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有效读书,这3个误区一定要避开

有些人已经拿起书开始读了,甚至有人已经养成阅读习惯,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在我的影响下开始阅读,感觉自己做了一件特别牛的事。

对想读书的人,根据不同阶段有两个要点注意。

1,早期能开始读就是好的,追求的是“行动”。

2,后期需要关注产出效用,要追求“更好”。

今天我想对那些已经开始读书,或者准备开始读书的同学,分享一点我走过的读书误区。

既然开始读书了,谁都不想努力白费,多少都希望有所收获。

1、幻想一次阅读就解决所有问题

有些人从来不读书,遇到了一些问题才开始读,好不容易开始读又特别贪心,总是觉得自己都付出时间读了,一定要读会本来。

这就是把读书功能理解错了,幻想一次读书就能解决所有阅读问题。

这个阅读误区会带来什么后果,期望太高容易产生落差,开始读的时候以为只要看书就能解决问题,结果读完以后啥问题都没有解决。

没有达成目的,就容易产生挫败感,很多人因为一次阅读没有达到效果,就开始否定读书的价值,从此就放弃了读书。

我们读书会每期一个主题,挑选5-6本领域经典书,有同学来问,是不是读完就学会这个领域了。我说只能让你对这个领域产生深度了解,离掌握还远着呢!

读一本《经济学原理》,就想掌握整个经济学领域的知识,这个是不可能的。

不仅如此,我还说读书就像拿杯子去海里取水,海里有很多水,但你每次划船出去只能带走一杯水,这个才是阅读收获的常态。

那应该如何避免走进这个误区?

放弃一次解决问题的幻想,转向具体情境问题,弄清楚自己最需要什么。

比如,你想学习写作,就可以先围绕写作能力,找到相关的书籍开始学习。

具体的目标相对容易实现,阅读的信心才会增加,多大的改变,都是从一点点开始的。

2、以为只要看书就是好的,忽视输出

只要看书就好,这个是早期阶段,如果你想有收获,就不能只关注看了多少本书。

我就看到某些读书博主,号称自己每年读200本书,结果写的文章干巴巴,完全没有个人的思考,不懂他们把书读到什么地方去了。

在读书中数量不是最重要的衡量标准,过多的关注输入量,忽视输出,读完之后没有去时间和使用,重要的阅读当然就没有效果。

就好像一个人吃饭,不等消化就是拼命往肚子里灌,这个人最终只会把自己撑死。

如果你了解过健身,摄入和消耗才是增肌的最好方法,单纯的练和单纯的吃,都长不出肌肉。

不要被表面化努力,炫耀攀比型阅读给害了,数量不是核心重点。

正常的读书没有那么花俏,就是根据自己的状态,来设计自己的阅读计划。

如果你现在才开始读,就先养成阅读习惯,对有兴趣的地方标记就行。

如果你现在已经读了,就开始要关注输出了,可以先从简单的灵感想法记录,慢慢演变成完整的读书笔记。

特别是到后期,输出的价值,一点都不比阅读低。

阅读能决定你读了多少书,而输出则决定了你能留下多少书。

3、经常陷入读懂幻觉

这个误区是读书中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感觉自己已经读了不少书了,阅读理解能力都有所提升。

在看书的时候,就没有之前那么认真了,加上阅读的知识积累,对书本概念都有点印象,在阅读的时候就更加随意。

但是如果真的让你,再讲一遍,或者写成文章分享出去,结果发现在大脑里清晰的概念,怎么都说不清楚,也写不明白。

这个是很多阅读者都会遇到的问题,有点积累,但是转换输出能力还没训练出来。

如果你都是看自己熟悉的知识,讲出来应该是没问题的,如果是看一下舒适区之外的知识,对输出就有点难度。

如果你进入这个阶段,开始要提醒自己,要加强输出训练了。

注意是输出训练,不是马上让你写出什么厉害的文章,因为我在读书会经常遇到类似的问题,觉得自己输出的不够好,就不愿意再写下去。

我们本来就是为了训练,写的好不好不是最重要的,一定要放下这个包袱。

能坚持输出就行,不要因为一两次写不好,就不敢再写了。

写在最后

对读书笔记有几个建议:

1,尽量把书本在讲什么,能概况出来。

2,书本有哪些有意思的知识要带走。

3,你要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不能只是大量摘抄。

4,找出本书和之前读书的联系。

如果你真能放弃数量和速度,那我们就可以安心的去读书,不用着急多久读完,重点关注有没有读进去,有没有跟作者产生思维链接。

最后,祝你早日成为厉害的读书人!

我们读书会就是用碎片时间,系统学习心理学,9期强力研读即将开启,想读书的同学来找我吧!
备注读书”。
··················读书·思考·行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