者和缔造者,是从团结烈祖也速该大家族、大家庭愿望出发的。但这样带来的麻烦也是非常危险的,也就是说烈祖神元皇帝也速该的五个嫡子(即太祖成吉思汗的弟弟们)和太祖成吉思汗的四个嫡子的后人,都有资格继承和争夺大蒙古国、大元王朝的大汗和皇帝位。这在太宗英文皇帝窝阔台去世后,成吉思汗幼弟就曾想争夺蒙古国大汗位;大元王朝建立后,太宗英文皇帝窝阔子孙中,以海都为首的反元集团,就很明显的呈现出来。“先王有太庙之举,谱列始祖之位,又推始祖所从出之地…”,真正汉式序昭穆祭祀祖宗神主的太庙,是由泰定帝也孙铁木儿(以下简称:泰定帝)完成的。泰定帝在英宗朝太庙基础上,扩建神室并确定太庙神主以左昭右穆排序祖宗神室,直至元王朝败亡未改。(谱3)太祖成吉思汗第一代泰定帝,1293年出生於山西晋邸(晋王府),名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也孙铁木儿的蒙古语意为“九铁”),元朝第六位皇帝,大蒙古帝国第十位大汗。泰定帝是元世祖忽必烈的玄孙,是裕宗真金嫡孙,是显宗甘麻剌次子。其父甘麻剌(1262年生,1302年仙逝)是裕宗真金长子,1290年被世祖封为梁王,出镇云南,1292年改封晋王,移镇漠北太祖之地(甘麻剌祖孙三代为晋王:甘麻剌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由云南梁王改封晋王,出镇大斡耳朵,大德六年(1302年)逝世,谥“献武”,追赠庙号“显宗”;也孙铁木儿在其父甘麻剌逝世后,大德六年(1302年)袭封晋王,至治三年(1323年)即皇帝位; 八的麻亦儿间卜,泰定帝次子,甘麻剌嫡孙,泰定元年即1324年封晋王,天历元年(1328年)陨于上都)。泰定帝的哥哥是云南梁王松山,松山1310年病逝(其子王禅,于1324年由云南王晋升梁王,1328年秋,在帮助天顺帝阿剌吉八伐文宗战败后被文宗所杀);泰定帝的弟弟,是湘宁王迭里哥儿不花(这里的不花,不是元帅军衔,而是身体强健、力大无比的意思,但他又是名副其实的元帅)。泰定帝三兄弟和他们的父亲甘麻剌,都曾有过两次王位头衔晋升情况,因而他和他父亲有“两晋王”之说。这父子四人,在世祖朝、成宗朝、武宗朝、仁宗朝、英宗朝,乃至泰定朝,都是大元王朝忠实的守护神和捍卫者,是元王朝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从而受到重封重赏。睿宗拖雷第二代世祖忽必烈第三代泰定帝登基前的大元皇帝是英宗。英宗名:孛儿只斤硕德八剌(大德七年生-)。英宗是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嫡子,又是泰定帝的堂侄子,是顺宗答剌麻八剌的嫡孙,是元朝第五位皇帝、大蒙古国第九位大汗。延佑三年(1316年)被仁宗立为皇太子,延佑七年(1320年)三月即皇帝位,时年18岁,次年改元至治。英宗刚毅而思有所作为,锐意于改革,仁宗母后答己对此不满,欲谋废立英宗事泄露,英宗将其党羽诛杀,极力抑制答己、铁木迭儿一党势力。至治二年(1322年)秋,答己及铁木迭儿相继去世,英宗任拜住为右丞相。表示要励精图治着手改革,便清除了铁木迭儿余党,查处了他们的罪证,没收了贪赃之物,当时天下之风为之一正,政治为之一新。但这些措施,遭到答己及铁木迭儿余党的反对。至治三年(1323年)夏,铁木迭儿义子、御史大夫铁失阴谋发动政变,至治三年八月初四()铁失等人,趁英宗由上都避暑结束,返回大都途中,在离上都以南的南坡,刺杀了英宗及右丞相拜住等大臣(史称南坡事件)。,晋王也孙铁木儿即皇帝位。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去世后,文宗以泰定帝自立皇帝为由,没有上谥号,其神主也没有升附进太庙,以第一年号泰定,称之为泰定帝。泰定帝即皇帝位后,改元泰定,泰定元年(1324年)立八八罕氏皇后,立长子阿剌吉八为皇太子,封次子八的麻亦儿间卜为晋王(天历元年,即1328年,受两帝、两都皇帝位争夺战,天顺帝战败牵连八的麻亦儿间卜晋王死于上都,即被文宗所杀)。至治三年十二月十一日(公元),泰定帝追尊其父甘麻剌为皇帝,上庙号:显宗,汉文谥号光圣仁孝皇帝;追尊其母亲普颜怯里迷失为显宗皇后,上谥号宣懿淑圣皇后;扩建太庙,增加神室,升附显宗、英宗神主于太庙。裕宗真金第四代显宗甘麻剌第五代泰定帝朝,太庙以太祖神位居中,其余神主神室,分列太祖左右。1324-1328年太庙神主室次为:第一室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居中)、第二室睿宗(拖雷,居左)、第三室世祖(忽必烈,居右)、第四室裕宗(真金,居左)、第五室显宗(甘麻剌,居右)、第六室顺宗(答剌麻八剌,居左)、第七室成宗(铁穆耳,居右)、第八室武宗(海山,居左)、第九室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居右)、第十室英宗(硕德八剌,居左)。致和元年(辛酉)七月初十日(公元)泰定帝在上都仙逝,在位5年,享年37岁(泰定帝出生年月另一版本是1276年,享年53岁。但这与其父亲甘麻剌1262年出生只相差14个年头,存凝)。泰定帝仙逝后,丞相倒剌沙,迟迟不立皇太子阿剌吉八登皇帝位。八月,大都的知枢密院事燕帖睦尔发动政变,谋立武宗次子图帖睦尔为帝,遣使至江陵迎接图帖睦尔入大都,经过河南,河南行省平章伯颜发兵护送北上。九月初,松山子云南梁王王禅和丞相倒剌沙等在上都,拥立泰定帝之长子阿剌吉八皇太子即皇帝位,改元天顺,并发兵攻打大都。,知枢密院事燕帖睦尔等在大都迎图帖睦尔伪立皇帝,建立非法朝庭改元天历,并迎战天顺帝阿剌吉八。两帝、两都交战近二个月,双方均有胜负,但最终以代表文宗图帖睦尔非法朝庭势力一派,在燕帖睦尔所属钦察军团和部分武宗海山旧部支持下,击败代表合法朝庭天顺帝一派的云南梁王王禅、倒剌沙等取上都并杀之;接着文宗图帖睦尔又调兵,立马平定了四川、云南等地支持天顺帝的反对团体。天顺帝阿剌吉八战败后,不知所终,没有谥号,以第一年号天顺,称之为天顺帝。天顺帝战败,致使其父亲泰定帝也无庙号和谥号,因而以第一年号称之为泰定帝。不仅如此,天历元年(1329年)文宗,还将天顺帝爷爷显宗甘麻剌在太庙的显宗室毁除。文宗图帖睦尔在天历之变中,几乎将显宗甘麻剌三个儿子的后人赶尽杀绝,活着都迫使其逃亡。文宗图帖睦尔夺得皇帝位后,天历二年假惺惺地让皇帝位于其哥哥和世瑓,接着将他哥哥明宗和世瑓毒弑,文宗图帖睦尔又复登皇帝位。明宗和世瑓认为仁宗,未能按照武宗与仁宗定立的“皇帝位由兄终弟接再传于侄”之约,举兵反仁宗没有立自己为皇太子被仁宗打败后北逃。仁宗子英宗即皇帝位后,又将文宗图帖睦尔流放海南岛。文宗图帖睦尔铲除显宗甘麻剌三儿子后人,毒弑明宗和世瑓的阴谋策画者,当然燕贴睦尔等奸臣是罪魁祸首。泰定帝即位前,遇“南坡”事件,身为晋王,凭军事实力雄厚,被拥立推上皇帝位,登基后迅速下令,将“南坡事变”弑杀英宗的铁失一党尽皆诛杀。诏被英宗流放海南的图帖睦尔(文宗)等诸王返回其封地,封图帖睦尔为怀王,居建康,后迁江陵并大释天下。泰定帝死后文宗图帖睦尔,不但不领情,谋逆登上皇帝后反而对甘麻剌家族进行了残酷诛杀和迫害。文宗图帖睦尔是个恩将仇报的小人,不仅残酷清理了泰定帝家族系人和毒弑明宗和世梀,还污蔑惠宗妥欢帖睦尔不是明宗和世瑓的亲生儿子,杀害惠宗妥欢帖睦尔的生母,将惠宗妥欢帖睦尔流放高丽等地。天顺帝战败后,兄弟四人均死于上都,文宗还将天顺帝生母下嫁给了燕贴睦尔。文宗坏事做绝,被鬼神附体折磨得生不如死,临死时只好嘱咐将皇帝位传于明宗幼子宁宗,宁宗无皇帝命,即皇帝位后1 个月后便早逝,帝位由宁宗哥哥惠宗妥欢帖睦尔继位至大元王朝灭亡。惠宗在1340年,又将毒弑他父亲的会子手文宗在太庙的神主拆除。文宗图帖睦尔,是造成大元王朝钢铁长城损毁和败亡的真正元凶。泰定帝在位期间社会是比较稳定和安宁祥和的,泰定二年(1325年),泰定帝为轩辕庙(黄帝陵)刻立《圣旨碑》,这道圣旨碑文,距今已有六百九十一年了,现仍保存在黄帝陵碑林里,这是中华民族在近七百年前颁发的第一份保护黄帝陵(庙)的法令。泰定帝的文治、武功,使非法即皇帝位的文宗疾恶如仇。圣旨碑泰定帝第六代泰定帝的大哥是松山:至元三十年(1293年)被世祖封为梁王,出镇云南,至大二年松山染病,元武宗封老的为云南王,代替松山镇守云南,1310年松山因病仙逝。松山子王禅,泰定元年十一月丁丑()由云南王晋封梁王,1328年王禅帅师北上与太平王知枢密院事燕贴睦尔战于柳林,兵败被杀。泰定帝弟弟是迭里哥儿不花:大德十一年(1307年),武宗封北宁王,赐螭纽银印。至大二年(1309年),武宗以阿速卫五百人隶之,命迭里哥儿不花驻守和林。至大四年(1311年),改封湘宁王,换金印,为金印螭纽王,食湘乡州宁乡县六万五千户。至治三年(1323年)仙逝。迭里哥儿不花去世当年,其子八剌失里袭封湘宁王。元朝太庙,自世祖忽必烈始置,太庙室次的排序规则经历了自西向东,太祖(成吉思汗)在前,其他神主依次排后;太祖居中,其他神主分右上左下排列设置;太祖居中,其他神主神位分左昭右穆的演变几个过程,到泰定帝朝定型。世祖朝时期,太庙室次变化最为复杂,先是将皇伯术赤、察合台奉入太庙,继而又追入烈祖也速该。世祖朝以后,其子孙又将他们与太宗窝阔台、定宗贵由和宪宗蒙哥一起迁出太庙。奉入与迁出都是根据时局变化,和显示皇帝世袭的正统性出发的。世祖将烈祖、皇伯考及窝阔台汗和贵由汗奉入太庙享祀,既有蒙古本俗又有团结孛儿只斤黄金家族的需要出发的。从武宗海山朝起,至惠宗朝止,奉入、迁出都是为巩固世袭皇帝位而所为。元太庙由世祖忽必烈始置,经泰定帝“序昭穆明尊卑既列”室次,直至元王朝灭亡,一共经历104年。