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里的刺这位英国女诗人早已为你写好
The heart asks pleasure first,
And then, excuse from pain;
And then, those little anodynes
That deaden suffering;
And then, go to sleep;
And then, if it should be,
The will of its inquisitor,
The liberty to die.
—— 艾米莉·狄金森
之所以喜欢这首诗是因为从诗中你能窥见人生哲学。诗和哲学可谓不分家。
谢林说:“超脱凡俗现实只有两条出路:诗和哲学。前者使我们身临理想世界,后者使现实世界完全从我们面前消逝。” 艾米莉·狄金森的这首诗倒没有让我们尝到理想世界的一番滋味,相反,读完会让你觉得这简直是对人生的一种讥讽和嘲弄,对现实的写照也过于真实了吧,还是于寂静无声处。(诗句本身不会“发声”,但是文字的力量就在于此,由此带来的震撼和共鸣是振聋发聩的。)然后,读懂了诗句,也就读懂了诗人想要表达的思想。最后,你才能从诗句表面的“凡俗”到达理想的豁达境地。为什么呢?因为渺渺众生都不过如此,又有什么可着急和害怕呢?芸芸众生都难逃此劫,自己也只不过落入凡尘摸爬滚打罢了。
奥斯卡·王尔德言,人生只有两种痛苦:一是得不到,二是得到了。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触呢?人的灵魂分别受理性、激情和欲望的驱使。而欲望指向幸福和快乐。比如当你喜欢一个人时,你的内心给你的直接反馈是开心。但是,不论你得到还是得不到,你都要承受其中带来的痛苦。
在追求欲望的道路上,我们的心情总是在痛苦和无聊的摆钟之间摇晃,内心得不到安宁。但生活不仅仅只有理想,还有逃不脱的现实,工作的劳碌、责任的肩负、道德的束缚…… 有的人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有的人可能是吃喝玩乐,总之生活的琐碎占据了人的全部形役,思想的力量也就不那么大了。而恰恰这些凡俗的事情却无比有力量,成为了人们对抗痛苦的安慰剂,平息了作为人类的一些痛苦,平凡中痛苦也就不会总是冒出头来,打扰那颗只是时而蠢蠢欲动的心。
久而久之,生活的例行公事、循规蹈矩让你成为不断前进的车轮、顺时针旋转的钟表,谁还在意记忆内存里从不敢触碰的“痛苦”。唯有沉默是你唯一的武器,但是却不能帮你战胜欲望。睡一觉醒来还是解决不了实实在在的问题。虽然没有对生活出轨,但是生活的“审判者”,或者说那个嘲笑你懦弱的、拍手称快的“敌人”却在暗自发笑,因为你的自由已死,也正好遂了他的心愿。诗的大概意思就是如此了。不单单是爱情,人的内心想要追求的一切欲望大概如此,或者人生就是如此。
希望我们都不要成为生活的懦夫,反过来让魔鬼嘲笑我们。我们的激情即是我们的勇敢和勇气,永远只做理性的事情,脱离感官刺激带来的享乐,避免掉入痛苦和无聊的境地。做生活的主人,听起来有点儿理想,而这就是本诗想要教给你的。让我们倒着反推。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活着怎么能没有自由,我们生来追求自由和平等。我们的人生怎么能任由他人摆布,我们怎么能心甘情愿接受自己平庸、碌碌无为的现实。现实再无奈,我们也会拿出激情和理想对抗琐碎世俗,尽量使原本令自己痛苦的因素消失,然后使心灵达到完全愉悦的状态,这才是我们想要追求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