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线下读书会第七期辑录---读书解惑:探讨前途问题

第一位

文字稿:

详见

图书馆线下读书会第七期---读书解惑:探讨前途问题《谋生》

-------------------------

第二位

分享书籍:《能力都是逼出来的》

分享及交流音频:

文字稿:

分享

我读了这本书之后呢,因为我们的问题就是学生不知道该选择考研还是一个工作,那么我想这个问题应该就是学生对自己在工作层面的能力,还是做研究层面的能力,可能不太了解,那么就需要对这两个方面这个能力进行一定的探索,探索他的上级是在哪里,所以我就选择这一本能力是逼出来的啊。

书中呢,他讲了几个方法,

比如说这其中一种就是你要有动力去啊,去自己探索这个能力,然后去维持这个动力,因为现在很多人,他都是刚开始,这个动力很足,但你后来过了一周,过了一个月他就不行勒,所以他就说你要努力,你要真的不忘初心,真的能维持这个动力,这样最后你觉得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找到自己的这个能力的边界,这样呢,你可以通过这个能力的边界来确定,确定自己是适合工作还是考研

因为你通过逼一下自己之后发现自己工作能力更好,那么你可能在工作上比别人,跟那些普通的应届生可能更有优势,那么你就应该去选择工作,如果你发现你是做研究研究方面,我这个做的更好一点,那么我可以去做研究,为未来我们这个国家,这些科研方面做出很大的贡献啊。

以上就是我看了这本书对我这个问题的一些感想。

问题:

他这种就是学生的话,其实对于他自己学习这个事情,他非常有经验吧,或者是在学校里面的话,它对于学习的话其实是比较有经验的,去实验室去做一个实习啊,去做科研啊

但是他对于工作来说其实是缺乏这种认识的,那按他的这个意思的话,就是说先要去实习一阵,然后再决定是不是要考研,我感觉是这样子哈

然后还一个事情就是这种工作的能力的话。因为刚开始进入公司工作的话,打一些短工的时候,实习的时候有可能别人不会对你委以重用,你送外卖的能力,能算是你的工作能力吗?

这是一个问题,就是说工作能力的话,是要怎么来衡量你是不是跟自己专业相关的一个工作能力,然后你是怎么考虑这个事情的?

第二个,就是这种逼自己的话,我觉得这个好像跟天赋有关系,或者跟兴趣有关系吧,我的话,在这方面的话,我知道要逼自己,但是就是没有动力,或者是动力不足吧,我更愿意躺平,然后这个时候的话,这本书里面会怎么强调?或者说怎么激发读者自己要逼自己的?

而且我想很多人想考研的原因,其实就是害怕面对这个社会,因为躲在学校里面读研究生,毕竟熟悉嘛,而且也是为社会所认可的,这样的一个情况你又是怎么想的?

答:

关于第一个问题的话,因为现在的话,你这个作为大学生,你出去工作也可以做义工,你也有许多亲戚,因为中国这个社会很多时候是一个人脉的社会,你可以通过亲戚的介绍,比如给你一个月去实习,你可以看一下自己的这种应酬能力,主要不是说自己做了之后你自己有什么感觉,你应该让那些领导对你进行一个反馈,比如说哎,这个人他有工作,他潜力可能比较高,他这个应酬能力啊,说话的那种方式说话的那种情商可能就很能体现,这个就是我,就是这个意思。

然后第二个的话好像是跟你这个天赋有关,但我们知道努力是更因为什么,爱因斯坦不讲过吗?什么天才什么的,主要还是靠努力,那么逼迫自己就是给自己一定的约束,然后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具体这个问题我也没有特别的想。

整体感受:

自身对这个问题不太感兴趣,看的不够深入。

-------------------------

第三位

分享书籍:《钝感力》

分享及交流音频:

文字稿:

《钝感力》书中,作者的一些例子可能有些极端,然后很多观点我也不是那么认同,但是我觉得这本书还是有可取之处,就比如说你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不用太敏感,

比如说书中提到有一个作家,他自己一开始给那些编辑投稿,虽然屡屡碰壁但是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能力不到位,只是觉得没有遇见欣赏自己的编辑,也因为他没有在这件事上多想或怀疑自己,所以他最好才能大获成功。

我觉得在生活中也是一样,面对多种多样的选择我们没必要太过于执着于它们给我们带来的短期影响,应该尽可能多的去尝试,去试错,

也不要对可能的失败或者挫折过于敏感,不要在脑海中一直顾虑很多,闷头去做就行。

问题:怎样去建立自己的钝感力?

