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一明/ 那些被遗忘的杂芜(散文)
那些被遗忘的
杂 芜
袁一明
行走在城市的街道上,偶遇一株草,真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感动。
记得曾经每至初夏,它便长遍田间地头,夏末秋初,就会结出紫黑色黄豆大的充满汁液的果实。幼时无香果甜点之遇,便常摘来做零食,有点甜,又稍带腥味。对于彼时的我来说,那真是人间极好的美味。然而稍显尴尬的是,而今我却无论如何都想不起她的芳名。问遍了身边的许多朋友及幼时玩伴,结果竟都和我一样。许久之后,站在故乡的田头再次睹见芳容,便摘来去问母亲,方又记起了这个叫“老蝈眼”的俗名。
当我们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快捷的同时,竟不知自己在无意中到底遗失了多少曾经的美景与馨香。
当然,也许是流水线似的城市生活太单调乏味,在钢筋水泥铸就的高楼丛林中穿梭的人们便也向往着大自然中的花红柳绿。就在所谓的花园里种上花,植上树。甚至为追求一种碧树蓊郁的效果不惜远赴万里花重金移栽一些百年老树。每至此处,心中便有说不出的别扭:那些树也许是故土难离,一路奔波来到他乡后许多已气息奄奄,毫无森林中的盎然之气。于是便被人们挂上吊瓶,竖上支架,活脱脱一个垂危的病人。真不知是养眼还是晦气!树下的冬青开辟出或曲屈或笔直的小路。然细细观察方发现:冬青下光洁一新,被拔出杂草,请出落叶。我很好奇,忍不住问了一句:“同为绿色,有必要分的那么清楚吗?不是常讲叶落归根,化泥护花吗?”几位园丁笑笑回答:“有杂草和落叶看起来太杂了,不好看!”我哑然。
真不知花草树木何时也被分为了三六九等!走过城市宽阔的街道或狭窄的小巷,处于一条线上的树木种类一致,高矮一般,并俱是所谓“珍贵树种”,而本地曾经的高大树种竟难得一见!所谓“杂花生树,落英缤纷”、所谓“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竟只能定格于古典文学泛黄的纸张上了。
由此,便更为想念那些被遗落的杂芜!
现代化的东西拉近了一些距离,也似乎疏远着许多东西。走出村庄,在外打拼,对于亲朋故友每年都会忙里偷闲探视一次。曾几何时,每次走亲串友,吃过早饭便要启程。从我的村庄到另一村庄不到十里的路程,却显得如此曲曲杳杳。迈动脚步或坐上牛车,需要越过一道沙岗,岗上林木森森,上有高大的刺槐,林下还有荆条和许多叫不出名字的灌木。一个人行走在夹林的路上,不由会心生胆怯。但不知从哪棵树后窜出来的一只松鼠或林雀,总会带给我意外的惊喜。穿过林子是一条铺满黄沙的小路,路的两旁绿色弥望。特别是夏秋两季,走在其间,总不由让你想随手摘来两条玉米叶作扇子,掐两片红薯叶作吊在耳朵上的坠子。一路走来,穿着单调的小姑娘定然披红挂绿,令人捧腹。紧连黄沙小路的是一座不知建于何时的石桥,桥面坎坷,栏杆斑驳。但走了好长一段路程的你还是忍不住要倚在栏杆上小憩一下,瞅瞅河水,赏赏游鱼。桥的另一头是一个村庄,直通桥头的是一条可两车并驾的大街。街道两旁排列着青砖灰瓦的老式建筑 ,不时可以看到几个曾经谋面的面目慈祥的老人在某个门楼下端着茶碗向你打招呼,你偶尔还会停下来寒暄几句。就这样走走停停,不到十里的路程,你可能会走上半天。而亲戚那边则早已调整好最合益的情绪,拿出家里最好的饭菜,然后一家老小开始翘首以待。客人落座,难掩喜悦,无论是炕头上还是饭桌上,好久不见的亲人都有说不完的话。不觉中一天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翻山越岭的走亲之路,不知何时突然被一条宽阔平整泛着油光的马路取代了。原本要走上半天的路,驱车不到十分钟就到了终点。那些树木、麦田、小河、村庄,在你还未看清时便在车窗外一闪而过。经过眼睑的永远只是形象模糊、颜色单调的一爿墨色。许是耗时太少,路途便显得太短,许多事情便变得有些敷衍。快节奏的生活使我们省去了许多繁琐的过程与仪式。就像是结婚,省去礼节,直入洞房。当然同时省去的还有沉重的责任,浓郁的牵挂。于是,合很简单,分便也很容易。
其实,被我们遗落的又何尝只有那几座古老村庄和几片繁乱丛生的杂草绿树呢?当我们在流光溢彩的 暧昧灯光下倾诉爱恋时,何尝想过灯光之上还有一轮明净的月亮?当我们对着水晶棺一样的鱼缸里的几条色彩斑斓的游鱼发出赞叹时,又何尝想过不远处就有一条湍急的河流,那里游鱼如织,普通而又高贵呢?当我们因为自家阳台上的几盆娇弱的花草煞费苦心时,何尝想过在野外某一片天空下,花草已开遍了任一处覆盖土壤的所在?
因而,有时看到平整马路旁那些珍稀而单调的树木及修缮整齐的绿化带时,心中便不由生出些许失落。便不由怀念起那些杂乱无章的原野与那些卑微的草木来。
写到此处,我竟分不清何为文明何为荒蛮了!
ZUOZHE JIANJIE
作/者/简/介
袁一明 郑州中牟人,高中教师,郑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在多家杂志与网络平台发表散文、小说、杂文。
《河南文学》杂志是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旗下下的一个纯文学刊物,季刊。以“不薄名家、力推新人”为办宗旨,以“不唯名家,但求名篇;不拘篇幅,唯求美文;不唯形式,文道并重”为原则,主要刊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面向全球各界征稿,所刊登稿件从“河南文学杂志”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稿件中选取(已在其他媒体刊发并被原创保护的,本平台不予刊发)。欢迎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本平台每周一、三、五更新
投稿邮箱:hnwenxue@126.com
出品/河南省阅读学会
编辑/河南文学杂志社
主编/李 一
责任编辑/冯新林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