二、谱中玉帝差癞僧下凡影射人物事件“祖籍江西入楚湖广落业麻城县孝感乡素好施舍拯孤懔贫救人之难济人之急广行功感动上苍玉帝差一癞僧来家三年视他善念若何…”(见谱4、5、6、7)。祖上修续谱时,怕后人仅凭“先王有太庙之举…”认祖归宗理到世祖忽必烈这里,就将其视为是铁木健,就又插入这一癞僧(仙人)下凡,道出祖上与历史相关事件。(谱4)(谱5)(谱6)(谱7)这一插故,反映的是裕宗真金生前和死后的事。裕宗真金(1243年—1285年),世祖忽必烈第二子,母昭睿顺圣皇后察必中统三年十二月甲寅(1262年1月13日)册封燕王,至元十年三月(1273年3月)封为皇太子。裕宗出生时,正好遇禅僧海云在漠北,为他取了个汉名真金。真金少年时,世祖忽必烈对他的教育十分重视并精心安排,以知名儒士姚枢、窦默教真金读《孝经》;佛教喇嘛、国师八思巴教真金读《彰所知论》;请来道士为真金传授道家思想。世祖忽必烈对真金学儒尊汉法大力支持,在真金读完《孝经》时,特意设宴招待姚枢等人。继姚枢之后,真金儒学导师是王恂,王恂向真金讲述儒家三纲五常,以及历代治乱兴邦之道,又以辽金二朝为例,启发真金对儒治的认识。使真金在青少年时代就逐渐接受了儒家思想及治国理念。儒家提倡的忠孝、节俭、爱民等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真金的行为准则。真金在接触过的儒、佛、道等,当时最先进的文化中,最终他接受了儒家学说与思想,成为元代主张儒治的代表人物。真金在任燕王和太子期间,广泛地参与了元世祖忽必烈时代的政治、军事、文化活动,礼贤汉儒,主张蒙古贵族子弟学习汉文化;为政主张减轻赋役、清廉节俭。为此,所有汉儒大臣,都希望真金能够早日登上皇帝位治国理政,于是发生了帝位禅让事件。禅让事件的肇事者虽然不是真金本人,但却关乎他自身命运。这一事件不但没有帮上真金的忙,反而害死了真金。世祖忽必烈年纪此时虽然已高,但仍然不减当年,要让自己的父亲,一个开国皇帝提前让位于自己,对于真金来说是忤孽不孝之举,真金被这一事件惊吓出大病来,最终英年早逝。在权力斗争中,真金的一生充满悲剧色彩,是元朝初期跌宕起伏的历史进程中权力之争的真实反映。是问,假如这一事件真金不死,他能有孝子之名,世祖忽必烈还能确定,只有真金后人才能继承皇帝位吗?回答,肯定是不可能的。因为,在世祖忽必烈立真金为皇太子时,就曾遭到真金兄弟们对世祖的不满。世祖是建立大元王朝的开国皇帝,一小部份大臣上书,就能让他禅让帝位和使其他臣子信服,真是天方夜潭。真金仙逝,洗清了自己没有提前篡权夺位的野心,让世祖忽必烈放心做皇帝。同时也不至于让世祖忽必烈对他的后人产生猜测与防范。这就成全了真金子孙们,在世祖忽必烈百年之后,能够顺利继承皇帝位打下了基础。这就是真金只能是做陆地仙翁的命运,也只有他死后多年子孙才能发祥的真正原故。接下来 “果不愈后代而生铁木耳(有的谱记为:铁穆耳、铁木儿、贴木尔、铁木尔)铁木健…”(见谱6),这两兄弟的名字当然是接近当事人化名的。真金有三个儿子,长子显宗甘麻剌、次子顺宗答剌麻八剌、三子成宗铁穆耳。真金这三个儿子中,唯有显宗甘麻剌三个儿子中,化名成铁木儿(铁木耳、铁木尔)和铁木健的可能性极大,显宗甘麻剌长子松山、次子泰定帝也孙铁木儿、三子湘宁王迭里哥儿不花。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化名为铁木耳(铁木儿)很好理解;湘宁王迭里哥儿不花,化名为铁木健也不难理解,不花,是身体强健、力大无比的意思,即他的名字是:迭里哥儿,如果念着铁木健儿是很相似,健就是替代不花,所以化名为铁木健,这样既能漫天过海又能让后人容易认祖归宗。三、铁木健和铁木健之父是谁通过上述世祖忽必烈始置太庙,到泰定帝“序昭穆明尊卑既列”供奉神主,及癞僧下凡和元王室改朝换代同室操戈血惺事变中,可以清晰反映出我们要寻宗问祖脉络为: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睿宗拖雷—世祖忽必烈大帝—裕宗真金—显宗甘麻剌—湘宁王迭里哥儿(即铁木健)。铁木健第六代(谱8)在显宗甘麻剌三个儿子中,能逃过“天历之变”同室操戈事变,还能有九子一女存在的人,也就只有湘宁王迭里哥儿不花了。湘宁王迭里哥儿不花,为金印螭纽王,是忽必烈重孙,甘麻剌第三子,大德十一年(1307年)封北宁王至大二年(1309年)改封湘宁王,至治三年去世 (至治三年(1323年),迭里哥儿不花之子八剌失里袭封湘宁王)。因为云南梁王松山在1310年就因病仙逝了,其子云南梁王王禅,在1328年秋直接帅师北上,支持天顺帝即皇帝位与文宗战败被杀,其家人受到诛连;泰定帝1328年逝世后,其子天顺帝阿速吉八与文宗图帖睦尔争帝,战败不知所终,其家人也受到诛连。因此,这两兄弟的后人所剩无几。湘宁王迭里哥儿不花,在泰定帝也孙铁木儿1323年即皇帝位当年就仙逝了,1328年两帝、两都争夺皇帝位时他的孩子们都还年幼,按根九公余德兴,生于元英宗至治二年(即1322),这时才六岁,哥姐们虽然年长,但身处内陆湖广,也许没有卷入其中。即使他们想参与支持天顺帝座稳江山,也只能坐观其变,天顺帝胜了和镇南王稳定东南罢了。所以说湘宁王迭里哥儿不花,才是九子一女的父亲,铁木健就是湘宁王迭里哥儿不花的代名词。这就是九子一女后人,在明朝时代修续谱时,以铁木健代表湘宁王迭里哥儿不花,用秀、根分嫡庶代表九子十进士化名的良苦用心。否则在明朝会连累自己及后人而遭杀身之祸的。无论湘宁王迭里哥儿不花的九子一女,是否卷入1328年两帝、两都争夺皇帝位旋涡,还是后来被红巾军追赶逃亡时才改姓金,都是有讲究的。金即真金的金,既代表孛儿只斤黄金家族(纯洁的蒙古人),又能证明自己是裕宗真金的后人。但后来又怕被奸佞小人识破,所以才改金姓为余氏,并确定余字万代不改(见谱8)。现在大家知道铁木健是湘宁王迭里哥儿不花,湘宁王迭里哥儿不花以上的世系就一目了然了。这九子一女在元末的名字和中进士及任职情况,也就有据可查了。族谱中的官衔,太守、尚书、侍郎,代表他们在元朝末年的任职情况。当然太守应该是带兵的,尚书应该是文官,侍郎应该是做警(保)卫工作的。这里并没有用大官衔,而是用的小官衔,也许是遮人耳目,也许是在“天历之变”后,被文宗图帖睦尔剥夺了他们的高官厚绿。当然在明朝不可能用万户侯和宗王记录于谱。四、元王朝的败亡湘宁王迭里哥儿不花的九子一女,在文宗朝被打压折腾五年,几乎将大元王朝的钢铁长城损毁。文宗最终以害人害己告终,先是他自己的孩子和他一样病得不成样子,他自身被鬼神附体生不如死,临终时觉得理亏、心虚,只得嘱咐将皇帝位传给明宗幼子懿瞵质班,宁宗懿瞵质班无帝王之命,即位后仙逝。到这时,裕宗真金的后人,经文宗“天历之变”自毁长城后,能继皇帝位的人所剩无几,朝政又被燕贴睦尔和伯颜所控制。能有资格继承大统的,也就只有明宗长子妥欢帖睦尔了。惠宗妥欢帖睦尔,生于1320年,病逝于1370年,享年51岁。1333年7月-1368年9月为元朝皇帝,在位36年;1368年10月-1370年5月为北元皇帝,在位2年。惠宗帝之所以又叫元顺帝,是因为明太祖攻打大都前,惠宗不进行抵抗,仅带部分家眷逃往上都,撤走部份军队,后又逃至应昌(今内蒙古),明朝史官认为他顺应天意,故在元史书中,都以“元顺帝”称之。惠宗是明宗长子,1330年母亲被文宗所杀,惠宗首先被驱逐到高丽平壤(今朝鲜半岛),后来又流放到广西的桂林。1332年11月,元宁宗早逝,太皇太后卜答失里下令,立妥欢贴睦尔为帝,但受到左丞相燕贴睦尔反对,直到1333年6月才得以继皇帝位。后来燕贴睦尔的儿子唐其势叛乱,一直到1335年才得以平定。当时右丞相伯颜势力很大,实际控制着朝政,甚至一度不把惠宗帝放在眼里。伯颜采取排挤南人的政策,例如禁止南人参政,取消科举,而且不允许汉人学蒙古语,这些做法加深了蒙汉两大民族之间的矛盾,导致蒙、汉官员不和,也使得惠宗更加不满。随着时间的推移,惠宗帝与右丞相伯颜的矛盾日益尖锐,后来在伯颜之侄脱脱的坚决支持下,惠宗力排众议,成功地废黜了伯颜,才真正控制了朝政掌握了大权,随即下令废除了伯颜很多不当的政策,恢复了科举等等。这才有铁木健九子一婿,都通过科举考试都成为了九子十进士。1350年,元朝发生通货膨胀,加上为了治水(当时由于黄河水灾频发,惠宗帝下令右丞相脱脱遏黄河回故道,以整治黄河水患)加重了徭役,导致1351年治河民工与汉山童以红巾为号起义。接着朝廷内部又发生惠宗帝和皇太子(即后来即北元皇帝昭宗)两派之间的明争暗斗,导致惠宗无法有效地控制朝政,各行省和在外的将领有的也各行其是,不听朝庭指挥,形成两派而且还相互打起来。这给南方朱元璋红巾起义军,迅速壮大起来创造了有利时机,并建立了明王朝。1368年7月,惠宗帝在明军尚未进攻大都前,就举家遁漠北,一直北撤抵达上都,后转至应昌。诏世祖忽必烈幼子脱欢之子贴木儿不花监国,1368年9月明军攻陷元大都(今北京),贴木儿不花战死,元王朝宣告败亡。后来惠宗帝曾两次组织元军反攻,但都没有成功,,惠宗帝病逝于应昌。惠宗帝北撤后所形成的北元政府,与明王朝针锋相对近二百年,是造成明王朝衰败和清王朝兴起的主要原因。惠宗北撤、大都失陷,元王朝轰燃倒塌,导致成吉思汗的后裔们,纷纷战的战死、弃权弃官后四处逃亡。这就是造成铁改余氏,湘宁王迭里哥儿不花九子一女,在明洪武初年,被红巾军(有的谱上记为洪兵,有的记为朱洪武)赶散入西崖,来到了四川泸州(庐州)的凤锦桥,由于人多容易发现,也不便于匿名隐藏,于是就在凤锦桥边折(有的谱记为“摘”,大多谱记为“插”)断柳枝(桠)发誓分散开来的真正原因(见谱9-12)。九子一女分手诗:吾本元朝宰相家,红巾赶散入西涯;泸阳岸上分携手,凤锦桥边折柳桠;否泰由天皆是命,悲伤思我又思他;余字原无三两姓,一家发作百千家;十人誓愿归何处,如梦云遊浪卷沙。誓词:后来子孙,若有一人不认本家者,罚他一石二斗麦麸癞。用短诗、词记事和传递信息简而易记,用砍树或摘断树枝和睹咒发誓,以表示对决定,毫不动摇、坚决执行。