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蛋”背后藏着怎样的起源故事

提及“彩蛋”,相信喜欢电影的你不会陌生。现代彩蛋泛指电影中不仔细寻觅即会被忽略的有趣细节。而这些彩蛋通常是电影中最让观众吸睛的地方,使观众有意犹未尽的美感……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会借用“彩蛋”一词?彩蛋有什么历史渊源?翻阅彩蛋形成史,最早可追溯自西方复活节习俗……

原始异教习俗

“复活”源于德文0sterm(英文Easter)。而Easter与日出之方向east(东方)出自同一个词根,原意为庆祝太阳从东方升起。这源于古代众异教徒对自然现象的崇拜——在冬日过后,春天的太阳从东方升起,万物复苏……

在寒冷的冬季里,人们身穿盛装,头戴狰狞的面具,四处游行,尖声喊叫,以此“驱赶冬天”,直至春回大地,万物“复活”。这些原始的宗教礼仪及习俗对后世复活节习俗产生深远影响。

基督教化

据《圣经·新约全书》所载,相传耶稣受难于去耶路撒冷参加犹太教“逾越节”的日子里。然而,在他受难后的第三天清晨,耶稣的门徒们竟然发现墓门大开,尸体不见。当晚耶稣突然出现在他们中间,门徒们一见耶稣真的复活了,立即转忧为喜。在普遍相信灵魂存在的时代里,越来越多的信徒相信耶稣真的复活,这对当时的信徒产生了强大的震撼。

此后,复活节(又称复活节主日、耶稣复活瞻礼、主复活节)成为每年用以纪念耶稣复活的日子。只是最初每一个复活节主日的具体日期都需经过计算。从公元31年到公元325年,复活节主日或是在犹太人逾越节的第二天或是在逾越节的第一个礼拜日。

耶稣复活▼

复活节的确立

事实上,在复活节出现的最初几个世纪里,关于这一节日的具体节期,基督教会内部一直争论不休甚至曾一度引起混乱,直至公元325年。

公元325年的尼西亚会议是基督教历史上的首次世界性主教会议。会议确立了大部分教会接纳的教义。大会规定了每年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主日为复活节。基督教徒们这天相见的第一句话便是“主复活了。”后来基督教将这一情况加以演绎,教会将这一天定为复活节(又称“主日”)。此后基督教徒不再像犹太教徒那样奉守安息日,而是改守主日,亦即今天的礼拜天。

位于梵蒂冈的西斯廷教堂内的壁画,描绘的即为第一次尼西亚公会议的场景▼

尽管如此,时至今日,复活节期不全被所有信奉基督教的国家所遵循,不少国家有自己的复活节节期。尤其是16世纪西欧各国改用格里高利历之后,东正教以及某些东方教会仍沿用儒略历,故东方教会的复活节在具体的时间上常比天主教和新教迟两个星期。如希腊以春分月圆后的第三个星期日作为复活节节期,而保加利亚一般则定在3月22日至4月22日之间的第一个周日。

“彩蛋”习俗

历经千年演变的复活节习俗逐渐由简朴趋向丰富多彩,由纯神学意义慢慢走向世俗。

复活节有不少传统习惯,节日里人们往往互赠礼品,其中“复活节彩蛋”最为普遍。在古代社会里,蛋常被人们视为多子多孙、复活的象征。而在古代欧洲,鸡蛋更象征着生命,是复活、再生的同义语。

很早以前,地中海沿岸的人们从洋葱皮、胡桃壳及其他能产生美丽颜色的植物中提取颜料用以绘制彩蛋。彩蛋上的图案均有一定的含义,如太阳象征吉祥如意,鸡象征如愿以偿,鹿象征身体健康,花象征爱情与美貌……

冷知识:以复活节之名

在距离南美洲智利海岸约3800海里的南太平洋上有一个孤岛,面积约180平方公里。这里因遍布全岛的一千多尊神秘巨型石人像而闻名于世。它的发现与复活节尚有一定渊源。

1722 年4月5日,荷兰海军上将雅各布·罗赫芬率领的一支舰队发现了这个位于南太平洋中的小岛。此后,他便用笔在航海图上记下了该岛的位置。由于发现该岛的那一天正好是复活节,于是,罗赫芬便在旁边记下“复活节岛”这几个字。从此,“复活节岛”这个名字便为世人所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