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学报告中血小板应该如何描述 | 经验分享
血小板的观察是血小板相关疾病检查的重点,你是否在镜检观察血小板时遇到以下的疑惑:血小板怎么才算增多?怎么才算减少呢?形态报告里怎么描述?什么是罕见?什么是小簇?什么是成片聚集?如何定义这些词汇呢?
关于血小板多与少如何在形态学报告里描述目前没有明确的书籍提及,一般都是老一辈的形态老师术语传承,各实验室的描述不尽相同,以及个人的理解加以描述等。
血小板的观察评价问题缺乏统一性,今天我们就个人在发放血片以及骨髓报告中的血小板常用词语描述分享给大家,大家认为可取的可采用,有些措词不够严谨、不合适的通过互相交流,请多多指正,这样我们看到各个实验室不同的报告也能心里有数。
在观察涂片血小板的过程中,必须注意一个问题:看血小板时不能单独的去盯住一个点或者一个镜头面去看,必须综合全片看,头体尾兼顾。
也就是说观察不能只看数量(多少),还有形态(大小、异形性、成熟度)及其功能(聚集、黏附),需全面综合评价。
✮注意:制片合格与否直接关系到这些指标的评价
一般情况下看血小板多还是少,血常规仪器的计数是最主要的参考标准,基本上以仪器计数为准。
形态学估算血小板数量一般采用2种方法,观察视野选择油镜下红细胞均匀分布的部位,“弓”字形来回推动。
以下的分享仅为预估的数量:
第一种:
计数10-20个视野下单个血小板数量,再求平均值,✖15再✖109/L就可以大概估算血小板仪器数值。
举例:假如10个油镜视野计数血小板数目为300个,那么300÷10×15×109/L=450×109/L,即平均每个视野下30个血小板×15×109/L=450×109/L。
该估算方法简单快捷,但由于显微镜型号等不同,也就是放大倍数不一样,视野不同的原因导致血小板估算差距,往往会存在估高的情况。
第二种:
该估算方法相对比较精确:通过观察镜下血小板和红细胞之间的比例,根据仪器红细胞检测数目来估算血小板数目,这个方法临床较适用,相对估算较准确。具体计算方法为:
举例:假如计数20个视野血小板数目为220个,那20个视野血小板平均数为11,20个视野红细胞平均数为350个红细胞为例,仪器计数红细胞数目为4.32×1012/L,那么估算血小板数目为:11÷350×4.32×1012=135×109/L。
正常血小板直径大小2-4um,未活化时呈圆形或椭圆形凸盘状,激活后呈不规则多突状、小星形,胞质淡蓝色,中心部位有细小分布均匀的淡紫红色颗粒。
抗凝血单个散在分布,末梢血往往成簇或成堆出现,这反映了血小板聚集和黏附功能良好。最为常见可以反映血小板功能的指标就是血小板计数,大部分地区仪器参考值为(125~350)×109/L。
(传承+个人体会,同时请大家各抒己见并分享)
1、单个:一个一个的血小板独立分布。单:单独、独立。
2、小簇:三三两两聚集,3-10个血小板聚集成簇,若每两三个视野可见一个小簇。有小簇,必然单个亦可见,PLT预估(60~90)×109/L(瑞氏×1000)
3、中簇:10-50个血小板聚集成簇,PLT预估(150~300)×109/L(瑞氏×1000)
4、大簇:50-100个以上血小板聚集成簇.PLT预估(250~350)×109/L(瑞氏×1000)
5、大堆聚集:>100颗以上或无法计数呈大片、成堆分布。PLT预估>450×109/L(瑞氏×1000)
6、成簇聚集:同一涂片不同视野分别可见大、中、小簇聚集[(150~450)×109/L]
7、单个及小簇散在易见:大概见20个红细胞就有1个血小板,每个视野都能看到血小板,且有聚集成小簇。[(100~300)×109/L]。释义即单:单独、独立在。散:零零散散。易:容易。
8、单个散见:末梢血非抗凝血血小板未见聚集,每个视野都见3-8个之间[(40~90)×109/L]