这些方式、方法,都是古代蒙古民族常用的。 过去他们采用短诗、词记事和传递军事信息,都是用脑子和心记的,不会记在纸张上,全是为了防止被敌人发觉。所以,这里的分手诗,他们并没有用“吾本元朝帝王家”,而是用的主宰世界的“吾本元朝宰相家”记录于谱,以预防万一。(谱9)  (谱10)(谱11) (谱12)(谱13)湘宁王迭里哥儿不花九子一女后人,在修续谱时引用“红巾贼扰乱又被奸臣谤诽明朝皇帝朱洪武听信奸臣之言将有诛九族之意…”,揭示的既有“天历之变”文宗听信奸丞燕贴睦尔、伯颜残酷迫害显宗甘麻剌家族,又有明王朝朱元璋洪武之年驱逐、清剿、追杀蒙古族同胞之意。五、长茅坟铁改余谱认祖情况茅1 茅2茅3长茅坟铁余氏谱,大多是在清朝和民国年间修续的,这时都可以毫无顾虑的认祖了,但他们也只认祖到显宗甘麻剌(见长茅坟谱,茅1茅2茅3),把显宗甘麻剌认定为是铁木健,这也是错误的。因为,显宗甘麻剌1302年就仙逝了,而铁木健的长子秀一公是1310年出生的,第九子是1322年出世的。当然其后人能够认祖归宗到显宗甘麻剌,已经很不容易了,只差一步之遥。有的铁改余人士,认世祖忽必烈庶子铁篾赤,即南必皇后所生之子铁篾赤为铁木健,也是不正确的。因为南必皇后是1282进宫的,世祖忽必烈1294逝世,铁篾赤才几岁,后来铁篾赤既没有被封过王,也没有出征过,而且在二十左右岁就早逝了,不可能有九子一女。还有的铁改余人士说,裕宗真金有庶子为铁木健,即所谓成宗铁穆耳的弟弟,是根本没有的事。裕宗真金一心扑在研究学习儒家学说上,极力倡导蒙古统治者行汉法,协助世祖忽必烈处理军、政事务日理万机。其三个儿子基本上,都是由察必皇祖母监护长大的。真金和世祖忽必烈一样,是“思大有为于天下”之人,没有多的宾妃。六、成吉思汗及其嫡子孙的功勋(一)太祖成吉思汗太祖成吉思汗原名:奇渥温(乞颜氏)·铁木真·孛儿只斤(黄金家族),大蒙古国可汗。元史载“太祖法天启运圣武皇帝,讳铁木真,姓奇渥温氏,蒙古部人。其十世祖孛端叉儿,母曰阿兰果火,嫁脱奔咩哩犍生二子,长曰博寒葛答黑,次曰合都撒里直。既而夫亡,阿兰寡居,夜寝帐中,梦白光自天窗中入,化为金色神人,来趋卧榻。阿兰驚觉,遂有娠,产一子,即孛端叉儿也。孛端叉儿也状貌奇异,沉默寡言,家人谓之痴。独阿兰语人曰:'此儿非痴,后世子孙必有大贵者’。阿兰没,诸兄分家资不及之。孛端叉儿曰:'贫戝富贵,命也,赀财何足道。’独乘青白马,至八里屯阿懒之地居焉。食饮无所得,适有苍鹰搏野兽而食,孛端叉儿以缗设机取之,鹰即驯狎。乃臂鹰猎兔禽以为饍,或阙即继,似有天相之。居数月,有民数十家自统急里忽鲁之野逐水草来迁,孛端叉儿曰结茅与之居,出入相资,自此生理稍足。一日,仲兄忽思之,曰:'孛端叉儿独出而无济,近者得无冻馁乎?’即自来访,邀与俱归。孛端叉儿中路谓其兄曰:'统急里忽鲁之民无所属附,若临之以兵,可服也。’兄以为然。至家,即选壮士,令孛端叉儿帅之前行,果尽降之。”“孛端叉儿殁,子八林昔黑剌秃合必畜嗣,生子曰咩撚笃敦。咩撚笃敦妻曰莫拏伦,生七子而寡。莫拏伦性刚急。时押剌伊而有群小儿掘田间草根以为食,莫拏伦乘车出,适见之,怒曰:'此田乃我子驰马之所,群儿辄敢坏之邪。’驱车径出,辗伤诸儿,有至死者。押剌伊而愤怨,尽驱莫拏伦马群以去。莫拏伦诸子闻之,不及被甲,往追之。莫拏伦私忧曰:'吾儿不甲以往,恐不能胜敌。’令子妇载甲赴之,已无及矣。既而果为所败,六子皆死。押剌伊而乘胜杀莫拏伦,灭其家。唯一长孙海都尚幼,乳母匿诸积木,得免。先是莫拏伦第七子纳真于八剌忽民家为赘婿,故不及难。闻其家被祸,来视之,见病妪十数与海都常在其计无所出。幸驱马时,兄之黄马三次掣套竿逸归,纲真至是得乘之。乃伪为牧马者,诣押剌伊而。路逢父子二骑先后行,臂鹰而猎。纳真识其鹰,曰:'此吾兄所擎者也。’趋前绐其少者曰:'有赤马引群马而东,汝见之乎?’曰:'否。’少者乃问曰:'尔所经过有鸟雁乎?’曰:'有。’曰:'汝可为吾前导乎?’曰:'可。’遂同行。转一河隈,度后骑相去稍远,刺杀之。挚马与鹰,趋迎后骑,始之如初。后骑问曰:'前射鸟雁者吾子也,何为久卧不起耶?’纳真以鼻衄对。骑者方怒,纳真乘隙刺杀之。复前行至一山下,有马数百,牧者唯童子数人,方击髀石为戏。纳真熟视之,亦兄家物也。始问童子,亦如之。于是登山四顾,悄无来人尽杀童子,驱马臂鹰而还,取海都并病妪,归八剌忽之地止焉。海都稍长,纳真率八剌忽怯谷诸民,共立为君。海都既立,以兵攻押剌伊而,臣属之,形势寖大。列营帐于八剌合黑河上,跨河为梁,以便往来。由是四傍部族归之者渐众。”“海都殁,子拜姓忽儿嗣。拜姓忽儿殁,子敦必乃嗣。敦必乃殁,子葛不律寒嗣。葛不律寒殁,子八哩丹嗣。八哩丹殁,子也速该嗣,并吞诸部落,势愈盛大。也速该崩,至元三年十月,追谥烈祖神元皇帝。”“初,烈祖征塔塔儿部,获其部长铁木真。宣懿太后月伦适生帝,手握凝血如赤石。烈祖异之,因以所获铁木真名之,志武功也。”“族人泰赤乌部旧与烈祖相善,后因塔儿不台用事,遂生嫌隙,绝不与通。及烈祖崩,帝方幼冲,部众多归泰赤乌。近侍有脱端火儿真者亦将叛,帝自泣留之。脱端曰:'深池已干矣,坚石已碎矣,留復何为。’竟帅众驰去。宣懿太后怒其弱己也,麾旗将兵,躬自追叛者,驱其太半而还。”“时帝麾下搠只别居萨里河。札木合部人秃台察儿居玉律哥泉,时欲相侵凌,掠萨里河牧马以去。搠只麾左右匿群马中,射杀之。札木合以为怨,遂与泰赤乌诸部合谋,以众三万来战。帝时驻军答闌版朱思之野,闻变,大集诸部兵,分十有三翼以俟。已而札木合至,帝与大战,破走之。”……“元年丙寅,帝大会诸王群臣,建九游白旗,即皇帝于斡难河之源。诸王群臣共上尊号曰成吉思皇帝。是岁实金泰和之六年也。”……“二十二年丁亥……秋七月壬午,不豫。己丑,崩于萨里川哈老徒之行宫。临崩谓左右曰:'金精兵在潼关,南据连山,北限大河,难以遽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则下兵唐、邓,直擣大梁。金急,必徵兵潼关。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人马疲弊,虽至弗能战,破之必矣。’言讫而崩,寿六十六。葬起辇谷。至元三年冬十月,追谥圣武皇帝。至大二年冬十一月庚辰,加谥法天启运圣武皇帝。庙号太祖。在位二十二年。”“帝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故能灭国四十,遂平西夏。其奇勋伟迹甚众,惜乎当时史官不备,或多失于记载云。”“戊子年,是岁,皇子拖雷监国。”铁木真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也速该首领,母亲是可额仑,出生于(,即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金世宗大定二年)。在铁木真九岁时,也速该首领和德旭婵亲家,为铁木真和孛儿帖订了婚,也速该首领在订亲回家路上,被塔塔儿部人设宴毒死,其父原有部众被族人离散。一家孤儿寡母,陷入被迫害和被仇敌追杀,生活在东躲西藏、流离失所和水深火热的境地之中。这些经历,磨练了铁木真的意志,凭其智慧和武功,将族人重新聚集起来,家族队伍和士气逐渐壮大。通过他的顽强拼搏,1183年22岁时,被推举为蒙古乞颜部汗(汗,即一方之主或小范围的土皇帝),在1206年春建立了大蒙古国成为可汗(可汗,即真正的国王或皇帝),被群臣尊称为:成吉思汗(即胸怀象海洋一样皇帝)。此后,成吉思汗为了报世仇,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以“何物蠢小丑,而敢挡马蹄”和“天下乃普天下人之天下善治者治之”的英雄气慨,激励子孙和将士们,不断的开疆拓土,先后征服了金国和西夏后,开始了西征,疆域西至中亚和东欧的黑海海滨(史称第一次西征)。,成吉思汗征讨西夏时,在六盘山大本营中去世,享年66岁,史载“帝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故能灭国四十,遂平西夏”。(二)太祖成吉思汗的嫡子太祖成吉思汗,育有四个非凡嫡子: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三子窝阔台、四子拖雷;忽兰皇妃还生育有一位庶子:阔立坚;其她宾妃,所生子均无记载,但其子孙后代,已遍布世界各地。1、术赤,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和西征,立下了汗马功劳,其之子拔都带兵征服过欧洲,并建立了钦察汗国(即是今日的俄罗斯前身)。2、察合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和西征,立下了汗马功劳,并以他自己的封地(今新疆以西)开拓,缔造了自己的莫卧儿帝国,即今天的印度。拥立窝阔台为蒙古国可汗,为首功。3、“太宗英文皇帝,讳窩阔台,太祖第三子。母曰光献皇后,弘吉剌氏。太祖伐金、定西域,帝攻城略地之功居多。太祖崩,自霍博之地来会丧。”窝阔台(公元1186年-公元),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和西征,立下了汗马功劳,继承了蒙古国可汗位,灭亡了金国和组织进行了四长子西征(第二次西征)。窝阔台妻乃马真脱烈哥娜皇后及子贵由和贵由的大皇后斡兀立海迷失,都曾相继在1242年-1251年作为蒙古帝国大汗位上执政过,但都是在混乱之中渡过的。其子贵由继承大汗位。