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骨质增生/骨刺 偏方·秘方·验方
一、治疗骨质增生秘方显效方
1 颈椎病方
药物组成:鹿角片、鹿角胶各10g,仙灵脾30g,生熟地、肉苁蓉、牛膝、川芎、葛根各10g ,骨碎补、赤白芍、木瓜、杜仲各15g,泽泻20g,茯苓12g。
功效:温阳通经,活血祛风,解肌止痛。
主治:颈椎病。
用法用量:水泛为丸,每服6g,每日3次。
2)何氏颈椎病方
药物组成:熟地15~25g,丹参、桑枝、生麦芽、当归尾各10g,鹿衔草10~15g,骨碎补1 5g,肉苁蓉6~10g,生蒲黄20~25g,鸡血藤15~20g,蛇蜕6g。痛重加元胡、制乳香、制没药各10g;高血压减肉苁蓉;患肢胀痛,活动障碍加伸筋草10~15g,田三七2g。颈部软组织及上肢酸痛,增用川芎嗪、当归、丁公藤注射剂各2ml局部注射。
功效:补益肝肾,养血通经,祛风止痛。
主治:颈椎病。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
(3)益气活血散风汤
药物组成:
黄芪、党参、丹参、川芎、白芍、生地、桃仁、红花、香附、地龙、葛根、穿山甲、地鳖虫、威灵仙各9~12g。
血瘀甚者加穿山甲、制乳香、制没药;
胃纳不振加山楂、神曲;
脉细无力加黄精。
功效:
益气活血,祛风通络。
主治:
颈椎病神经根型。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
(4)通化调理汤
药物组成:
丹参、葛根、黄芪、大枣各18g,桂枝6g,赤芍12g,当归12g,白芷9g,羌活12g ,地龙9g,炙甘草6g。
功效:
益气养血,活血通络。
主治:
颈椎综合征。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
5)鹿丹汤
药物组成:
鹿衔草、丹参、熟地、当归、白芍、川芎、苡仁、威灵仙各12g。
面色白,腰膝酸冷加杜仲、补骨脂、熟附片、肉桂等;
胸闷肋胀,肢体肿胀不适者加木香、元胡、枳壳、乌药等;
疼痛固定不移,刺痛,舌有瘀点加桃仁、红花、制乳没等;
风湿寒邪留而不去,症见游走疼痛,或痛遇寒加重,或沉重身困等,选加防风、秦艽、桂枝、羌活、独活等。
功效:
补肾通络,养血荣筋。
主治:
颈椎病。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
(6)桂枝葛根汤
组成:桂枝18g,白芍18g,甘草12g,葛根25~40g,生姜6g,大枣6g。
用法:水煎服,20天为1疗程。
功效:解肌舒筋,调和营卫。
主治:颈椎病。
加减:局部冷甚加附子;颈项沉困加羌活、独活;手臂麻木加当归、川芎、川牛膝;病程较长者加天麻、全蝎、地龙;肾虚加鹿角霜、山萸肉、仙灵脾。
(7)颈病清晕饮
组成:天麻、钩藤(后下),蔓荆子、生白芍、首乌、丹参、白菊花、青葙子、生龙骨、玄胡、姜黄、寄生各12g,当归9g,川芎9g,生牡蛎15g,石决明20g,杜仲15g。
用法:水煎服。1剂药煎3次,每1次煎时先将生龙骨、生牡蛎、石决明先煎煮沸15分钟,再纳入天麻、蔓荆子、川芎、当归、生白芍、首乌、丹参、青葙子、玄胡、姜黄、杜仲、寄生、煮沸10分钟,再加入钩藤、白菊花,继续煮沸3~5分钟,即可取药液服用,2煎3煎将上药煮沸10~15分钟即可,日服3次。
功效:和血、活血、潜阳、镇逆。
主治:颈椎病椎动脉型。
呕吐加竹茹12g,法半夏12g;烦躁不安加琥珀15g,研末冲服;小便黄赤加车前子12g,茯苓 12g。
来源:《中国中医骨伤科百家方技精华》1990年12月
来源:《山东中医杂志》1991年第1期。
(9)活血通络汤
组成:当归20g,葛根20g,赤芍15g,川芎、桃仁、红花各10g,鸡血藤30g,川牛膝18g,桂枝6g,地龙12g,灵仙12g,全蝎8g。
用法:水煎服,日1剂,30天为1疗程。
功效:活血通络,除痹止痛。
主治:颈椎病。
加减:偏肾气虚加杜仲18g,寄生24g,续断15g;偏气血亏虚加党参、熟地各15g,黄芪24g ;偏寒凝气滞加川乌、仙灵脾各10g,干姜8g;偏脾虚夹湿加橘红10g,茯苓15g,白术12g。
来源:《山东中医杂志》1991年第1期。
(9)活血通络汤
组成:当归20g,葛根20g,赤芍15g,川芎、桃仁、红花各10g,鸡血藤30g,川牛膝18g,桂枝6g,地龙12g,灵仙12g,全蝎8g。
用法:水煎服,日1剂,30天为1疗程。
功效:活血通络,除痹止痛。
主治:颈椎病。
加减:偏肾气虚加杜仲18g,寄生24g,续断15g;偏气血亏虚加党参、熟地各15g,黄芪24g ;偏寒凝气滞加川乌、仙灵脾各10g,干姜8g;偏脾虚夹湿加橘红10g,茯苓15g,白术12g。
来源:《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1年第1期。
(10)除痹逐瘀汤
组成:葛根30g,当归15g,川芎12g,红花9g,姜黄12g,刘寄奴15g,路路通30g,独活9g,白芷12g,威灵仙12g,桑枝30g,胆星9g,白芥子9g。
用法:水煎服,日1剂,服6剂后停药1天,12天为1疗程。
功效:祛风散寒除湿,化瘀通络。
主治:颈椎病风湿寒痰痹阻型及由此引起的肩臂疼痛、手指麻木。
加减:气虚加黄芪30g;热郁经络加双花藤30g;兼有内热,苔黄、口苦,加黄芩、栀子、龙胆草各9~15g;寒象明显,加制川乌、制草乌各9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