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孩子,自由和规矩的界限在哪里?

今天我要来聊一句近些年才流行起来的育儿金句——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就是自由哇,这句话听起来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它完全满足了我们小时候被父母限制、家长管束的补偿性心理需求,修辞又是那么的温情脉脉。一不小心,我还真的忘记了去验一验这句话到底是不是鸡汤!

当然,鸡汤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乍一听很有道理——但是既经不起仔细推敲,又没有详细的操作方法,最终它的作用,只是给自己的行为找一个合理的借口

我们来看一些例子啊!

一个小朋友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奔走,打闹,一旁的父母并不在意,有人好意提醒,父母一脸无辜的说:“ 孩子天性不就是活泼吗?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孩子哭着闹着要买玩具,家长本来不想买。一想起这句“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是自由”,她就琢磨啊:我家孩子如果买玩具都不自由,应该算不上真的自由吧!于是,家里添置了一大堆只玩一个星期就腻了的玩具了。

“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是自由”,到底有没有道理呢?

别把自由变成了娇惯

在很多父母眼中,自由就意味着由自己作主,不受限制和约束,随心所欲。

可是,什么东西都来得那么轻而易举,万物皆备于孩子。这样的自由等同于娇惯

这种带着娇惯性质的自由,是我们坚决反对的。

因为如果总是让孩子随心所欲,他们就不会有机会去培养自己的适应力,学不到极其重要的三种能力:延迟满足,靠努力去获取,以及消化失望情绪。

  • 第一,延迟满足能力,它是一种克服当前的困难情境而力求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

比如:邻居家的小朋友在看电视、玩游戏,你家孩子是不是能够抵挡得住玩乐的诱惑,专心学习,以便期末能够获得好成绩。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

你想,如果秉持着给孩子自由的理念,他要什么立即就给他买。他何时才能学会,为了更长远的目标,而抵御眼前诱惑的自控力呢?

  • 第二,很多被娇惯长大的孩子,他们也是不自信的。

因为自己想要的一切都唾手可得,根本不需要付出努力。但真正的自信的形成,是靠自己的努力并且掌握某种能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靠着自己的坚持、认真不断克服困难,不断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自信就慢慢建立起来了。

  • 第三,被娇惯长大的孩子,等到他们成年后经常是不快乐的,因为现实生活中的人不会每次都去配合他们的心血来潮。

如果孩子从来没有学会过在“求不得”时,如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实现自我安慰。那以后他将无法面对生活中更大的失望,而这种失望可以说是必然会发生的。

既然这样不好,那是不是还是要恢复上一辈严加管教的风格呢?

也不是。真正好的自由,是在有条件的限制下,给予无条件的情感支持

好的“自由”什么样?

我分两个部分讲啊,一个是有条件的限制,另一个是无条件的情感支持。

首先来看有条件的限制。

有条件的限制针对的是孩子不合理的需求。不合理的需求有两个特点:

第一点,这个需求本身对孩子身心健康有害;

第二点,会对其他人造成负面影响。

举个例子啊,吃糖是孩子喜欢的,每天吃1-2颗没问题,因为我们本能中就有对甜味的渴求,这是正常的生理需求。但如果孩子希望一天吃10颗,这么多糖摄入到身体,是很容易产生龋齿,对孩子的健康也是有危害的,因此一天吃10颗糖就属于不合理的需求。除此之外啊,像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打闹,这些行为会打扰到其他人的休息和娱乐。这符合第二点,所以也是属于不合理的需求。

对于这些不合理的需求啊,我们就要进行限制和管教,不能任由孩子自由发展。

那怎么做呢?

这就要涉及到第二个部分了,无条件的情感支持。

讲一个我自己的故事,我的女儿非常喜欢看小猪佩奇。但是作为儿童心理医生,我知道3岁的小朋友每天看电视超过15分钟后,就有可能对他们的专注力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我跟女儿约定好,每天只看一集小猪佩奇。一开始呢,看完一集后,她也会哭闹着,往地上坐来威胁我。这时候,我会先拿走平板电脑,然后做三个动作:

  • 第一步,接纳孩子的感受,表达理解。

我会坐下来,陪着她,让孩子哭完,宣泄自己的情绪。

等到她平静下来,我会表达对她的理解:“爸爸知道你很喜欢看佩奇,今天不能看了,你有些难过,对吗?”等到她说“对,我很难过”,我就知道理性脑开始起作用了,可以进入到第二步。

  • 第二步,用孩子能听懂的话沟通,重申我们之间的界限。

我会眼睛直视小朋友,对她说:

“请告诉我,每天可以看几集呀?……根据我们约定,今天的内容看完了,我们只能明天看了”。

这个期间你可以用温和的眼神看着小朋友,等待孩子,直到他能直视你,再进入下一步。

(错误的眼神示范🔺)