4、拖雷(1193-1232年),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和西征,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成吉思汗逝世后,为蒙古国监国理政近两年;蒙古幼子守灶,拖雷继承父亲的家当和军队,成就了后人为大汗和大元王朝的皇帝;拖雷为皇兄窝阔台继承可汗位、灭亡金国和病愈,贡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是不可多得的忠君报国典范。拖雷育有十一个,极其优秀的儿子。5、阔立坚(为庶子),参加四长子西征时,中箭身亡,享年30岁,留有四个儿子。(三)太祖成吉思汗的嫡孙1、定宗贵由。“定宗简平皇帝,讳贵由,太宗长子也。母曰六皇后,乃马真氏,以丙寅年生帝。太宗嘗命诸王按只带伐金,帝以皇子从,虏其亲王而归。又从诸王拔都西征,次阿速境,攻围木栅山寨,以三十余人与战,帝及宪宗与焉。太宗嘗有旨以皇孙失烈门为嗣。太宗崩,皇后临朝,会诸王百官于答兰答八思之地,遂议立帝。”2、宪宗蒙哥 (1209-1259年),拖雷长子。“宪宗桓肃皇帝,讳蒙哥,睿宗拖雷之长子也。母曰莊圣太后,怯烈氏,讳唆鲁禾帖尼。岁戊辰,十生帝。时有黄忽答部知天象者,言帝后必大贵,故以蒙哥为名。”1251年被拥立为蒙古国大汗,此后功劳显著,挽救了大蒙古国自窝阔台逝世后,由乃马真皇后、贵由汗及海迷失执政,所造成大蒙古国濒临崩溃的局面。命其弟旭烈兀进行了第三次西征;1259年,在伐宋的四川钓鱼城之战中阵亡,享年52岁。3、忽必烈(-),拖雷第四子。“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讳忽必烈,睿宗皇帝第四子。母莊圣太后,怯烈氏。以乙亥岁八月乙卯生。及长,仁明英睿,事太后至孝,尤善抚下。纳弘吉剌氏为妃。”“岁甲辰,帝在潜邸,思在有为于天下,延藩府旧臣及四方文学之士,问以治道。”“岁辛亥,六月宪宗即位,同母弟惟帝最长且贤,故宪宗尽属以漠南汉地军国庶事,遂南驻爪忽都之地。”忽必烈缔造了大元王朝。4、旭烈兀1217年—。旭烈术西征,建立了伊利汗国(即今天的伊朗和伊拉克);5、阿里不哥,拖雷第七子,1260年,阿里不哥在和林称汗,同世祖忽必烈争夺蒙古国可汗,1265年被世祖忽必烈战败,1266年病逝。6、拨绰,拖雷第八子,又译作不者克、哈必赤。母乃马真氏。骁勇善射。1260年,阿里不哥在和林称汗,其将阿蓝答儿率部与浑都海合兵。忽必烈命拨绰与合丹率领汪良臣讨伐,斩杀阿蓝答儿、浑都海。1261年冬,阿里不哥渡漠南下,拨绰从忽必烈亲征,在昔木土淖尔大败阿里不哥。1262年,赐行军印及金、银海青符各两个,率领诸军讨伐李璮。李璮退保济南,自四月至七月筑长围困,城破,获杀李璮。1266年,赐金素币及银钞。不久,拨绰逝世,其子薛必烈杰儿,早卒,薛必烈杰儿之子牙忽都继承楚王。7、末哥,拖雷的第九子.贵由可汗死后,末哥与拔都等定议立蒙哥为汗。从蒙哥伐南宋,末哥自领一军,由洋州入米仓关,得到便宜行事的权力,速哥、李庭诸将都受他节制。 蒙哥在合州死后,忽必烈正在围攻鄂州,末哥密使来告蒙哥之死,请他北还。忽必烈班师至卫州,遣赵良弼到京兆府,访察秦蜀的人情向背。赵良弼报称末哥竭心翼戴,可以将六盘及东西川军事委任给他。忽必烈即皇帝位,推恩宗室,赐末哥银三千五百两。不久,末哥卒。子永宁王昌童。8、岁哥都,拖雷第十个儿子,根据《元史·宗室世系表》岁哥都有子速不歹,速不歹之子脱脱木儿、哈鲁孙,脱脱木儿之子也速不坚。(四)元世祖忽必烈及其后世子孙:1、元世祖忽必烈:元世祖忽必烈(-),蒙古族人,拖雷第四子,母唆鲁禾帖尼。1251年总理漠南汉地军政事务,1253年率军灭大理国;1259年(元宪宗九年)攻打鄂州(今湖北武昌)时,得蒙古汗(元宪宗)死于台州的消息,决策北还;在部分宗王和大臣的拥立下,在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即大汗位,登基成为大蒙古国皇帝(蒙古帝国大汗),年号中统。但未获普遍承认,随即同在大都(和林)称可汗的弟弟阿里不哥争战四年。,忽必烈将国号由“大蒙古国”改为“大元”,从大蒙古国皇帝变为元朝皇帝,定国号元,定都大都(今北京)为首都,正式建立元王朝,成为元朝开国皇帝。至元(),忽必烈命伯颜率领大军攻陷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宋恭帝派遣使者给元军统帅伯颜奉上传国玉玺和降表,在降表中宋恭帝为忽必烈上尊号大元仁明神武皇帝,元军俘虏5岁的宋恭帝和谢太皇太后,以及南宋宗室和大臣,灭南宋,元朝成为全国性政权。至元(),忽必烈发布《归附安民诏》,诏谕江南一带新附府州司县官吏士民军卒人等,稳定江南社会秩序,安定江南士人和百姓之心。逃离临安的南宋大臣陆秀夫等人,先后扶持宋端宗,宋帝昺,建立海上流亡政权,在东南沿海一带继续和元军对抗。至元(),元军将领张弘范在厓山海战中击败南宋海军,南宋丞相陆秀夫挟8岁的小皇帝“宋帝昺”跳海而死亡,南宋最后一支残余抵抗力量被彻底消灭,统一了全中国。元朝结束了中国自安史之乱以来520多年的分裂局面。元世祖注意吸收汉族历代的统治经验,建立了包括行省制度在内的各项制度,并加强对边境地区的控制,注重农桑,兴修水利,使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发展。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元至元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二日)逝世,享年80岁,在皇帝位34年。汉文庙号世祖,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蒙古语谥号薛禅可汗。元朝疆域:元世祖忽必烈统一天下后,元朝疆域空前辽阔,远超汉唐盛世。“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汉梗于北狄,隋不能服东夷,唐患在西戎,宋患常在西北。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朝不仅在疆域面积上远远超过汉唐,而且在东北、西北、西南等边疆地区的控制程度上也远超汉唐盛世。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元朝的疆域范围:东北至外兴安岭、鄂霍次克海、日本海,包括库页岛,并到达朝鲜半岛中部的铁岭和慈悲岭一带,北到西伯利亚南部(谭其骧版地图认为北到北冰洋),到达贝加尔湖以北的鄂毕河和叶尼塞河上游地区,西北至今新疆大部分地区,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以及缅甸北部,南到南海,东南到达东海中的澎湖列岛。忽必烈在位时期和中亚的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多次交战,双方互有胜负。1289年,窝阔台汗国夺取元朝控制下的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大部分地区,元朝只控制塔里木盆地东部的且末、焉耆等地区。世祖忽必烈朝,始终控制新疆北部的别失八里(今乌鲁木齐东北)一带和新疆东部的吐鲁番、哈密等地。2、裕宗真金:真金是世祖忽必烈亲自选定的皇帝位继承人,曾对其精心培养,以便将来承担蒙古帝国大汗和大元王朝皇帝的重任。真金的老师由当时一些最著名的人物担任,真金所学习的科目从中国历史到佛教,无所不包括,这一切使他完全有能力担当统治大元帝国的重任。然而由于禅让事件的影响,使真金刚过四十岁便去世了,这场变故使世祖忽必烈心灰意冷,并使整个朝廷充满阴郁的气氛。裕宗真金的幼子铁穆耳(成宗帝),后来被选定为世祖忽必烈的继承人,并于1294年成为元王朝第二任皇帝。3、成宗铁穆耳,世祖忽必烈之孙,真金太子之子,在位时间(1294年~1307年)虽长,但也不过十四年。他基本上执行着元世祖的既定政策,平定了窝阔台可汗子孙们的叛乱,是个守成之君。因铁穆耳的儿皇太子早逝,未立储君,因而他死后无子即皇帝位,由其侄海山继承,即是武宗海山,为真金之孙,是顺宗答剌麻八剌的长子。4、武宗在位四年多(1307年~1311年)。仙逝后,由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嗣位,即仁宗。5、仁宗:仁宗在位九年多(1311年~1320年),死后,传位于其子英宗。仁宗违背了与其哥哥武宗订立的“兄终弟接转武宗子即皇帝位”兄弟之约,曾遭明宗和世瑓的举兵反抗。6、英宗:英宗统治时期,内部矛盾十分尖锐,皇权之争与权臣派系之争非常激烈,政局不稳。英宗上台后驱逐、流放海山子文宗图贴睦儿于海南岛;怀疑守边宗亲;以御史大夫铁失为首的一派权臣,勾结诸王亲贵,发动政变,于上都之南三十里的南坡,刺杀英宗,史称“南坡之变”。他们拥立忽必烈玄孙、晋王也孙铁木耳为帝,是为泰定帝。7、泰定帝:泰定帝也孙铁木耳当朝五年,因“南坡事变”后即皇帝位,以快刀斩乱麻之势,很快平乱稳定了政局,太平渡过了五年。泰定帝暴病逝于上都,文宗图帖睦尔,在大都由燕帖睦尔等人政变扶上台,“天历之变”折腾不断,五年间先后换了五个皇帝。泰定帝的儿子天顺帝在位不到两个月,就被武宗次子文宗图帖睦尔赶下台,并不知所终。8、文宗:文宗图帖睦尔即位一年后,迫于形势,又让位于被仁宗驱逐于漠北异域的异母兄长明宗和世瑓。明宗和世瑓天历二年一月即皇帝位于和林之北,至八月就被权臣燕帖睦尔和文宗密谋毒死,文宗又复登皇帝位。文宗图帖睦尔在位前后跨五年,他死后,由文宗图帖睦尔的皇后与燕帖睦尔,立明宗和世瑓年仅七岁的次子为帝,即宁宗。9、宁宗:宁宗十月即位,十一月就死了。文宗皇后又立明宗长子妥欢帖睦儿为帝,即元朝末代皇帝惠宗(元顺帝)。10、惠宗,惠宗妥欢帖睦儿利用权臣之间的矛盾,先后换了三位丞相,维持做了三十多年的皇帝。