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叔叔伤寒论慢慢教视频12-93(4)
5.19湿气为病,内外上下,四处流行,随邪变化,各具病形,按法诊治,勿失纪纲。湿气在上,中于雾露,头痛,项强,两额疼痛,脉浮而涩者,黄芪桂枝茯苓细辛汤主之。
黄芪桂枝茯苓细辛汤
黄芪三两 桂枝二两 茯苓三两 细辛一两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5.20湿气在下,中于水冷,从腰以下重,两足肿,脉沉而涩者,桂枝茯苓白术细辛汤主之。
桂枝茯苓白术细辛汤
桂枝三两 茯苓四两 白术三两 细辛二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
解释:这两条我们可以合并在一起看,共同的用药有桂枝、茯苓、细辛,身体上半部水肿用黄芪,下半部水肿用白术,桂枝、茯苓可以运化水气,细辛拔除寒气。
湿气在下和肾着病鉴别:
肾着病用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主要症状是下半身特别的沉重,膝盖正后方特别的不舒服。用甘草、干姜,说明是寒比较重,上方是用桂枝和细辛,偏于发散湿邪。
5.21湿气在外,因风相搏,流于经络,骨节烦疼,卧不欲食,脉浮缓,按之涩,桂枝汤微发其汗,令风湿俱去;若恶寒,身体疼痛,四肢不仁,脉浮而细紧,此为寒气,并桂枝麻黄各半汤主之。
桂枝麻黄各半汤
桂枝一两十六铢(约25克),芍药一两(约15克),生姜一两(约15克),甘草(炙)一两(约15克),麻黄(去节)一两(约15克),大枣(擘)四枚,杏仁(去皮、尖)二十四枚
上七味,以水1000毫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60毫升,去滓,每次温服120毫升,半日许服尽。调养如桂枝汤法。
解释:湿邪加风邪:骨节疼痛,有脾胃症状,不想吃饭,用桂枝汤微发汗。湿邪加寒邪:身体疼痛,四肢麻木,脉浮而细紧,用桂枝麻黄各半汤解表。
5.22湿气在内,与脾相搏,发为中满,胃寒相将,变为泄泻。中满宜白术茯苓厚朴汤;泄泻宜理中汤;若上干肺,发为肺寒,宜小青龙汤;下移肾,发为淋漓,宜五苓散;流于肌肉,发为黄肿,宜麻黄茯苓汤;若流于经络,与热气相乘,则发痈脓;脾胃素寒,与湿久留,发为水饮,与燥相搏,发为痰饮,治属饮家。
解释:
1.湿气和脾混杂在一起,会中满,消化不良,胃口不开,用平胃散、白术茯苓厚朴汤这一类。
2.湿气和胃里的寒气交杂在一起变成泄泻,变成又冷又湿的消化轴,用理中汤。
3.湿气侵袭肺部,肺部太冷太湿,是小青龙汤的主症。
4.湿气侵袭泌尿系的肾,导致水运受阻,小便不利,是五苓散的主症。
5.麻黄茯苓汤的结构跟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很类似。
麻黄茯苓汤:
麻黄二两 茯苓三两 防己三两 赤小豆一升(浸令毛出,爆干)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麻黄二两,去节。连轺二两,连翘根是也。杏仁四十个,去皮尖 。赤小豆一升 。大枣十二枚,擘。生梓白皮切一升 。生姜二两。甘草二两,炙。
右(已)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黄再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半日服尽。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要是治疗血分有湿热,偏于黄疸或者湿疹。麻黄茯苓汤治疗的是肌肉有湿,比较属于脾胃属土那一路,所以是肌肉黄肿。
6.脓疮发炎和痰饮病都是湿气可能形成的其他的症状,只是大致介绍一下。
每天学一点《伤寒论》,临床思维进步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