回答:培养钝感力最重要就是要有自己的自信基础

不会因为别人的一些评价而患得患失,觉得自己是个失败的人,

所以如果想要建立钝感力,必须努力找出自己的优点并将其发扬光大,进而构筑强大而自信的人格。

感受:

这次分享会准备不够充分,观点和论据可能都不太严谨,不过我依然从中受益良多。

-------------------------

第四位

分享书籍:《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分享及交流音频:

文字稿:

我看的是《你的孤独虽败犹荣》,然后我觉得孤独和迷茫是现在所有大学生都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然后从我个人来看,我觉得孤独就是迷茫,迷茫就是孤独[流泪],这两个其实本质上是差不多的,

因为孤独,可能是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比较快节奏的社会,然后大家都没有时间去思考自己真正内心想要的是什么,自己的目标,自己的。自己的方向到底是什么?因此所以说就导致了一迷茫,我们对未来的迷茫,

这本书主要说就是让我们学会去独处,去真正对自己内心进行发问,然后去明白自己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然后我觉得就中国古人说的话很有道理,就是孔子好像曾经说过君子慎独。

就慎独的话,就是要警示我们在快节奏的社会去真正寻找时间让自己静下来,让自己慢下来,去真正问问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其实对于第一个问题,我想可能是我就想的太片面了,因为我想是因为孤独,所以说导出迷茫,就孤独是迷茫的原因[流泪],就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孤独是迷茫的原因,但不是全部的原因,

然后对第二个问题,他对自己内心不是嗯进行发问的话就是,就是不要跟着别人的意见走,然后真正去思考,想想自己应该是什么,应该是怎么样的,应该怎么走,而不是就是跟随着大众跟随着潮流,别人怎么做你就怎么做。

总体感受:这个读书交流收获颇多。

-----------------------------

第五位

分享书籍:《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

分享及交流音频:

文字稿:

我分享的书是《你的降落伞是什么颜色》。

找到自己的目标,需要努力在自己的人生中寻觅线索,寻找什么对你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那么如何找到自己目标?

就需要先问问自己,喜欢做什么、最喜欢什么样的人、想在哪里做喜欢的事等。

线索收集得越多,目标就越清晰,对未来的规划越清晰。

这本书给出了一种独创的“花瓣图模型”用来从各个维度进行自我盘点和自我认识,有助于迷茫的求职者一点点认清自己,一点点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花瓣1:我最喜欢的知识或感兴趣的领域。

这个花瓣中,我们需要总结自己头脑中的知识储备,将所有能够想到的知识或者领域全部罗列出来,最终再依次筛选出那些既充满热情又很擅长的知识领域(少量的非常热情但不专业或者非常专业但不热情也是可以的)

花瓣2:我喜欢共事的人。

“人际关系”是描述工作或者职业的一种方式,所以找出那些能带给我们动力的人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个花瓣中,我们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来进行分别描述:

哪类人能使你斗志高昂,效率提升,带给你力量感;

你最愿意服务和帮助哪类人,能给带给你满足感和成就感;

花瓣3:我能做的和爱做的(可迁移能力)。

可迁移技能,指的是那些能够从一份工作中,转移运用到另一份工作中的、可以用来完成许多类型工作的技能。

简单来说,就是你在不同岗位、不同行业中,都可以通用的能力。在这本书中,作者将可迁移能力简单为三大类:

信息和数据处理能力、

人际能力、

事务处理能力。

花瓣4:我喜欢的工作环境。

工作的环境能够让人斗志昂扬,也能够让人精神萎靡,在确定一份工作之前,了解工作所处的地址位置,交通,氛围等物理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比如:我喜欢一个多窗,能看到绿色植物,相对安静,午餐氛围优雅,打卡灵活,附近有很多商店的环境。

花瓣5:我期望的薪水和责任范围。

期望的薪水是求职面试一定会被问到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的呈现可以是年薪、月薪或者时薪均可,我们可以依照自己以往的薪水情况,市场同岗位同经验的薪水情况,所应聘公司的薪水情况等多维度去综合评估,填写自己合适的薪水范围。

花瓣6:我喜欢生活的地方。

这朵花瓣,是对于工作地点和生活城市的选择,人是社会性的,这一点年龄越大感受越大,你要考虑到父母、伴侣、子女、子女教育等多方面的因素。每个人的价值观与目标不同,有些人想要回到老家,多和父母子女团聚;有些人想要乘年轻努力拼搏在大城市扎根……

不同的选择,需要不同的付出与努力。越早考虑,越早规划,你就不会错过各种可能的机会。

花瓣7:我的人生目标、目的或使命。

这朵花瓣盘点起来要比前面的所有都更难一些,它更加类似于我们平常会思考的“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的人生哲学问题。

但这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找到那个你愿意终其一生的目标,也就找到了那个我们愿意为之全情投入的事情,找到我们的志向所在。

如何去思考自己的人生使命和目标呢?

