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娃娃的苦恼:我11岁,100公斤,得了糖尿病
儿童2型糖尿病,深层次原因其实在于家庭和社会。
胖娃娃的故事
治疗:需终身控制
巩纯秀主任告诉“医学界”,儿童2型糖尿病的治疗以生活方式改进为主,用药为辅。“在生活方式改进后,血糖水平仍高、或出现高胰岛素血症时,用二甲双胍治疗。用二甲双胍后血糖依然控制不良,就只能用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了。”
但这可能会导致胰岛素的副作用——体重增加,“胰岛素用量越大,吃的越多,肥胖越重,实际上又变成了恶性循环。”巩纯秀主任说。
而生活方式的改进,简单来说就是“少吃多动”。吃的方面,为了达到减肥的目的,医生会建议6-12岁以下的患儿每天摄入900-1200卡,13-18岁为不多于1200卡,肥胖严重者可以摄入800卡;运动方面,患儿可以用其喜欢的、能够坚持的方式,包括篮球、羽毛球、游泳等,但需要达到中强度的运动量,每天运动半个到一个小时。
“少吃多动”,简单的4字口诀,难在坚持。巩纯秀主任强调,在临床治疗中,家长的配合非常重要。她见过许多例严重肥胖而初发诊断2型糖尿病的孩子,家长坚持不用胰岛素,通过生活方式的控制,在三四个月内体重减半,扭转了病情。但同时,也有许多不遵从医嘱的孩子,病情多次反复,一年内多次因酮症酸中毒进医院。
对所有患者来说,糖尿病都不是一个短期的疾病。一旦身体出现过糖代谢的异常,就说明其胰岛功能已受损伤,即使在一段时间内恢复,也会极易复发,需终身进行生活方式的控制。“到老年的时候,胰岛功能发生老年性退化,恐怕更难控制血糖,所以很难使用'治愈’这一名词。”巩纯秀说。
关爱陪伴很重要
“儿童2型糖尿病,深层次原因其实在于家庭和社会。”巩纯秀主任说。
她曾见过一些孩子,因为父母离异等原因,没有得到家庭足够的呵护,心理出现问题,因而暴饮暴食,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从而患上了糖尿病。这些病例,让她感觉到非常无奈。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潘慧也提醒,要多多关爱孩子,抽出时间与孩子相处,给予精神关爱,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情绪,避免孩子因心理不安或欲求得不到满足时,以吃东西来抚慰自己,无意识地造成过度摄食。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胖意味着福气和健康,许多人认为胖乎乎的孩子很可爱,家长也往往鼓励孩子多吃。但据《中国儿童肥胖报告》,儿童其实对肥胖持有很强的反感态度,在社会地位较高的学校里,肥胖儿童更不受欢迎,常遭到冷落和成为同学取乐的对象,严重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
考试、升学方面的压力也是一大原因。巩纯秀主任坦言,许多孩子的学习日程安排过于紧张,“要挤出时间来完成大量的学习任务,挤走的恐怕只能是健康。”
所幸,儿童健康问题已经越来越受国家和社会关注。2016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其中就有关于青少年体能的内容:
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培育青少年体育爱好,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到2030年,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配置达标率达到100%,青少年学生每周参与体育活动达到中等强度3次以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25%以上。
巩纯秀主任希望,相关政策能够尽快落实。到时,糖尿病低龄化的势头,想必就会从此按下停止键。
参考资料:
1.侯冬青,赵小元,段佳丽,等.不同肥胖程度儿童罹患心血管代谢异常风险的横断面调查[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4,9(2):101-106.
来源:医学界
作者:韦晓宁
审稿:田栋梁
校对:臧恒佳
责编: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