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作家】刘修銮:“老肯头”二三事 2024-08-02 17:08:07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63】 “老肯头”二三事河南邓州 刘修銮 “肯苦”, 是解放前后我们那里的方言。说哪个人很“肯”,意思是他的生活过分节俭,有东西也舍不得吃、舍不得用。“老肯头”则是“肯”到极限,有吝啬鬼、守财奴的意思。勤俭持家本来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不过,解放前后,由于物质贫乏,生活艰难,过分节俭、吝啬的人也不少见。 乾隆年间,邓县一带流传着一首《老肯头》的歌谣,歌谣起源于城南刁河店,那里有一个财主,家里很有钱,据说有成大车的元宝,他装了几大缸埋在房基底下,一个也不肯花。倒整天让全家人吃糠咽菜,穿的破旧不堪,还成天对人叫穷,人们称之谓“老肯头”。“老肯头” 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天长日久家里人受不了,只好趁他出门偷偷吃好的,但又怕他万一回来碰上,于是想了个办法。吃饭的时候,抓一把芝麻撒在大门口,他回来看见门口撒了一地芝麻,立即蹲下来一粒一粒的捡,等他捡完芝麻,家里的饭也吃完了,有吃不完的,也都藏了起来。有一年,“老肯头”生了病,家里给他请了个大(dai)夫(医生)来看,大夫诊断后对他说:“你的病是缺乏营养,身体亏虚利害,需要吃人参补虚才行。”“老肯头”知道人参贵,坚决不吃。大夫说:“不吃人参,也得用当归、黄芪。”“老肯头”一听更是摆手说:“一样药我都吃不起,这两样药更不行了。”大夫没办法,想了想说:“那我给你说个单方吧,不费啥钱。用干狗屎蘸蜂蜜,吃几天试一试。”“老肯头”一听和大夫商量,能不能把单方中的蜂蜜去掉,大夫一听,转身走了。不久,“老肯头”就死了。“老肯头”虽死了,但这件事却很快传开,有人编成歌谣教小孩们唱:“老肯头,家有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元宝埋在土里边,一家糠菜度中天。老肯头,病在床,请来大夫开药方。人参黄芪他嫌贵,单方狗屎蘸蜂糖。老肯头,又开腔,望着大夫再商量。不用蜂糖只用屎,我就喜欢这个方。”歌谣很快在城南传开了。 宋代范仲淹曾经写有一首《书扇示门人》:“一派青山景色幽,前人田地后人收。后人收得休喜欢,还有收人在后头。”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田地是财富的象征。这首诗是劝人不要执迷不悟,因为财产本身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不要幻想能够永远保住。有时候财产多,说不定还会带来灾难,我们村里二爷就是因为肯苦治家,多买田地,解放后为后代挣来“地主坏分子”的帽子,让后代倍受折磨。二爷生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一生肯苦治家,一家人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村里人都叫他“老肯头”。临近解放时,他家有六七十亩地,用有长工、短工。二爷精通农活,很会用人,长工进他家生活上安排的很好 。自己常年吃些杂粮,但让长工吃麦面,可是在农活上安排的滴水不露,没有你闲的空。有一年用了个小伙子当长工,初春来时精神十足,干起活来唱天舞地,到年底辞工时,像个老绵羊似的走了。我们村南边,有个叫楝树行的一溜宅地,分家时没有分,属于官宅上边出的树。树有两颗长得很粗了,一天二爷要放了自用。我爷当时已经不管家事,我伯虽是当家的,但他整日忙于行医,也不顾这种小事。我六伯看不惯,上前要挡,二爷便以老者身份威胁说:我放棵树,别人都不管,你小子敢上来挡?我六伯说:你是个老者,照应该主持公道,如果我们有错处,你教训即便是打也应该。你明知这是官树,我小弟兄们都有份,你来为你子孙霸占东西,我自然可以站出来说话,如果你真要用,也需找人分清,至少也要征得我们都同意。他自知理亏便罢了。二爷有三个儿子,大儿二儿都在邓县城做生意,二儿未婚早死,大儿娶妻梅氏,生一女小名洋妞,17岁嫁入一个叫杨杰生的人。杨家开石印馆,在县衙当过文书。抗日战争前,大儿患病去世,梅氏跟女儿生活,为家产分割和二爷闹出矛盾。她气公公霸占家产,接连几年到五月麦忙天,去县衙里告他,搅得他们庄稼都收割不成。二爷的小儿子,为人心直,没有他精明算机的心机,他认为这个儿子没大用,常对人说:“两个聪明能干的都早去世,剩下这个板货(方言:即应丢弃的意思。),啥都不中。”所以,家事他一直支撑着。小田他爹死后,家境衰败,变卖土地、宅子度日。此时二爷就买下他家的宅子和地,这也为他家到土改时,划成地主成分积累了条件。1947年腊月,解放军攻开邓县城,成立中共邓北县委,县爱国民主政府和军事指挥部,随即成立了大王集、急滩、裴营、文渠、罗庄五个区委区政府及区中队,接着建立了乡级政权。