最终,被红巾农民起义军中的南方势力,朱元璋建立的明王朝打败,而被赶回到蒙古草原,大元王朝宣告灭亡。七、根九公余德兴后裔字派(一)五十字辈阳(尧)、万(邦)、子(国)、成(承)、天,富(福)、学(为)、仲(瑒)、三(芳)、元,有、仕、洪、希、让,德、美、可、登、先,祖、尚、封、侯、字,鹏、高、上、宰、川,文、才、思、首、凤,卿、宏、本、自、然,腾、云、攀、月、桂,照、籍、远、流、传。(二)二十字派孝、弟、成、家、训,忠、信、可、正、心,仁、义、常、思、有,礼、智、应、光、庭。(三)六十字辈凤、应、天、文、仕,世、德、乾、坤、泰,永、作、圣、明、君,长、发、富、贵、春,冯、登、元、德、远,荣、华、福、禄、卿,国、顺、崇、经、典,星、斗、焕、文、章,志、高、敦、美、厚,忠、孝、世、代、良,正、大、光、明、显,乾、坤、立、万、邦。铁改余全国统一九十九代字派铁改余全国统一九十九代字派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天 骄  建 大 蒙 雄 才 盛 名 杨 世  祖  继  先  志 元  朝  繁  富 昌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九  子  十  俊 杰  棠 棣  竟 -腾 芳 安 邦  有  长  策  辅 国  显 忠  良腾  万  文  凤 中  子 登  绍 -国 正 天 兴  顺  治  孝  仁 仪  德 安 康(以铁木建(见)祖为 5 代,以上 21―40 代是我余沟村字辈排行,以我 79 年生按推算为 32 代)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泸  岸 行 惜  别  凤 诗  震 山  江  功  勋 传  万 代  德  礼 绍  千 祥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瑞  兆 启  新 景  博 学  登 金 -榜  孝 顺  人  楷 模  家 和  保  寿 康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宏  图 创  伟 业  勤 廉  铸 辉  煌  云 贵  川  重  湘 会 谱  华  章说明:1. 全国统一新字派“九十九”代,蒙古人崇尚以“九”为“吉”,象征天长地久、吉祥如意。2. “中心”于 2007 年 1 月 6 日重庆会议通过《关于启用新字派的决议》:全国以元太祖铁木真为 1 代始祖,太宗窝阔台为 2 代,定宗贵由为 3 代,大名王禾忽为 4 代,南平王秃鲁・铁木健为 5 代,・・・・・・以此类推启用新字派。如 31 代“安”字, 32 代“邦”字。3 .如何清理辈份,现在我祖之后已经枝叶繁茂,各大分支,各地都有自己的字辈,经研究后无法理清,我们只能乱前不乱后求近不求远的办法来统一,经过我们调查现在传承完整的只有四个支系,从铁木真祖起到 1998 年至 2003 年出生的为最末一代都是 33 代人,(内蒙古奇渥温 . 勃尔只斤铁木真到现代也是 33 代左右,如那楚格先生是成吉思汗的 29 世孙,他下面还有四代人)理不清楚的就以大支为单位,以最末一代为 33 代倒推回去,即能理清世序,像我余红是兴字派就应是 32 代,以此类推将家中字派与全国字派联系上, < 总谱 > 新编九十九代字派释义第一段“天骄建大蒙,雄才盛名扬;世祖继先志,元朝繁富昌”:以元太祖铁木真为铁改余姓始祖即第一代,只用“天骄建大蒙”五个字就高度概括并歌颂了元太祖征服各部落,建立大蒙古国的雄才大略和伟大历史功绩。在中国历史和世界史上都享有“一代天骄”的极高声誉。其后经历了太、定、宪三宗而至元世祖灭南宋统一了中国,定都北京,改国号为元朝。用汉人做官,推广行省制度,发展民族文化使元朝成为繁荣昌盛、疆域最广、国势最强的十三世纪东方强国。第二段“九子十俊杰,棠棣竟腾芳;安邦有长策,辅国显忠良”:五代祖铁木健的九子一婿有团结和睦、奋发向上的爱国精神,对教育后代具有现实意义。他们在朝廷做官,“治国有方、安民有发”,是安邦辅国、巩固元朝统治和忠君报国的良臣,给后人留下“九子十进士”的光辉历史和丰功伟绩。第三段“泸岸行惜别,凤诗震山江;功勋传万代,德礼绍千祥”,“九子十进士”为避满门之祸,匿名南迁至蜀。前有关卡,后又追兵,行至泸林(阳)岸凤锦桥。经过关卡,灵机应变,改姓更名过河,为 了 安全只好分散匿藏。为日后相识,插柳题诗为证,十兄妹挥泪拥别。由帝王之家一下沦为布衣,而分手诗却震撼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他们的高风亮节精神和功德留传千秋万代。第四段“瑞兆启新景,博学登金榜;孝顺人楷模,家和保寿康”:“瑞兆”即好预兆,预祝后人前程似锦,启迪后人积极进取,激励子孙发奋读书,以渊博的科学文化而名列前茅登上金榜;要发扬敬老尊贤,孝顺父母,要做好表率模范作用,才能做到“家和保寿康”。第五段“宏图创伟业,勤廉铸辉煌;云贵川,重湘会,谱华章”:余氏同胞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应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要有远大理想抱负,要有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精神,创造勤政廉洁辉煌的业绩。特别是云、贵、川、重、湘等五省市代表相聚在云南曲靖的盛会鼓舞下,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铁改余蒙古族同胞为“统一宗谱、统一字派”,发展经济、振新中华,建设祖国作出新贡献。我蒙古族铁改余姓已有六百四十年的历史。六个多世纪,经历沧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灾害、战争等历史变迁原因,对老谱保存较少。因族人的反复迁徒,资料保存条件差,残缺不全。历代修谱者,凭口传耳听多。明末清初,张献忠入川乱蜀,人们纷纷逃入云南、贵川。在清朝康熙年间,天下太平,才陆续回川,有的则定居云南、贵川。修谱时由于缺乏资料,对族源祖源难以确定,多数谱书只记载了从黔返川这段历史祖源。如在此之前,全国云、贵、川、渝等省市铁改余姓族人,在组织修谱过程中,只收集到一些铁改余前的记载祖源不太清楚的资料。如“皇孙铁木耳立为成宗,封其弟铁木健为南平王。”木耳与木健祖同父异母兄弟也”等。为了急于弄清世系,就认定了成吉思汗―拖雷―忽必烈―真金―铁木健这个世系。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多方艰辛努力,祖胞余德连终于收集到了明朝成化年间余子俊遗留下来的《余氏族谱》世系表,经过反复的研究查证,且与《元史》吻合。即成吉思汗铁木真―太宗窝阔DD定宗贵由―大名王禾忽―南平王秃鲁又名铁木健D九子一女世系表。系“三代皇帝两代王。”印证了“余本元朝帝王家”之诗句。- 余氏蒙古族渊源,在《余氏历代家谱》开篇中载:“我祖铁木建,系元成宗皇帝铁木耳之二弟也,封两平王,食邑湖广麻城。年五十无子,祖母氏张、洪夫妇乐善不倦。有一癫僧到家供养三年,渡以金丹,不果。嘱祖父母尔家好善,上帝赐尔九男一女。仙游之时,葬在牛眠山下,日后坟上长茅时,尔子孙折铁更姓,可免此难,日后果应其言,洪氏生秀一、秀二、秀三、秀四;张氏生庚五、庚六、庚七、庚八、庚九。女名金莲,赘一婿,赐姓铁名弦。十人俱中元朝进士,官至四太守、五尚书。(这就是九子十进士来由)铁改余氏族谱_辈分表 - 族谱录铁改余氏族谱2四、黄金家族唐辽金宋元时代世系(一)孛端叉儿诞生元史云“太祖法天启运圣武皇帝,讳铁木真,姓奇渥温氏,蒙古部人。其十世祖孛端叉儿,母曰阿兰果火,嫁脱奔咩哩犍生二子,长曰博寒葛答黑,次曰合都撒里直。既而夫亡,阿兰寡居,夜寝帐中,梦白光自天窗中入,化为金色神人,来趋卧榻。阿兰驚觉,遂有娠,产一子,即孛端叉儿也”。孛端叉儿,是长生天之子,是纯洁的蒙古族人,是黄金家族的鼻祖。(二)唐代祖宗世系鼻祖:孛端叉儿,母亲阿兰果火。孛端叉儿“临之以兵”,收服兀良哈人,取阿当罕为妻,生二子:长子札只剌岱、次子巴阿里岱,分别发展为札答兰氏和巴阿林氏。孛端叉儿次妻,也生二子,长子八林昔黑剌秃合必畜、次子赞吾列达。八林昔黑剌秃合必畜,发展为孛儿只斤氏。脱奔咩哩犍的祖先,是源于“腾汲思水”遥远的地方,因战败逃到一个叫不儿罕山的深山老林中,生存繁衍下来的一族人。其中一对青年人,男的叫孛儿帖.赤那(苍狼),女的叫豁埃.马阑勒(白鹿)成为夫妻,第二年就生育一子,名叫巴塔赤.罕。这就是蒙古民族,具有“狼”一样不畏强暴、坚忍不拔、敢于战胜自然、吃苦耐劳、团结协作、勇于探索和“鹿”一样美丽、敏锐、温顺善良、可亲可爱的进取精神与智慧所在。脱奔咩哩犍的前十一世祖,依次为:1、孛儿帖.赤那29岁时(大约唐代大历九年即公元774年)和豁埃.马阑勒生育巴塔赤.罕。2、巴塔赤.罕子:塔马察。3、塔马察子:豁里察儿.篾儿干。4、豁里察儿.篾儿干子:阿兀站.孛罗温勒。5、阿兀站.孛罗温勒子:撒里.合察兀。6、撒里.合察兀子:也客.理敦。7、也客.理敦子:寻锁赤。8、寻锁赤子:合儿出。9、合儿出子:孛儿只吉歹.篾儿干。10、孛儿只吉歹.篾儿干子:脱罗豁勒真.伯颜。11、脱罗豁勒真.伯颜妻孛罗黑臣.豁阿生二子:都蛙.锁豁儿和朵奔.篾儿干,这两位并列为祖。朵奔.篾儿干即“脱奔咩哩犍”取阿阑.豁阿即“阿兰果火”为妻,生二子:不古纳台和别勒古纳台即孛端叉儿的两位哥哥“博寒葛答黑”和“合都撒里直”。