第三步,跟孩子一起商讨解决方案。

比如给孩子提供选择:

“你可以选择在这里继续难过,或者和我一起去玩点别的。也可以现在离开这里,我们马上去餐厅吃饭。”

如果这时孩子讨价还价:我还要最后看一集。你当然也可以继续讨论:如果你再看一集,我们明天后天都不能看,你同意吗?如果孩子,同意了。我们说到做到,坚决执行好这个计划。

其实,重要的不是孩子选择了什么,而是父母这样做,让他们觉得自己的感受和愿望都得到了理解,而且双方的原则也遵守了。所以,有条件的限制,意味着和孩子树立边界;而无条件的情感支持,意味着父母在努力的理解孩子的需求和情绪。能做到这一点——你就能成为哈佛大学鲍姆林德提出的那种最优秀的权威型父母。

总结

好,我们来最后总结一下:

毫无限制的自由,并不会给孩子们带来太多的安全感,这就好像走入一片原始森林,没有道路的行走会让你深感不安,因为你不知道往前是野兽还是陷阱。但如果四处有标识,此处禁止进入,猛兽常出没等,前方50米有陷阱。这样的限制才会让你真正敢于穿梭在森林中。

所以,有限制的自由,才会让孩子健康自信的成长起来。你说,对吗?

(本文作者托德老师、紫微老师)

托德老师

  •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临床心理学博士

  •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 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培训导师

紫微老师

  • 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师

  • 墨尔本大学“叙事治疗”硕士

(0)

相关推荐

  • 马雅舒怕女儿磕碰挪走全屋家具,惯着孩子被幼儿园劝退

    西宁某私立幼儿园,曾发布"劝退七条"信息.其中有一条是这样的:   幼儿园是培养孩子行为习惯,综合能力的集体生活场所,孩子需要在幼儿园集体环境中逐渐成长.   如果家长只是一味要求 ...

  • 养出自由而自觉的孩子,到底有多难?

    养出自由而自觉的孩子,到底有多难? 慈怀妈妈 2021-02-05 15:00 作者:鱼爸 来源: 养育男孩(ID:breedboy) 如今,有越来越多紧绷绷的孩子,这也不敢做,那也不敢做. 他们被好 ...

  • 没有原则的父母,养不出有规矩的孩子!

    很多家长都希望给孩子充分的自由,给孩子最好的东西.所以,一味地纵容,觉得"只要他喜欢就好"."孩子高兴才是最重要的"."这些规矩长大了孩子自然就懂&q ...

  • 没有原则的父母,养不出有规矩的孩子

    最近,有一个视频特别火. 一位父亲,带着两个女儿逛超市,淘气的小女儿故意打掉姐姐手里的东西. 爸爸坚定地让小女儿给姐姐道歉,小女儿执意不肯,爸爸态度坚决,一定要道歉. 无计可施的小女儿开始耍赖,索性躺 ...

  • 静待花开,慢养孩子-才是孩子需要的教育

    我小时候相信自己很笨,因为周边的人都是这样说,最后我也相信了. 他们这样说因为我有一个比我大一岁半的哥,他处处都显得比我聪明,有这样一个近在咫尺的对比,显笨是必然的了! 于是我理直气壮的什么都比别人慢 ...

  • 德国“奇葩”教育理念:再富,也要穷着养孩子?

    众所周知,德国属于世界发达国家之一,人民生活较为富裕.然而,富裕的德国人却信奉"再富也要'穷'孩子". 他们的理由是,娇惯了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长大后会很难适应社会, ...

  • 为什么中国人养孩子这么累? 7大原因,你中几个?

    家庭 以家庭为元素的微平台,致力展现现代家庭写意生活,聚焦家庭理财,家庭保健,家庭关系,家庭教育,生活经验等知识,以亲情网聚生活快乐. 公众号 以前孩子多家长少,整体贫困,家长忙着生计,孩子不好带: ...

  • 养孩子,在这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

    去年的时候,我去深圳出差,顺便去见一个很久没见,但是有十年情谊的朋友. 晚上吃完饭回到酒店,八点多的光景,朋友给我发微信:"换双舒服点的运动鞋,出来,我带你走走去." 我问朋友:& ...

  • 有远见的父母,懂得在这3个方面给孩子自由

    很多父母一听到给孩子自由,就紧张. "给孩子自由,那他还不上天了?" "难道让孩子为所欲为吗?" "没有规矩能行吗,进入社会迟早被教训!" ...

  • 东方时评丨“不养孩子不准离婚”是一种司法进步

    夫妻起诉离婚时都不想要孩子,法院一审判决不许离婚!日前,这样一则案件登上热搜,引发广泛关注.据了解,该案当事人为江苏镇江的一对90后夫妻,双方在夫妻共同财产和共同债务方面没有太大争议,但二人都不愿意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