9、零星可见或偶见:1-2颗血小板/每3-4视野[PLT约(10~30)×109/L]。零星:零碎,少量,稀稀拉拉;偶:偶然。
10、罕见:1-2颗/每10视野,或者0颗/5个视野,甚至完全见不到(PLT约<10×109/L)。罕:极少,很少出现。
(血片均是末梢血采集,大概估算的一个范围)
1、正常血小板分布图:(图1-4为外周血,图5-6为骨髓)
图1 单个散在分布,小簇可见,
对应计数(100~300)×109/L左右(瑞氏×1000)
图2、3 中小簇可见,小簇较多,
对应计数(100~300)×109/L左右(瑞氏×1000)
图4 中簇、小簇可见,中簇较多
对应计数(250-350)×109/L左右(瑞氏×1000)
图5 单个、小簇可见
对应计数(120-200)×109/L左右(瑞氏×1000)
图6 中簇、小簇散在可见
对应计数(250-350)×109/L左右(瑞氏×1000)
2、血小板增多(>450✖109/L)分布图
(图7-11为外周血,图12-13为骨髓)
图7 血小板偏多分布图:中簇、小簇散在多见
对应计数>350✖109/L以上(瑞氏×1000)
图8 大簇、中簇、小簇散在可见
对应计数(450-550)✖109/L左右(瑞氏×1000)
图9 大簇可见
对应计数(450-650)✖109/L左右(瑞氏×1000)
图10 大簇、中簇易见
对应计数(500-650)✖109/L左右(瑞氏×1000)
图11 片尾成堆成片分布
对应计数(550-800)✖109/L左右(瑞氏×1000)
有时候血小板增多的推片在体尾交界处血小板看着正常,但是片头片尾成堆,不可忽视。
图12 大簇可见
对应计数450✖109/L左右(瑞氏×1000)
图13 大簇聚集成堆分布
对应计数600✖109/L以上(瑞氏×1000)
3、血小板减少(<100✖109/L)及形态异常分布图
图14 血小板罕见,采图于见恶性血液病
对应计数10✖109/L以下(瑞氏×1000)
图15 血小板偶见,常见ITP
对应计数(10-30)✖109/L(瑞氏×1000)
图16 血小板零星可见,常见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如ITP
对应计数(20-50)✖109/L(瑞氏×1000)
图17 血小板单个可见,常见血小板轻微减少性疾病
对应计数(80-100)✖109/L(瑞氏×1000)
图18 血小板减少,见大血小板,同时粒细胞胞浆见蓝斑,
示May-Hegglin畸形(瑞氏×1000)
图19 巨大血小板,胞体直径>5um,提示巨大血小板综合征(BSS)
可能或导致仪器计数血小板假性减少(瑞氏×1000)
图20 巨大血小板,也见于恶性血液病:比如AML、MDS、M7等(瑞氏×1000)
图21 畸形血小板:长轴状、蛇形、花生、三角形等,病理情况下可见(瑞氏×1000)
图22 颗粒减少血小板
指颗粒无或减少的血小板,多同时伴有血小板大小的异常。有的血小板胞浆颗粒减少伴有空泡,在AA和老人多见。
图23 小血小板,胞体小,直径<2um,颗粒细红染或淡然,针尖样大小
本图来自血液病综合诊断交流公众号一例Wiskott-Aldrich综合征男性患儿的血片。
还有蓝染血小板,亦称灰色血小板,即新生血小板,见于灰色血小板综合征;血小板卫星现象及EDTA等导致血小板假性减低的情况等等。
其实简单的说,血小板就是多与少,大与小,聚与散,红与蓝的问题,观察涂片提示重点,关于其多少的描述不必要统一,也不必要纠结语言的特别表述,大家专业上的理解一致即可。通过以上图片关于血小板的呈现,大家可以展开讨论并提出意见。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检验医学新媒体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