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属不受控制,大多是组织架构没有搭建好。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孝昭皇帝 元凤元年,前80年
春,武都氐人反,遣执金吾马适建、龙雒侯韩增、大鸿胪田广明将三辅、太常徒,皆免刑,击之。
【译文】春天,武都郡氐人部落造反,朝廷派遣执金吾马适建、龙雒侯韩增、大鸿胪田广明率领三辅地区以及太常囚徒,都免去他们的刑罚,前去攻击反叛的氐人。
【解析】这段材料,记载的是霍光主政期间,凉州地区氐人叛乱,朝廷发兵叛乱的人事布局。这一次的人事布局很经典,可以看成是搭建分支机构的基础款标配。
朝廷的这次人事布局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针对基层,第二部分针对中高层。
一、任用基层单位的三个原则
控制力、战斗力、使用成本
我们来看基层。这次平叛的兵力,以三辅、太常的囚徒为主。
什么是三辅?
西汉三辅地区
所谓三辅,指的是京畿长安周边的三个地区,左冯翊、右扶风、京兆尹。
什么是太常徒?
太常是九卿之名,周为宗伯、秦叫奉常,汉曰太常;西汉太常是九卿之首,地位崇高,兼管文化教育、陵县行政,也统辖博士和太学。
陵县是指汉朝皇帝陵墓所在的县,汉武帝时迁函谷关以东豪杰守皇陵,比如说之前讲到的阳陵大侠朱安世,就是被从山东迁徙到关中阳陵。阳陵是汉景帝的陵寝。这些人都是富家大族、江湖游侠,一旦犯罪,就会被关到太常所辖监狱,俗称太常徒。
所以说,三辅、太常徒,其实就是长安周边的罪犯。靠大规模赦免罪犯打仗,我记得比较清楚的上一次,还是大泽乡起义后,章邯赦免骊山刑徒及奴产子迎击陈胜,败陈胜于函谷关外。
以罪犯迎敌,这不是常规操作,一般不到山穷水尽的时候,不会用囚徒打仗。
西汉朝廷这个时候派出了以囚犯组成的部队,其捉襟见肘可见一斑,家产都被汉武帝挥霍一空了啊。
但以囚徒从军也有几个好处。
首先是囚徒不惜命,特别是死囚,只要打了胜仗,回来就可以抵罪,打得好说不定还有功劳,平时就是杀人放火弄顺手了的人,上了战场比常规士兵更加勇敢。
其次,不需要什么奖赏,使功不如使过,打完仗回来,给他把罪名抹掉,就算是奖赏了。这可以降低使用成本。
但囚徒从军也有坏处,就是不好控制。囚徒之所以锒铛入狱,大多是践踏法律之人,对规则的敬畏之心不够强。
而军人令行禁止,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样的囚徒部队,如果没控制好,极易变成乌合之众,甚至弑杀长官,临阵脱逃。
这个时候就体现出来,为什么要以三辅地区的囚徒组成军队的重要性了。
三辅地区都在长安周边,古代连坐是家常便饭,一旦有人临阵逃脱,或者不服从指挥,由于兵员集中又离得近,长安这边立刻就能着手抓人,等于是以囚犯的家属为质。
如果是全国各地征调来的囚徒,抓起人来就没那么方便了,行政成本将大大增加,因为要给全国各地的地方长官下达抓捕令。
这是朝廷当局在财政运转捉襟见肘的情况下,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的决策。
总的来说,这些基层战斗单位,其实就是消耗品。
本来就是罪犯,一场战争下来,死了不用抚恤金,就当提前判死刑了;活着回来的不需要以军功奖赏,大大的节省了一笔财政开支;在古代,根本不把囚犯当人看。
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基层人员的使用,主要还是也应该从三个方面考量任用。
首先是控制力,其次是战斗力,第三是使用成本。
如果上级对基层的控制力太低,则堡垒从内部崩溃;如果基层的战斗力不行,做不出业绩,则堡垒会从外部被击溃;如果使用成本太高,则无法盈利,最后财政破产,引发事业的失败。
从上级对于下级的控制力,下级的战斗力,以及使用成本这三点来说,只要手法得当,有时使用非常规的手段,任用非常规的人员,也是可取的。
二、中高层领导班子的选择
我们来看看这篇材料对中高层的选择。这次武都平氐,一共任用了三个主要将领,分别是金吾马适建、龙雒侯韩增、大鸿胪田广明。
那么任用这三个人有什么讲究呢?
首先是马适建,复姓马适,名建,不是姓马。排名第一的这个人担任的职位是执金吾,执金吾最主要的职责是作为京城警卫。其职务主要是典司禁军和保卫京城、宫城的安全。
金吾既是金乌,金乌是神话里的一种神鸟,执就是抓的意思,意思就是这个官,连神鸟都敢抓,都能抓得到。
其实说白了,执金吾是汉武帝改的官名,职能范围大概等同于之前的中尉。这官名听起来很威风,有利于中尉在京城行法,金乌都抓,快别提你爸是什么李刚王刚了。
东汉有句顺口溜叫做:当官要当执金吾,娶妻要取阴丽华。
执金吾这个官是皇帝的心腹,非亲信不任执金吾。阴丽华是光武帝刘秀的皇后,新野阴氏,家大业大,阴丽华又漂亮,刘秀以此作为飞黄腾达的资本之一,赚到了。
意思就是说,当上执金吾,可以和娶到阴丽华相提并论,一样血赚。可见这个执金吾,是个亲贵无比的官职了。
任命马适建担任平叛小组的主要成员,起到的主要作用其实就是监督、镇场和拍板。作为一个可靠的消息点,把情况及时的反馈给中央,同时将在外,事事汇报耽误时间来不及,马适建的作用还在于临时拍板,因为他是带着中央的意志到部队去的,有些决定别人不敢拍板,承担不起责任。
其次是韩增,这个龙雒侯韩增,是韩王信的后代,从汉初到汉昭帝时代,120年了,弓高侯韩颓当、上大夫韩嫣、按道侯韩説,龙雒侯韩增,其实他们都是一家人。
由于继承了韩王信的政治遗产,背后是对韩地强大的渗透力和统治力。一百多年来几代人接二连三的封侯,早已将自己的家族死死地镶入汉朝的政治生态。
韩增在平叛小组中的作用,其实是作为一个协调者存在的。马适建虽然亲贵,但是资历不够啊,一路想要调个粮草什么的,做做群众工作什么的,对外搞个统战工作什么的;只有像韩增这种在地方和中央都有一定声望的世家大族成员才能如鱼得水。
其他人去了,连个爵位都没有,别人不一定卖面子,卖了面子也可能是出工不出力,这个时候就需要有韩增这种资源整合者出手了。
最后,田广明。这个人担任过天水郡司马,河南郡都尉,都是边境武官,而且始元四年,西南夷反叛,益州地方军平叛不利,朝廷临时派遣田广明出兵平叛。
这是一个富有平叛经验,且有战绩验证的实干型人物。所以这是个实际上务实干活的将领。
到此为止,一个组织架构齐全的平叛队伍就算整合出来了。我们来总结下:
基层作战单位的任用原则:控制力、战斗力、使用成本
中高层将领的任用原则:担任监督作用的亲信拍板者,地位尊贵资历深厚的资源整合者,富有经验和成绩的实干落地者。
按照这样的原则快速的搭建下级单位,就可以基本上保证中央对分支机构的控制力和子公司自身的战斗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