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婴巧断案

晏婴巧断案 解救养马人

古籍《晏子春秋》中记叙:

齐景公让养马人饲养他喜爱的马,马突然死了。齐景公大怒,命人拿刀肢解养马人。

这时,晏婴在旁边侍立。手下人拿刀上前就要动手,晏婴叫住了他们。即问齐景公:“尧舜肢解人,是从身体的哪个部位开始的?”

齐景公神色惊慌地四处张望说:“尧舜从不肢解人,肢解人是从我开始的”。于是便下令不肢解了。

齐景公又说:“就把他关进监狱去吧”。晏婴说:“这么做的话,他还不知道自己犯的罪能大到死啊,我来替您一一罗列他的罪行,让他伏罪,然后再把他关到监狱去”。

齐景公说:“可以”。

晏子对养马人说:“你的罪名有三个,景公派你养马,你却把马养死了, 这是当死的第一条罪行。弄死的是景公最喜欢的马, 这是当死的第二条罪行。使景公由于一匹马的缘由而杀人, 百姓听了一定会怨恨我的国君, 诸侯听说一定会轻蔑我国。你弄死了景公的马, 使君主积怨于百姓, 军力弱于邻国, 这是你当死的第三条罪行。现在送到监狱去吧”。

齐景公感慨地叹道:“您放了他吧,放了他吧!不要再损害我的仁爱之心了”。养马人终于躲过了大难。

晏婴的这种做法可谓高超,他是以“假做”说明“不可做”,

假借做的名义来阐明不可做的道理,这样就达到了做而实际不做的目的。

晏婴的智慧对于当代的人们仍有借鉴,如果有些事情不能去做却又不得不做,此时,便要学习晏婴的做法,巧妙应对,妥善处理,取得最佳效果。

在繁杂的世事间,人们经常可能遇到难以预料的烦恼,也可能遭遇某些不可预料的灾祸,如果一味地钻牛角,或者一根肠子通到底,都是会吃亏的,甚至招来更大的霉头。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开动脑筋,冷静思维,利用智慧巧妙处理。

有人说:“破坏对手的策略,打击对方的势头,威猛英勇还不如'晦’的成效大”。其中的这个“晦”字就是秘密的计谋,是当面不易被人一下子看破的策略。正如晏婴那样——表面上是同意齐景公治罪于养马人,还喋喋有词地罗列了养马人的几大罪状,但最后实际上却影射了齐景公的“不仁”,使得齐景公无可奈何,只好无罪放过了养马人。

当然,晏婴的智慧是肯定的,可也需要有说话的技巧,否则也不易被齐景公接受。如果晏婴直截了当地说不能定养马人有罪,那可能就会驳了齐景公的面子,当着众位大臣让君王丢人显眼,不就成了“大不敬”吗?也会招来麻烦,所以晏婴采取了“晦”的方法。从而可见,面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也是一种高智商的表现。

同样的话,面对不同的人,有的人能够接受,而有的人,可能会产生反感。所以说,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学会充分照顾对方的感受,不仅不虚伪,反而更真诚。分清场合,照顾他人的情绪,不多说、不乱说,恰到好处,这便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

2021年4月5日于渭滨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