(三)黄金家族孛儿只斤祖宗世系一世祖:孛端叉儿,母亲阿兰果火。孛端叉儿殁,子八林昔黑剌秃合必畜嗣。二世祖:八林昔黑剌秃合必畜,生子名咩撚笃敦。三世祖:咩撚笃敦,妻莫拿伦。生七子:长子合赤曲鲁克、七子纳真,其余五子名不详。四世祖:合赤曲鲁克、纳真。纳真,咩撚笃敦第七子,因其母莫拿伦性刚急,激怒押剌伊而人,而遭灭门之祸,莫拿伦及合赤曲鲁克兄弟七人,均被押剌伊而人所杀,咩撚笃敦“唯一长孙海都尚幼,乳母匿诸积木,得免。”海都,是由在“八剌忽民家为赘婿”的纳真叔叔收养长大的,因而合赤曲鲁克和纳真并列为祖。五世祖:海都。海都长大,被纳真叔叔推举为君王。元史云“海都稍长,纳真率八剌忽怯谷诸民,共立为君。海都既立,以兵攻押剌伊而,臣属之,形势寖大。列营帐于八剌合黑河上,跨河为梁,以便往来。由是四傍部族归之者渐众。” “海都殁,子拜姓忽儿嗣。海都另一子名叫察剌孩令忽,其后人发展为泰赤兀氏。察剌孩令忽,是俺巴该汗的祖父,俺巴该汗被塔塔儿人出卖,捆送金国,被金国杀害在木驴上。海都殁,子拜姓忽儿嗣。六世祖:拜姓忽儿。拜姓忽儿殁,子敦必乃嗣。七世祖:敦必乃。敦必乃殁,子葛不律寒嗣。八世祖:葛不律寒。即被金国尊为上宾的合不勒汗,金国觉得合不勒汗实力强大,发展太快欲杀除之,合不勒汗被逼无奈而反金。葛不律寒妻弘吉剌氏赛因的斤,生育八哩丹等七子。葛不律寒殁,子八哩丹嗣。九世祖:八哩丹。八哩丹育二子,长子也速该,次子答里台。八哩丹殁,子也速该嗣。十世祖:也速该(1134年—1170年),妻宣懿太后月伦,即弘吉剌氏诃额仑。也速该“并吞诸部落,势愈盛大。也速该崩,至元三年十月,追谥烈祖神元皇帝”。“初,烈祖征塔塔儿部,获其部长铁木真。宣懿太后月伦适生帝,手握凝血如赤石。烈祖异之,因以所获铁木真名之,志武功也”,太祖铁木真名由此而来。至元三年十月(1266年),世祖忽必烈皇帝,追谥也速该神元皇帝,庙号烈祖,神主享太庙。烈祖也速该与诃额仑等妻共生育五子一女:长子铁木真、次子拙赤合撒儿、三子合赤温、四子铁木哥斡赤斤、五子别勒古台(别妻生)、帖木仑(女儿)。十一世祖:太祖成吉思皇帝铁木真,即成吉思汗,1162年5 月31日南宋高宗赵构绍兴三十二年、金世宗大定二年出生在今蒙古国肯特省—1227年七月十二日南宋理宗赵昀宝庆三年,即太祖二十二年丁亥,享年66岁),妻孛儿帖皇后。成吉思汗是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太祖成吉思皇帝铁木真与孛儿帖皇后即光献睿圣皇后,生育四子:长子术赤、次子察合台、三子窝阔台、四子拖雷。太祖与忽兰皇后生一子:阔列坚,阔列坚后裔兀鲁带。至元二年,世祖皇帝赐兀鲁带,河间王印。太祖与也速干皇后生一子,名叫察兀儿。太祖与古儿别速皇后生一子,名叫术儿彻。其她嫔妃生子不详。太祖的女儿们:昌国大长公主火臣别吉,延安公主扯扯亦坚,赵国大长公主阿剌海别吉,郓国公主秃满伦,阿儿答鲁黑公主,高昌公主也立可敦。太祖成吉思汗,不仅是中国的皇帝,而且是全人类的帝王。自唐安史之乱,到宋最终灭亡的数百年间,国人颠沛流离,生活于水火,处在痛苦不堪的可悲时代。在成吉思汗出生、成长、奋斗,跨越的十二、十三世纪里,中国乃至世界都处在战争和混乱之中,这一时代是我蒙古民族英雄的时代。太祖 “元年丙寅,帝大会诸王群臣,建九游白旗,即皇帝于斡难河之源。诸王群臣共上尊号曰:成吉思皇帝(即成吉思汗)。是岁实金泰和之六年也(1206年,即南宋宁宗赵扩开禧二年丙寅)”。随即,成吉思汗为了报金国世仇,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以“天下乃普天人之天下,善治者治之”,“上天与下地,俯伏啸以齐,何物蠢小丑,而敢当马蹄”的英雄气慨,激励子孙和将士们,不断开疆拓土,先后征服了金国、西夏,1219年至1225年进行了西征,灭亡花剌子模等国,深入俄罗斯,疆域西至中亚和东欧的黑海海滨(史称第一次西征)。太祖二十二年丁亥,“秋七月壬午,不豫。己丑,崩于萨里川哈老徒之行宫。临崩谓左右曰:'金精兵在潼关,南据连山,北限大河,难以遽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则下兵唐、邓,直擣大梁。金急,必徵兵潼关。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人马疲弊,虽至弗能战,破之必矣。’言讫而崩,寿六十六。葬起辇谷。至元三年冬十月,追谥圣武皇帝。至大二年冬十一月庚辰,加谥法天启运圣武皇帝。庙号太祖。在位二十二年。”“帝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故能灭国四十,遂平西夏。其奇勋伟迹甚众,惜乎当时史官不备,或多失于记载云。”“戊子年,是岁,皇子拖雷监国。”十二世祖:睿宗拖雷(1193--1232年),妻莊圣太后、怯烈氏唆鲁禾帖尼(1192年-1252年)。拖雷,为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和西征立下了汗马功劳,太祖逝世后,1227年—1229年监国执政。按蒙古幼子守灶习俗,拖雷继承太祖家当和军队,其子孙成为了继窝阔台可汗和贵由可汗之后蒙古国大汗及大元王朝皇帝;拖雷为皇兄窝阔台,即蒙古国大汗、灭亡金国起决定作用,是忠君报国典范。拖雷,1232年率军在金三峰山击灭金军,在与窝阔台大汗回军途中病逝,尊号“也可那颜”大官人。蒙哥即大汗位后,上尊号谥“英武皇帝”,庙号“睿宗”。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 忽必烈皇帝,改谥为景襄皇帝。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武宗海山,加谥为“仁圣景襄皇帝”。拖雷育有十一个极其优秀的儿子。长子:宪宗蒙哥皇帝(1209年十二月三日-1259年8月11日) ,宪宗蒙哥在窝阔台皇帝执政时,1235年至1242年随诸王拔都、贵由等长子,进行了第二次西征,立下大功。1251年被拥立为蒙古国大汗,功劳显著,挽救了大蒙古国,自窝阔台皇帝驾崩后,窝阔台妻乃马真皇后摄政、贵由皇帝执政及贵由妻海迷失皇后摄政,所造成濒临崩溃的局面。命其弟旭烈兀,进行了第三次西征,建立了伊尔汗国,即今天的伊朗和伊拉克地域。1259年蒙哥皇帝亲征伐宋,在四川钓鱼城之战中阵亡,享年52岁。次子:忽睹都。三子:名不详。四子:世祖忽必烈皇帝,中统元年三月辛卯即皇帝位,改元年号中统,夏四月辛丑,以即位诏告天下。五子:名不详。六子:旭烈兀(1217年—1265年2月8日),伊尔汗国国王。旭烈兀1254年至1259年,按照蒙哥大汗诏令,进行了第三次西征,建立了伊尔汗国,即今天的伊朗、伊拉克和叙利亚等地域。七子:阿里不哥。中统元年五月甲午,阿里不哥在和林反,诏赦天下,自称蒙古国大汗,与世祖忽必烈争夺天下,至元元年七月庚子被世祖打败称臣,世祖诏“诸王皆太祖之裔,并释不问”,次年病逝。八子:拨绰。拨绰大王,从忽必烈亲征,骁勇善战,在昔木土淖尔大败阿里不哥,誉为 “不者克”,被封楚王。九子:穆哥。穆哥亲王,在贵由可汗驾崩后,与拔都等定议立蒙哥为蒙古国大汗。穆哥跟随蒙哥大汗伐南宋,自领一军,蒙哥在四川合州阵前驾崩,穆哥差使告世祖,请世祖北还,推世祖即皇帝位。穆哥卒后,子昌童袭封永宁王。十子:岁哥都大王。十一子:雪别台大王。唆鲁禾帖尼(1192年—1252年)是拖雷正妻,生育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四个儿子。余子,为其她嫔妃所生。十三世祖:世祖忽必烈皇帝、察必皇后(贞懿顺圣昭天睿文光应皇后弘吉剌氏,生年不详,于1281年农历二月乙未仙逝),忽必烈皇帝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元朝开国皇帝。“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讳忽必烈,睿宗皇帝第四子。母莊圣太后,怯烈氏。以乙亥岁八月乙卯生。及长,仁明英睿,事太后至孝,尤善抚下。纳弘吉剌氏为妃。” 世祖忽必烈皇帝,1215年9月23日农历八月二十八生,1294年2月18日农历至元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二驾崩,享年80岁,在皇帝位35年。1244年,“岁甲辰,帝在潜邸,思大有为于天下,延藩府旧臣及四方文学之士,问以治道”。1251年,“岁辛亥,六月宪宗即位,同母弟惟帝最长且贤,故宪宗尽属以漠南汉地军国庶事,遂南驻爪忽都之地。”1252年壬子夏六月,奉命帅师征云南,灭大理国。1259年9月19日(宪宗九年),世祖攻打南宋鄂州(今湖北武昌),得息宪宗蒙哥皇帝,在四川合州钓鱼山驾崩之讯,决策北还。中统元年三月戊辰朔,于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亲王合丹、阿只吉率西道诸王,塔察儿、也先哥、忽剌忽儿、爪都率东道诸王皆来会,穆哥与众亲王、诸王和诸大臣劝进,世祖三让,诸王大臣固请,辛卯即皇帝位,改元年号中统,夏四月辛丑,以即位诏告天下。随即同在大都(和林)称蒙古帝国大汗的弟弟,阿里不哥争战四年,阿里不哥战败称臣。中统五年八月丁已,“改中统五年为至元元年”(1264年)。至元八年十一月乙亥,建国号大元。取易经“乾元”之义。至元九年二月,改中都为大都(今北京)。1274年元旦定大都为首都,成为元朝开国皇帝。至元十三年正月十八日(1276年2月4日),元大军攻陷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宋恭帝派遣使者给世祖忽必烈奉上传国玉玺和降表,在降表中宋恭帝为忽必烈,上尊号大元仁明神武皇帝。