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熊志华/城市的鸟巢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用文字温暖世界
城市的鸟巢
熊志华
夜幕缓缓降临,闪烁的星光在小城的夜空悄然登场。建筑物、植被、湖畔……霓虹灯寻找最适合自己的位置,装扮点缀小城的夜色。这夜景,如果是外地人到此,会迷茫的,在陶醉下迷茫。小城的夜晚找不到瑕疵,五彩斑斓的灯光在设计者的巧妙运作下,完美结合,美轮美奂。原本白天看上去不够葱绿的树叶,更绿了。绿色电珠一珠接着一珠发射着,如水的涟漪,在树叶之间扩散,普通的树看上去就不再寻常。彩灯拔高了建筑物的高姿,提升了城市的气势。钢筋丛林的城市里,在夜晚,她的生命更有朝气,色彩覆盖了白天的素容。比如:尘埃、褪色的墙皮、断垣、僵尸车……
每逢周末晚上的七八点,在这个时间节点,我会坐在“小书房”里摁亮台灯,桔黄色的灯束映照在简易的电脑桌面上,倾刻有了温暖色调,心在此刻也就憇静下来。“小书房”实为在客厅一处临窗的东北角落,大概1平米地吧。每次去姨妹家住的电梯房看见他们的书房很是阔绰,羡慕不已。十几平米的大地,一扇玻璃墙足以看见户外的风景。高档的书柜、电脑设施、吊顶灯,打开空调,那才真叫一个舒爽。羡慕归羡慕,还是更习惯窝在自己的小天地,简单的学习用具和我相伴有些年头,我对它们有了纯粹的感情。
家住的小区叫康乐新村,它还有一个听上去实惠的名字叫优惠区。十多年前,这一带较为偏僻,属城建开发中项目,房价相对便宜些。这一带的地也叫燕子山,听说过去这里曾是荒山郊区,许多农民居住在这里。每年开春,南归的燕子都集结于农民古朴的屋檐下哘泥筑巢,燕子数量众多而得名。随着城市的改造,这些光景逐步淡出视野。燕子无法适应城市的喧嚣,找不到过去依恋的环境,自会去重新寻找属于它们的生活领地。当初自己买房手头上颇为窘涩,以按揭的形式在优惠区购置了一套两房两厅二楼的房子。说是二楼,实为三楼,一楼是商铺;餐厅与客厅呈“L”形,单元与单元之间又呈“凹”字形,我的“小书房”就在“凹”字的最低处。虽说位置低,这里却视野开阔,前面没有任何遮挡,可以看见前面的楼,可以在一方天井观星辰,看浮云。因为这种设计,餐厅和客厅的日照时间很短,屋内温度相对其它的房间偏低。夏天倒是多了些凉意。餐厅的四扇大窗与对面的窗正对,间隔不超过3米。说句不开玩笑的话,对面几个人吃饭,正说些什么话,都能看见,入耳。刚搬到这里,大家都把窗帘紧拉,彼此保持着戒备心。弄得白天像黑夜,屋里头的人像笼中的鸟,密不透风,心生压抑。日子久了,见面的机会多了,大家的心理意识都认为这种紧拉窗帘之举实属多余。窗帘也就不拉了,光线亮了,人心近了。
燕子山菜市场就在家旁边,下楼走二分钟的路,从小区门口出来横穿一条马路就到了。
没事时,我喜欢去逛逛菜市场。这里有城市中熟悉的面孔,比如:卖猪肉的漂亮妇女、卖鸡鸭的老头、生了二胎的卖鱼夫妻……这里是城市炊烟的初始,形形色色的生意人,形形色色买菜人,鱼龙混杂,人流涌动。
燕子山菜市场占地面积约摸有千平米上下,是五线小城最大的菜场之一。它的四周由居民的楼房包围,菜场像个“回”字。四幢楼的底层全是店铺,油米酱醋茶、卤烤蒸熏炸,食品丰富,一一俱全。“回”字中的大口,像芸芸众生张开的大嘴,那小口就是菜场的摊位,上边的生蔬鲜果、熟食海鲜,统统走进千家万户,进入腹中,填充待饱的胃。人们在这里进行生活的交易。哪个摊位肉鲜、哪个摊位价格便宜、哪个摊位不短斤少两……卖主满脸堆笑,顾主讨价还价,体现着浓味十足的生活。花最少的钱,买上称心如意的菜,顾主转身笑盈盈地回家。卖主先前还是呵呵笑着,转眼放下脸子说:唉,难缠的主。
莱场由南向北纵向布置四路摊位。这里的东西多数是在市里贸易市场总部批发的。北面熟食较多。北京烤鸭、安徽卤菜、湖南腊货……他们当中有的人是地道的外省人。
和往常一样,去到卖鸡鸭的老俩口那地,买了一只老鸭,过称、付钱。只见老头拿头往鸭嘴上一杵,说是作个记号,以便买主们拿错。接着朝鸭脖子上一抹,随手往一个大塑料桶里一扔,任鸭子在里边瞎扑腾。几分钟后,鸭子气绝。拎起,扔进一口装满热水的大铝锅,拿着火钳把手,反复的在鸭毛身上上上下下撸着。鸭毛全部泡透后,往地上的盘里一扔,双手从鸭头开始,一路拔下。鸭腹、鸭翅的微毛,用镊子再做清除。而后,用剪刀挑开鸭腹,掏空内脏。整个过程像个外科大夫,让我看傻眼。都说熟能生巧,听说老俩口干这行当近二十年了。
