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神秘色彩来谈一谈冬至日,这是值得纪念的日子
关于冬至,网上的文章基本都是从两个角度来看待这个节日,一是文化的传承,二是养生文化的普及。
其实,冬至这一天太特殊了,其内涵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
现在看起来平淡无奇的日子,冬至日,比起几天后的圣诞节,简直可以说是寒碜了。
不论从天文学的意义,还是传统的文化传承,冬至日都应该是非常丰富的,在中医养生方面,冬至到,一阳生,冬至节气一到,阳气在地下深处慢慢生发上来,叫做阳气生于九地之下。
如果一年之中要找出四个特殊的日子,那就是二分二至,包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在冬至这一天,北半球处于近日点。
冬至的时候,地球位于近日点当地球在近日点的时候,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在远日点的时候,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冬至是24节气中最早被制订的一个,然而多数人并不知道,冬至的起源居然是来自于一次国家层面的都城规划。早在3000多年前,周公始用土圭法测影,在洛邑测得天下之中的位置,定此为土中,这在当时有着政治意义的举动,却成了影响后世几千年的节日之一。
其实,全球各地的文明古迹,都和节气的勘定有直接的关系,人类观察天文,精准的记录下来,并且应用于生活中的历史,超过大众的想象。
反观现代,很多人对节气对天文学的理解以及应用,在很多方面,远不如古人。
冬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270°(冬至点),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冬至过后,北半球的白昼就逐渐变长了,一直到夏至日,白昼最长,这些都是以北半球为观察基点的。
打开世界地图,发现地球上大部分的陆地板块,以及全世界的大部分人口都居住在北半球。
冬季的时候是近日点,很显然比较好过冬了,这是比较肤浅的理解。
节气历法和西方的太阳历是对应的,节气历在表面上一年之中对太阳照射地球进行了观察,可以形成一个太极图形,这点很神奇。
但是,节气历法却远不只是观察太阳的光照那么简单,这只是表面的一个数据而已。
比如,冬至日这一天,阳光明媚,天气好,对下一年,对往后的时间段的影响是有相对应的数据的。
如果冬至日这一天晴朗,不寒冷,意味着来年的夏至也是不热,来年雨水少。
2020年的冬至日,全国整体回暖,天气晴朗。
冬至暖和,冬季的寒冷时间就持续较长,要冷到农历三月中旬。
再比如,小雨节气交日,如果阳光明媚,天气干燥,这也不是什么好事情,对天气的预报起到很大的参考效应。
惊蛰节气和打雷的关系也是有很多相关数据可以参考的。
所以,节气历是很丰富的,其实际意义也是巨大的。
不仅仅节气里面隐含着大量的气象信息,同时也隐含着丰富的疾病特征信息。
眼下,大家最关注的是新冠疫情的传播,结合谦和既济之前的分析综合,这个冬季整体是比较冷的,而且寒冷的时间持续较长,降雪量也是比较大。
这对应疾病传播的抑制来说是好消息。
那么,接下来对人类的致命打击,应该不是疫情,而是经济体系。
谦和既济智能中医团队,致力于传统中医思维结合新技术,还原古人的智慧精粹,将会持续给大家分享气候和疾病的关系,疑难病症分析调理思路,以及一些健康养生注意。欢迎大家关注智能中医:谦和既济,loonta数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