元军俘虏5岁的宋恭帝和谢太皇太后及南宋宗室与大臣,灭亡南宋,统一了全中国。至元十六年正月甲戌,消灭了流亡在崖山海域的南宋流寇残余势力。元王朝一统中华,结束了中国自唐安史之乱以来,520多年的分裂局面,建立了包括行省制度在内的各项制度,加强对边境地区的控制,注重农桑,兴修水利,使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和迅速发展。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坚实基础。1294年2月18日(元至元三十一年正月二十二日)世祖驾崩,享年80岁,在皇帝位35年,汉文庙号世祖,谥号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蒙古语谥号薛禅可汗。蒙元帝国,是历史上横跨欧亚大陆的伟大帝国,疆域面积高达3300万平方公里,东到太平洋,北抵贝加尔湖,西达黑海沿岸,南至南海(那时还没有人发现美洲),几乎占世界土地面积的一半多。世祖忽必烈皇帝与察必皇后、南必皇后(弘吉整氏,至元二十年正月己未即1283年,世祖纳为皇后)、塔剌海皇后、奴罕皇后、伯要兀真皇后、阔阔伦皇后、八八罕妃子和撒不忽妃子生育子女:长子:孛儿只斤·朵儿只。次子:孛儿只斤·真金,燕王、皇太子。三子:孛儿只斤·忙哥剌。至元九年(1272)冬十月丙戌,世祖封忙哥剌为安西王,驻兵六盘山,赐京兆为分地。至元十七年(1280)六月忙哥剌病亡,其子阿难答袭封为安西王。四子:孛儿只斤·那没罕(南木合),那没罕与皇太子真金为同母弟。至元三年六月丁卯,世祖封那没罕北平王。至元十四年秋七月癸卯,北平王那没罕被诸王昔里吉劫持,想使诱叛海都不从被囚禁数年,后被海都释放回国。五子:孛儿只斤·忽哥赤。至元四年八月丁丑,世祖封忽哥赤为云南王,赐驼纽金镀银印。九月,置大理等处行六部,以阔阔带、柴桢并为尚书,兼王傅府尉,宁源为侍郎,兼司马。至元八年二月乙已,被都元帅宝合丁、王傅阔阔带等合谋毒杀。六子:大王孛儿只斤·爱牙赤(北安王)。至元二十二年,赐银印。二十四年,叛王势都儿犯咸平,爱牙赤大王率宣慰使塔出,自沈州北讨,命宣慰使亦力撒合分兵趋懿州,寇遁去。后病卒。元贞初,其子孛颜帖木儿入朝,赐金帛如诸王大会例。所部在兀剌海路,地硗瘠贫乏,泰定元年移镇阔连东部。孛颜帖木儿之兄曰阿木干,阿木干子曰也的古不花,泰定三年亲信用事,车驾幸上都,与中书省臣兀伯都剌等居守焉。七子:西平王孛儿只斤·奥鲁赤。至元六年十月,封西平王,赐驼纽鋈金银印。至元九年(1273年)正月丁丑,世祖命西平王奥鲁赤、诸王阿鲁帖木儿、秃哥及南平王秃鲁等十八族,各率所部从之,征建都蛮。八子:宁王孛儿只斤·阔阔出。至元二十六年,始封宁远王,赐龟纽镀金银印。三十年,从成宗铁穆耳备兵北边。至元二十七年,成宗入嗣大统,以军事属阔阔出,师久无功。大德三年,命武宗海山即军中代之。十一年,武宗即位,以翊戴功,进封宁王,换兽纽金印。至大三年,三宝奴告阔阔出谋为不轨,武宗命楚王牙忽都等鞫之下狱。平章察乃铁哥廷辨,其诬得释,犹徙于高丽,赐其妃完者死,以畏兀儿僧铁里等二十四人同谋或知而不首,并磔于市。鞫基狱者皆升秩二等,赐牙忽都金千两、银七千五百两,三宝奴赐号答剌罕,以阔阔出清州食邑赐之。皇庆元年,铁哥奏:世祖诸皇子惟宁王在,宜赐还。仁宗从之。明年二月,卒(道出世祖的儿子们,到1313年就全都归天了)。二子,长子曰薛彻秃、次子曰阿都赤,薛彻秃,延祐七年四月封宁远王,至治二年进封宁王,至治三年六月,入朝请印,英宗不允。泰定元年,赐福州路永福县一万三千六百有四户,置王傅。至顺二年二月,与沙哥坐妄言不道,薛彻秃被安置于广州,沙哥于雷州。至正二十八年,赦还。九子:镇南王孛儿只斤·脱欢。至元二十一年六月,封镇南王,赐螭纽金印。其子帖木儿不花,1368年监国战死。十子:孛儿只斤·忽都鲁帖木儿。子阿八也不干,皇庆元年赐泉州路南安县一万三千六百有四户为食邑。子八鲁朵儿只。女儿:长公主忽都鲁揭迷失,至元十一年下嫁高丽王世子王愖(王愖驸马,后为高丽国王)。赵国大长公主月烈(拜忽)、昌国公主吾鲁真、昌国公主茶伦、鲁国公主完泽、鲁国大长公主襄家真。驸马:不花、忽剌出、长(昌)吉、阿秃十四世祖:孛儿只斤·真金(1243年—农历1285年12月)妻阔阔真王妃弘吉剌氏伯蓝也怯赤,侧妃安真迷失。成宗铁穆耳为其母亲上谥号徽仁裕圣皇后。真金,世祖忽必烈皇帝嫡子,母察必皇后。中统二年(1261 年)十二月庚寅,世祖诏封皇子真金为燕王,领中书省事。至元十年(1273年)二月丙戌,世祖封真金为皇太子,至元十六年(1279年)十月参决朝政,1282年世祖忽必烈诏,以江西行省龙兴路(今江西南昌)为太子真金封地,这就是族谱“祖籍江西”的由来。阳历1286年1月5日,裕宗真金在大都去世,享年43岁。1293年世祖为真金上谥号“明孝太子”,1294年成宗铁穆耳皇帝,追尊其父真金为皇帝、汉文谥号“文惠明孝皇帝”,庙号裕宗。真金是世祖忽必烈亲自选定的皇帝位继承人,曾对其精心培养,以便将来承担蒙古帝国大汗和大元王朝皇帝的重任。真金的老师由当时一些,最著名的人物担任,真金所学习的科目从中国历史到佛教,无所不包括,这一切使他完全有能力担当统治大元帝国的重任,但由于禅让事件的影响,真金四十三岁便仙逝了,这场变故使世祖忽必烈皇帝心灰意冷,并使整个朝廷充满阴郁气氛。1293年,世祖忽必烈皇帝受裕宗真金幼子铁穆尔皇太子宝,选定为皇帝位继承人。真金与弘吉剌氏伯蓝也怯赤即徽仁裕圣皇后,生育子女:长子:甘麻剌,晋王。晋王甘麻剌,是云南梁王松山、泰定帝也孙铁木儿、湘宁王迭里哥儿不花之父,庙号显宗。次子:答剌麻八剌。答剌麻八剌,即武宗海山、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之父,庙号顺宗。三子:铁穆尔皇帝,至元二年九月庚子出生(1265年10月15日-1307年2月10日),1293年世祖忽必烈皇帝受皇孙铁穆尔皇太子宝。1294年世祖驾崩,铁穆耳即皇帝位,成为元王朝第二任皇帝。成宗在皇帝位时间为1294年-1307年,他基本上执行着世祖既定方针、政策,平定了窝阔台可汗子孙海都、笃哇等叛乱,是个守成之君。成宗铁穆耳皇帝,所立德寿皇太子早逝之后未立储君,1307年成宗驾崩,庙号成宗,其侄海山即皇帝位(武宗海山,为真金嫡孙,是顺宗答剌麻八剌长子)。女儿:赵国公主忽答失迷失、鲁国公主南阿不剌。十五世祖:显宗甘麻剌(1263年-1302年2月8日),正妻弘吉剌氏普颜怯里迷失王妃,侧妃:拜拜海妃子和忽上海妃子。至治三年十二月十一日(1324年1月7日),泰定帝追尊其父亲甘麻剌为皇帝,上庙号显宗,谥号光圣仁孝皇帝,母亲谥号宣懿淑圣皇后。甘麻剌自少为祖母察必皇后养育,时常侍奉祖父世祖忽必烈皇帝,未尝离左右,畏慎不妄言,言必无隐。至元十五年(1279年),十八九岁的小将军、小元帅,奉旨镇北,叛王岳木忽儿等闻其至,望风请降。既而都阿、察八儿等诸王遣使求和,边境以宁。尝出征驻金山,会大雪,拥火坐帐内,欢甚,顾谓左右曰:“今日风雪如是,吾与卿处犹有寒色,彼从士亦人耳,腰弓矢、荷刃周庐之外,其苦可知。”遂命饔人大为肉糜,亲尝而遍赐之。抚循部曲之暇,则命也灭坚以国语讲《通鉴》。戒其近侍太不花曰:“朝廷以籓屏寄我,事有不逮,正在汝辈辅助。其或依势作威,不用我命,轻者论遣,大者奏闻耳,宜各慎之。使百姓安业,主上无北顾之忧,则予与卿等亦乐处于此,乃所以报国家也。”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世祖以其居边日久,特命猎于柳林之地。率众至漷州,恐廪膳不均,令左右司之,分给从士,仍饬其众曰:“汝等饮食既足,若复侵渔百姓,是汝自取罪谪,无悔。”众皆如约,民赖以安。北还,觐世祖于上京,世祖皇帝劳之曰:“汝在柳林,民不知扰,朕实嘉焉。”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冬,封梁王,授以金印,出镇云南。过中山,又明年春过怀、孟,从卒马驼之属不下千百计,所至未尝横取于民。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改封晋王,移镇漠北草原,统领太祖四大斡耳朵及军马、达达国土,更铸晋王金印授之。中书省臣言于世祖曰:“诸王皆置传,今晋王守太祖肇基之地,视诸王宜有加,请置内吏。”世祖从之,遂以北安王傅秃归、梁王傅木八剌沙、云南行省平章赛阳并为内吏。明年,置内吏府。又明年,世祖崩,晋王闻讣,奔赴大都。诸王大臣咸在,晋王曰:“昔皇祖命我镇抚北方,以卫社稷,久历边事,愿服厥职。母弟铁穆耳仁孝,宜嗣大统。”于是成宗即帝位,而晋王复归籓邸。元贞元年(1295年),塔塔儿部年谷不熟,檄宣徽院赈之。又答答剌民饥,请朝廷赈之。诏赐王钞千万贯,及银帛有差。皇太后复以云南所贡金器,遣朵年来赐。是岁冬,奉诏以知枢密院事札散、同知徽政院事阿里罕为内吏。大德二年,诏给秫米五百石。大德五年(1301年),成宗以边士贫乏,分给钞一千万贯。王天性仁厚,御下有恩。元贞初,籓邸属官审伯年老,请以其子代之。内吏言于王,王曰:“惟天子所命。”其自守如此,故尤为朝廷所重。大德六年正月初十乙巳日(1302年2月8日),王薨,年四十。显宗甘麻剌,祖孙三代为晋王, 1302年也孙铁木儿袭封晋王,至治三年也孙铁木儿即皇帝位,泰定元年(1324年)封次子八的麻亦儿间卜为晋王。显宗甘麻剌正妻弘吉剌氏普颜怯里迷失王妃、侧妃:拜拜海妃子和忽上海妃子生育子女:长子:云南梁王松山。松山子王禅。王禅,泰定元年由云南王晋封梁王,天顺元年(1328年),拥立天顺帝即皇帝位,攻打文宗图帖睦尔战败,被文宗所杀。次子: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妻八八罕氏。