作者给出了九个领域,即

智慧、身体、眼睛和其他感觉、

心灵、美德和良知、精神、

娱乐、占有、地球。

以上就是花瓣图模型的7个方面,他需要花费我们一个月时间甚至好几个月的时间慢慢来思考、整理、盘点。这样远比焦虑和盲目来的有效。

在答问环节,老师向我们提出了他的看法,除了本书提到的从自身出发探索职业之外,探索环境也是极为重要的环节。

两者相辅相成,才能为我们将来的职业选择做好准备。

在这次读书交流中我受益颇多,通过和老师同学的交流,改变了我很多之前对于职业选择的看法。同时我也对《钝感力》这本书有了很大兴趣并开始阅读。希望这种活动可以更多地在同学老师中举办。

----------------------------------

第六位

分享书籍:《现在,发现你的优势》

分享及交流音频:

文字稿:

《现在,发现你的优势》

黄燕

对于未来是应该考研还是应该工作这个问题,我阅读了《现在,发现你的优势》一书,旨在通过加强对自身优势的认识来确定未来发展方向。

本书提出了新木桶理论。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大多数人穷尽一生去弥补劣势,却不知从无能提升到平庸所要付出的精力,远远超过从一流提升到卓越所要付出的努力。

唯有依靠优势,才能实现卓越。这个理论说明了寻找优势的重要性。

那么如何寻找自己的优势所在呢?

本书谈到了天赋的三个线索,也许可以启发你看到自己的天赋在哪里:

1.是否长久以来你内心一-直渴望做某些事情?

即使还没有机会付诸实践,这些冲动也- -直在你心中?

2..是否你对某些事情一学就会, 得心应手,还不时的有好点子蹦出来?

3.是否你做某些事情的时候特别满足,做事情本身就让你感到特别快乐呢?

三个问题答案的交集即是你的天赋所在。

普通人对自己的认知并非清晰明确,本书中还提供了专业测试。

由盖洛普科学家团队,用25年时间,对来自不用公司、行业、国家的8万名优秀职业经理人进行海量调研,总结出来5000个“指向成功的要素”,后来精简、归纳成为34个才干。

然后到1999年左右,研发出才干的识别工具--盖洛普优势识别器(CliftonStrengthsFinder)。通过这34个才干,有益于帮助人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思考:

这本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不同的优势之间是有差距的,而书中并没有对其进行区分,加权。

---------------------------------

第七位

分享书籍:《现在,发现你的优势》

分享及交流音频:

文字稿:

这本书主要讲了通过大量研究数据,帮助我们找出自己的优势。

沃伦·巴菲特例子

巴菲特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意识到

他自己拥有的特殊的能力的存在并去利用它。

而我们许多人似乎连这一步都迈不出去。

其次,并且最重要的是,巴菲特并未下苦功克服弱点

他的行动恰恰相反:他识别自身行为模式中的强项,注人教育和经验,继而将它们发展为我们今日所见的强大优势。(传统思想,木桶理论,我们不应该用自己的短板限制自己)

一直以来,我们大多数人都坚信:

每个人的最大弱点就是其进步的最大机会,并力求去坚持不懈地学习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特别是在我们中国,在中庸文化的影响下,这种观点更加深入人心。

但是在这本书里,从一个反向的思维去对待了这件事情,

如果在充分发挥自己优势的同时控制自己的弱点而不是徒劳的弥补弱点,那么这样取得的效果会比一味弥补自己的缺点要好,过程也会更容易更愉悦一些。

我还是很认同作者的这一观点的,我觉得在一味找出自己缺点并且弥补的同时是会增加对自我的否定的,会很容易导致过度的自我贬低,慢慢的,这个人就可能变得自卑,无法认识到自己真实的能力,在自己明明有能力完成一件事的时候却认为自己无法完成,这就别说让自己更出彩了,这样可能连自己真正的价值都无法发挥。

在这本书里,作者还有一个观点

作者认为,人的发展由三个因素组成,

才干、

知识

技能。

和我们一贯所认为的不同,作者认为,人的发展由才干决定,而才干是天生的。所以我们应当先找到自己的才干,再从这个基础上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

对于这一点我不是特别认同,因为我觉得后天环境对一个人的才干还是有影响的,我觉得更准确地说是天赋是天生的,但是才干不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