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自驱型成长(六)
内驱力,简直是我们最想让孩子拥有的东西了。但尴尬的是,我们不能强迫他拥有对某些东西的内驱力,那么,我们是不是就束手无策只能干等着孩子“开窍”呢?好消息是,书的作者说,我们有很多事情值得一做。
首先,让我们来做一个重要的区分。我们有时让孩子“做”什么,其实是要让他们“做到”什么。有很多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奖励和惩罚。但我们在这里不讨论这种短暂的外部动机,我们要做的,是帮孩子自己激励自己,并让他们察觉,他们身上总有一些能影响世界的重要东西。我们要帮着他们学会运营自己的生活,并努力去赋予生活意义。
心理学和神经科学对如何“制造”动机已经达成了一致,甚至还提供了一个所谓的配方:正确的心态;自主性、胜任力和归属感;处于最佳水平的多巴胺;心流。这些制造动机的原材料,均产自你自己的心智。
当学生有着“固化心态”时,他们会认为自己犯错误是因为能力差,所以只能认命;而当学生拥有“成长心态”时,他们则会把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努力上,并以此作为获得更大成功的手段。具有成长心态的学生更注重学习本身的意义,而非仅仅关注成绩。也就是说,他们的动机是一种由内而生的动机,并不依赖别人对他们的称赞和褒奖。
自主性、胜任力和归属感,是人类的三种基本需求。其中自主性是最重要的。解释任务为什么重要,并在执行任务时尽可能给个人提供选择自由,都能比奖励或惩罚激发出更强的动力。再来说胜任力,它并不是真正把事做好的能力,而是一种我们认为自己能把事情处理好的感觉。最后,归属感是在个人与他人之间,有一种能让人感到关爱的纽带。
多巴胺,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多巴胺系统?答案非常简单,鼓励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努力。
心流,就是在没有压力的状态下,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一旦你处于心流状态,大脑中某些神经化学物质(包括多巴胺)的水平就会激增。
经常暴露在高水平的压力下,会使大脑发育不健康,而频繁触发心流状态,则可以使大脑更具动机和专注力。
想引导孩子做你觉得他应该做的事,最好的方法就是先给他空间去做他想做的事。
父母如果注意到每个孩子动机上的差异,就可以引导孩子去理解,是什么激励了他们行动起来,而对他们真正重要的又是什么。
常见的动机问题,有四种。
破坏者。这种孩子明知道有的事情要抓紧办,但好像就是无法调动自己的积极性,简直就是自毁前程。家长可以引导他明白,哪怕是现在看起来不那么重要的事情,对他们的长期目标也很有可能至关重要。我们同时还要引导孩子去区分那些“要我做”的事,和真正“我要做”的事。你还可以帮助他在感兴趣的领域里培养出纪律感。(在排除ADHD或者焦虑症、学习障碍之类的影响以后,你还可以使用让孩子经常运动、获得社会支持、激励等等方法)
爱好者。这种孩子只对学习之外的事有动力。如果他们能够将对爱好的完全沉浸感传递到与学业有关的事物上,那可是好事一桩。如果孩子完全没有去上学的动机,就要进行各种学习障碍方面的评估。但如果没有这么严重,请尊重孩子,同时也要帮他建立一种更好地去认识真实世界的认知模型。如果一个孩子对学习没兴致,那他就是没兴致,家长也只有干着急的份儿,而剥夺那些他有兴致去做的事,其实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会进一步削弱他的动机水平。
小毛驴屹耳(小熊维尼的角色)。这些孩子干什么都没动力。如果这种情况持续超过了两三周,或者突然出现,那可能需要医学评估。你可以鼓励他去参加一些服务活动,强调自我意识的重要性。他们应该问问,我想要什么?我喜欢什么?你可以帮助他们提出这些问题。
赫敏(哈利波特的角色)。这种孩子自我要求很高,也压力很大,他们往往觉得一定要出类拔萃,或满足他人的期望。他们的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以恐惧为基础的。你要帮助这样的孩子去了解,虽然在某些事情上遭遇失败可能很可怕,但是关掉一扇窗并不意味着同时就关上了所有的门。事实上,这可能意味着一种解放。
今晚怎么做:
支持自主性。
探索孩子究竟对什么事情有内在动机。
帮助你的孩子表达目标并写下来。
给孩子提供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能激发他们在任何活动上都能产生心流。
在困难面前引导并塑造孩子对挑战与坚持的热爱。赋予年幼的孩子更加积极的动机品质。
教你的孩子别过分专注于取悦他人。
以上是这本书第五章的主要内容。下周二再来继续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