泰定帝,1323年即皇帝位,十二月戊辰,追尊皇考晋王甘麻剌为皇帝,谥号光圣仁孝皇帝,庙号显宗,皇妣晋王妃普颜怯里迷失为皇后,谥号宣懿淑圣皇后。封八八罕氏为皇后,立长子阿剌吉八为皇太子,封次子:八的麻亦儿间卜为晋王(天历元年即1328年,晋王八的麻亦儿间卜帮助天顺帝战败,被文宗杀于上都)。泰定帝,1328年8月在上都驾崩,其子天顺帝阿剌吉八即皇帝位,天顺帝阿剌吉八与政变上台的文宗交战战败不知所终。天顺帝阿剌吉八,现也被金城杨氏三不花公后裔,认祖为铁改杨氏一世祖。三子:湘宁王迭里哥尔不花(铁木健),与泰定帝同母。女儿:寿宁公主、蓟国公主卜答失里、赵国公主阿剌的纳八剌。十六世祖:湘宁王迭里哥尔不花(即铁木健,生年不详,1323年仙逝),妻弘吉剌氏生四子、张氏生五子一女。湘宁王迭里哥尔不花,显宗甘麻剌第三子。大德十一年(1307年),武宗海山皇帝,封迭里哥儿不花为北宁王,赐螭纽银印;至大二年(1309年),武宗以阿速卫五百人隶之,命北宁王迭里哥尔不花驻守和林;至大四年(1311年),武宗改封迭里哥尔不花为湘宁王,换金印,为金印螭纽王,食邑湘乡州宁乡县六万五千户。从此,“祖籍江西入楚湖广”。至治三年(1323年)湘宁王迭里哥儿不花逝世,其长子八剌失里袭封湘宁王。湘宁王迭里哥尔不花(铁木健)妻弘吉剌氏、张氏生共育九子一女(弘吉剌氏即洪氏生育秀一至秀四公,其余为张氏生育):秀一公铁承良改余德元,又名清,元进士、太守,子孙传于江南江西。秀二公铁承勋改余德朝,又名贞,元进士、太守,子孙传于四川嘉定、峨眉、洪雅、乐山。秀三公铁承模改余德贞,又名醇,元进士、太守,子孙传于四川成都、华阳。秀四公铁承猷改余德辅,又名和,元进士、太守,子孙传于四川温江、郫县、汉州(广汉)。根五公铁承业改余德弼,又名藩,元进士、刑部尚书,子孙传于四川宜宾、顺庆、南溪。根六公铁承烈改余德肖,又名垣,元进士、兵部尚书,子孙传于四川青神、眉州。根七公铁承德改余德盛,又名屏,元进士、礼部尚书,子孙传于四川夹江、井研、仁寿。根八公铁承光改余德隆,又名翰,元进士、户部尚书,子孙传于四川遂宁、重庆、夔州府。根九公铁承英改余德兴,又名芳, 元进士、吏部尚书,子孙传于四川荣县、威远、富顺、犍为、井研和云南、贵州等地。女名寿英(改金氏时为金莲),女婿名根十。根十公(赘婿)名祝鳌,更名金溶,改余氏为余伯锡,字德仙,进士、兵部侍郎,子孙传于四川中江、长寿、成都。以下世系,由各公房后裔,根据自己家谱自行续写。十七世祖:根九公铁承英,改余氏名余德兴,妻佘氏。根九公祖,生于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科举进士,吏部尚书,红巾军作乱、元朝败亡后逃入西川,在泸州(庐州)凤锦桥与兄弟姐妹惜别时,更名余德兴,匿入汉族,定居现今四川省荣县鼎新镇尚书坝祠堂湾。殁于明洪武十九年,享年六十六岁。余德兴、佘氏生育五子:余子福、余子凤、余子珉、余子贤、余子朝。五、余大量祖老谱抄续(括弧内内容及标点符号为新加)酧恩报本序窃闻,人生百行,惟孝居先,古今万典,报本为重此。先王有太庙之举,谱列始祖之位,又推始祖所从出之地,配以享祀而褅祭兴焉,岁值春秋修庙,以设裳陈宗器,而荐时食修行籥(注:籥yue,古代管乐器名)祀蒸尝之典,以酧(酧同酬)生成鞠育之恩下,而公卿大夫及庶人,莫不慎终追远,而以报本为急务也,余尝(余尝,意为备尝艰苦)遐稽(遐稽,意为到很远地方去考核)往圣,设幕、取禽,以承欢近考。名贤鬻(鬻yu,鬻意为卖)身厝(厝cuo,厝意为停柩)亲(即,名贤卖身葬亲人),而尽孝至今,千载之下咸遵。孔孟之训,生养祭之以礼焉,遂而有经簿之所作,谓经者伦常之正大纲也。簿者谱列一本九族之亲,排行三宗六戚之谊,盖以庶人之卑,无七五三庙之分,不获行褅尝之典,因簿之所以序昭穆,明尊卑既列。始祖之名,也推所从出之地,以始祖配而荐之,取其尊亲,享之厚无其褅尝之义焉云耳。今将祖藉行善、布施根源记录于后:祖籍江西入楚湖广,落业麻城县孝感乡,素好施舍、拯孤怜贫、救人之难、济人之急广行功感动上苍,玉帝差一癞僧来家三年,视他善念若何,祖不嫌他癞恶,与之食、与之衣,久而不厌。一日僧要去,适遇祖家兴工,热酒一昙。其癞僧在家将所热之酒,倒一盆洗身。祖自外至,将夙昔所待之情与他理论,这癞僧即挖一碗与相吃,祖此时不知仙家显化,嫌他恶浊倾之在地,只见五彩祥光上天,癞僧忽然无形踪。祖乃方知是神仙托化,即焚香案跪悔触怒之,愆僧又复至曰:尔广行荫德,上帝差我度尔升天成仙,不料无缘罢了,只可命你为陆地仙翁,与你点一穴阴地,对门梧凤坡牛滚坪,你死后葬在此处,日后子孙发祥,等你享墓鼎黄,焚紫诰坭封,后果不愈后代而生铁木耳、铁木健。木健娶洪氏祖母,所生四子秀一秀二秀三秀四,后又娶张氏祖母,所生五子一女,名曰根五根六根七根八根九,女名寿英,女婿名曰根十,其十人皆由进士出身,后升为四太守、五尚书、一侍郎,俱是朝中大臣,不料红巾贼扰乱,又被奸臣谤诽。明朝皇帝朱洪武,听信奸臣之言,将有诛九族之意,于是十人惟祸统家窃,负而逃至西川,欲改为姓金,金铁相似,又改为姓余,余字万代不改。行至泸洲凤锦桥,人多影大难以一路,乃联诗十句,誓咒一语作证,四散各处我等之。始祖余德兴即根九,座落荣县龙滩场(始祖定居地名现为:荣县鼎新镇尚书坝祠堂湾),现有坟冢牌坊碑为证可凭。至于他几祖飞歇不知何方,无谱可考。十人分手诗:吾本元朝宰相家,红巾赶散入西涯;泸阳岸上分携手,凤锦桥边插柳桠;否泰由天皆是命,悲伤思我又思他;余字原无三两姓,一家发作百千家;十人誓愿归何处,如梦云游浪卷沙。对天盟誓:后来子孙,若有一人不认本家者,罚他一石二斗麦麸癞。始祖铁木健生根九祖余德兴佘氏,生五子详后:长子余子珉住犍为县大塘口茨巴塘。次子余子良住荣邑祠堂湾高桥(有误,应该是余子朝)。三子余子贤住威远县高河坎。四子余子俊住青神城内金牛槽(有误,应该是余子凤)。五子余子富住富顺县余家场(有误,应该是余子福)。此五房系德兴发派(九公墓碑上五子顺序为:子福、子凤、子珉、子贤、子朝,现以碑文为准)。后有贡元余文元见任阳县儒学正堂余廷柱癸酉年科举人余廷治犍为县举人余光祖犍为县进士见任安东县正堂余辉祖举人根九公余德兴、佘氏(一代)生五子:子福、子凤、子珉、子贤、子朝余子珉(二代)生育:余胜高余胜高姜氏(三代)生育:余训余训朱氏(四代)生育三子:余仕伦、余仕彦、余仕朝余仕伦胡氏(五代)生育:余洪余洪李氏(六代)生育:余守国。余守国陈氏(七代)生育二子:余大富、余大量余大富刘氏(八代)生育:余正泗李氏生余可受胡氏余大量汪氏(八代)生育:余文令、余文六余文令杨氏(九代)生:余奇瑞龚氏余文六朱氏(九代)生:余可碧蔡氏余仕彦刘氏生育(五代):余永泰李氏余仕朝陈氏生育(五代):余宽张氏生余首章李氏此系元明两朝遁传之祖,后经兵扰无考。以上辈数各有弟兄分派未能记载。福祖生余仕全李氏生余昂李氏生余守堂杨氏生余正韶李氏生余学之罗氏生余夙堂张氏生余见治鲁氏生余爵胡氏生余首廷刘氏生余传朱氏生余大俊刘氏生余正明陶氏生余可运王氏生余月华蔡氏此系福祖发派,旁支未能记载。始祖余德兴坟前祭文始祖荫灵,远别麻城,携三子而过西蜀居两岸,而各立门户赋税,门差虽别,尊卑伦理犹存,迄今量辈八代之孙,敬陈仪祭拜扫清明,年年如是百世不移。又坟前诗文:祖乃麻城一窝翁,远来西蜀避兵凶;寿辉僭立红巾主,普胜封为太保翁;破碎山河永向日,浮沉身世絮飘风;乾坤本是归明主,荣土容身乐岁雍。祭文:始祖原流始於江西,迁于荣邑,元至治二年生明朝洪武十九年故,生五子(即余子福、余子凤、余子珉、余子贤、余子朝)一女共六支,迄今二百余载,子孙有千百之多,音容愈远而不得见,德泽极高而不敢忘,借清明之日尽拜扫之诚。上享  又坟前诗曰:祖遗一派六枝孙,三分森荣三分零;长族超群过百数,么房枝弱十余人;不惟六七田粮著,尚有二三是寡丁;仰望幽冥垂恻隐,可将轻重付权衡。义祭拜扫遗录:嘉靖癸丑年春一月,八代孙总兵余大量字可容号菊轩,得见始祖德兴坟冢崩塌,珉祖坟冢崩露,自备黄连一根,与众解板掩覆,因自叹曰:孟子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祖至麻城而来二百余载,也传及子孙百万有余,坟冢崩塌亦是野坟无后耶,但恐后来思不及耳,故引议成为义祭,率众通坟拜扫,立石碑刻为记,使后世子孙不得更迁,故此遗录。又抄续谱之后,遗咒曰:余氏子孙,但凡富贵贫贱,共享荣华。倘有一人,不认本宗者,身生白癞绝全家。始祖坟前对联九弟兄一妹夫十人进士四太守五尚书一位侍郎祖籍江西入楚湖五凤地灵生二品公迁蜀省召南郡九人设策达三台又祖联光前须显十进士裕后还期五尚书历代遗流,班辈字派:阳万子成天富学仲三元有仕洪希让德美可登先祖尚封侯字鹏高上宰川文才思首凤卿宏本自然腾云攀月桂照藉远流传以上字派,共五十字辈数满一轮回,不可文乱。九公祠记下:阳同尧、万同邦、子同国、成同承、天是天富同福、学同为、仲同瑒、三同芳、元是元。余氏新立字派:孝弟成家训忠信可正心仁义常思有礼智应光庭余氏九公总祠印发余氏先祖,远无考略,於近代耳所闻者,略载先祖名氏生於某处,以遗后世子孙庶知某宗派,远近亲疏耳。详考:详考,请根据自家情况结合老谱,自行修续传承族谱。揭秘续谱撰稿人:根九公后裔余德全2017年3月19日感谢贵州“梦想俱乐部2016年铁改氏宗亲联谊会”、“遵义湄潭铁改余氏宗亲年会”和2017年重庆长寿中华铁改余氏宗亲联谊会的支持与帮助。感谢提供《家谱》的余光辉(秀四公后裔)和根九公后裔余健、余明峰、余泽夫、余碧宪、余碧进、余希明、余照权、余敢生、余家华、余渊、余碧叔、余碧军、余让耕、余家发、余让明、余碧富、余元彬、余勇、余元华、余德平、余德安及秀二公后裔余培金,和其他在微信中提供家谱未署名的宗亲们。铁改余氏族谱_辈分表 - 族谱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