经过肉摊,漂亮的女屠夫向我招手,示意买些猪肉,我拿起手中的鸭子向她扬了扬,示意今天有主菜下锅。逛菜市场久了,我也逛出了些经验。南边有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头,天天卖土泥鳅,桶里每天都放着四五斤。其实他是在别的摊位买来的人工饲养的泥鳅,挑些个小的,加上斤数不多,谎称是土泥鳅,两者差价十元左右。这招骗过许多人,我也是受骗人之一。又有人在买他的泥鳅,我无意拆穿他,必竟没干伤天害理的大事,人又一把年纪,各有各的生存法则吧,得饶人处且饶人。马路上又摆满了临时摊位,汽车司机一路摁住喇叭咆哮,交通非常拥堵。城管吹着急促的口哨,进行驱赶。这种情形时有发生,原因有三:有的菜农不愿交摊位费。有的愿交,没有了摊位。有的是临时卖些菜。矛盾与文明发生着冲突,不赶吧,路不通。赶来吧,城管又要凶神恶煞的样子,让百姓生厌。生活也许就是煎熬,折腾。
吃过晚饭,去家的附近溜哒了一圈。十多年前的小树,现在已有四层楼高。远处的霓虹灯依然闪烁着。一个环卫工正费力地拖着垃圾车上坡,上前助力一把,环卫工回头冲我一笑,汗水和污渍布满整张脸,露出洁白的牙齿。细想之下,一座城市整洁的容貌,他们才是真正的“美容师”。兜了一圈,返回家中时间已近8点。
前阳台飘来烧烤的味道,焦味中夹杂着些许肉香,有点呛鼻,也有点馋意。妻子让我关好窗,以免刚洗的衣服沾染这些气息。一楼的店铺换了一茬又一茬,最初开麻将馆,后来开服装店,再后来开药店,现在的烧烤店时间开得最长。妻子埋怨说,以后买房再以不买有店铺的房子,今天吵得要死,明天熏得难过,真烦人。我嗤之一笑说,人都要生存,凡事不过头就好。话说完,赶紧溜到“小书房”静坐,免得妻子又给我“上课”,唠叨不停。
前阳台早些年没盖楼,可以听见火车轰隆隆的声音。城市建设发展的脚步难以想象,不经意间,在某年某月某个时间,一切都变了。前方的高楼堵住了火车的声音,而我所住的楼,已然成了后方。还没码几个字,忽然收到文友发给我的微信,说某老师得了绝症,晚期肺癌。我惊呆了。她才51岁呀,她这么有才华,待人又好……她的容貌在我眼前浮现,难道老天真得妒红颜。我不敢往下想,对方说过几天约上其他文友去探望她。这一夜,我没睡好。
第二天,老师在微信群里说她的头发没了,大家看她不要吓着了。还发了个掩嘴偷笑的表情包。她是个乐观热情的人,每天在群里不厌其烦地给大家点评作业,给大家的文章点赞留评。
去市医院看见她,除了头发没了,脸上有些憔悴。看到大家到来,脸上顿跃欢喜。临走时,我拥抱了她,要她加油,大家都等着她。她的嘴角扬起了一丝微笑,笑得很坚强。离开医院,我的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只求苍天护祐她。
在微信群里,她每天都发不同的祝福话语,她还写了许多与病魔抗争的古诗。她说无论今后发生了什么,她的遗体捐献给医学界,延续他人的生命。人在病痛的时候,这些行为是需要勇气的,更需要心中有爱。时间已过半年,她在群里说她的指标正慢慢恢复,一定乐观面对。听见临窗的邻居传来婴儿的啼哭,声音很大。这座城市又增添了一个新生命。
如果说城市是茂盛的森林,千家万户就是城市里的鸟巢。而我们这些生活在城里的人,都是家境不一,形色不同的鸟,来自于不同的鸟巢,都在为生活努力奋斗。
我也是一只在觅食的鸟,我看见“小书房”窗前开春移植的几盆绿萝又发了许多新枝新叶,
我该去给它们浇点水。
《关于投稿那点事儿》
征稿启事
作为一名作家或文学爱好者。投稿是一种常态。不论您是大家还是无名小卒,投稿的过程,注定是一段成长的历程……结局不管怎样,过程一定很精彩。请把把您的投稿故事讲述给我们吧,让我们再告诉后来者,让他们在文学创作的跋涉少走弯路……
来稿请注明“关于投稿的那点事儿”字样。
截稿日期:2019年12月30日
稿件一旦采用,将在河南文学杂志微信公众平台和纸媒分期刊登,最后结集出版。
投稿信箱:hnwenxue@126.com
作者简介
熊志华,江西省作协会员。文学作品发表在《江西工人报》《企业家报》《长江诗歌》《中国诗影响》《白露文学》《江西散曲》《中华散曲》《散文选刊》《中国新农村月刊》《冶金财会》等市、省及国家级报刊三十余家。作品分别收录《中国当代散文精选》《2018江西散文诗年选》《2018江西诗歌年选》《世界华文散文诗年选》等版本。
《河南文学》杂志是河南阅读学会旗下的一个纯文学刊物,双月刊。以“不厚名家、力推新人”为办刊宗旨,以“不唯名家,但求名篇;不拘篇幅,唯求美文;不唯形式,文道并重”为原则,主要刊登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面向全球各界征稿,所刊登稿件主要从“河南文学杂志”微信公众平台推送的稿件中选取(已在其他媒体刊发并被原创保护的,本平台不予刊发)。欢迎各界人士踊跃投稿!
本平台每天更新
投稿邮箱:hnwenxue@126.com
出品/炎黄出版社
编辑/河南文学杂志社
主编/李 一
副主编/冯新林 阿 若
编辑部主任: 赵 渝
责任编辑:柳岱林 蓝 岛
刘海波 李家琛
平台维护:河南阅读学会文化传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