我村属于二区(裴营)刘关庙乡,乡政府就在我村十瞎子住宅院内,乡长高志成组成贫农协会,秀亭任委员,修辅任务装干事,清少年组成民兵营,掀起革命运动。 革命的对象第一个,就是没收“地主”二爷家的财产。那天,乡政府组织了全乡贫雇农和民兵一大杆子人,浩浩荡荡的进了二爷家,把他们家的人集中到一处,派民兵看管,其他人进屋拿东西,把粮食、衣服和贵重值钱的东西一扫而空,然后,扛的扛,抬的抬,背的背,拿的拿,大摇大摆地走了。二爷眼睁睁看着这些人,恨得要死,气得发抖,他想自己一辈子辛辛苦苦攒下的这一份家业,一眨眼的功夫就被抢空了。他被吓迷了,等人一走完,就急忙跑到西院来,钻到我家喂马的屋里。跳入草仓,蹲在里边,头上用草筛子顶着。那是我有六七岁,到喂马屋看见草筛子动弹,走跟前掀开看,他睁着一双惊恐的眼睛,忙把草筛子抓紧。后来,他们家人四处找他,听我说在马棚里,才把他拉出草仓。撵回了家,但他不言不语,不吃不喝,约有六、七天时间,便辞去人世。土改时,他家又被划成地主坏分子,子孙后代受了几十年的折磨批斗。这真是:富贵眼前浮云,钱财身外流水。生死不能永跟随,何必坚守到底。人生富穷一世,草木荣枯四季。吝啬刻薄落骂名,哪胜乐善好施。——西江月 赞 (0) 相关推荐 界首民间歌谣集之四十一 界首民间歌谣集 搜集整理:应连飞 学大寨 学大寨,赶柳西, 一天才挣一毛七, 东集买西集卖, 一天能挣十几块, 哪有闲心学大寨? (罗存彬 口述) 注:此歌谣流传于1966年至1967年. 家 铺堆 ... 地主家请来的长工,因长得结实被少奶奶看中,殊不知这是悲剧的开始 地主家请来的长工,因长得结实被少奶奶看中,殊不知这是悲剧的开始 《作家新视野》|| 散文天地 · 杨盛龙作品|| 总第634期 本期制作:孟新龙 RECOMMEND 推荐阅读 朦胧血泪仇 文/杨盛龙(湖南) 我们上小学初中时,学校教给我们文化知识,同时经常告诫:要又红又专,不要只埋头学习,不能走"白专道路" ... 【金小说】朱海红丨潘万财 作者简介 朱海红,山西省临猗县人,1974年生,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长篇小说<你是一朵美丽的花>. 文学 潘万财 作者:朱海红 1 民国时候,山西晋南一个叫南庄的村子,有个穷人家的孩 ... 第303期 | 创业中的“半夜鸡叫” 最近网上有一篇文章,有位中国作家被邀请到美国他外孙女的学校讲故事,作家学富五车,讲点什么不好,他偏偏要讲<半夜鸡叫>这个在中国都家喻户晓的故事. 他告诉那些美国小朋友,中国有个叫做周扒皮的 ... 【中州作家】刘修銮:儒医刘鸣西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71] 儒医刘鸣西 河南邓州 刘修銮 刘凤岐,又名刘鸣西,光绪二十三年生(1897年),卒于1968年.是我四伯.他读过私塾,头脑灵活,前半生经商,后 ... 【中州作家】刘修銮:“白字客”闹笑话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57] "白字客"闹笑话 河南邓州 刘修銮 "白字客"是我们那里的方言,意思是爱写或读错别字的人.解放前后的人 ... 【中州作家】刘修銮:民国旧事之三 一桩大案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50] 民国旧事之三一桩大案 河南邓州 刘修銮 我爷有五个儿子和一个闺女,要按亲兄妹来排,闺女排在第二.但那时候,男孩却是按叔伯堂兄弟,一共十三个排在一起 ... 【中州作家】刘修銮: 民国旧事之二“神偷”小田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47] 民国旧事之二"神偷"小田 河南邓州 刘修銮 小田是九爷元德第三个儿子,从小养成偷盗恶习.起初是小偷小摸,后来越偷越胆大,发展 ... 【中州作家】刘修銮:道娃被逼当土匪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44] 道娃被逼当土匪 河南邓州 刘修銮 刘修道,小名叫道娃,是芳魁门的.从小父母双亡,不会种庄稼,几亩地也卖了,只剩下两间草房一片宅子,平时在外捣鼓个小 ... 当代作家:刘文礼《美味南瓜头》入选《中国新世纪文学》大型珍藏版书刊主播:人生如梦 继续添加中..... <中国新世纪文学> 大型珍藏版书刊 邀您一同见证中华诗歌崛起! 点击上面圆形中三角,敬请欣赏 <中国新世纪文学>书刊有奖征稿详情 国家精品文集 入选诗人作家名录 诗坛巨 ... 【中州作家】罗明军:老张与小李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794] 老张与小李 湖北黄陂 罗明军 择一城终老,携一人白首. 老张75岁,小李73岁,他们相濡以沫整整五十年. 从相识.相知.相恋到结合,老 ... 【中州作家】乐悠悠:老土布 中州作家,从文学到美学[No.841] 老土布 河南南阳 乐悠悠 老土布,又称为土布.粗布.棉布.用传统织布机,采用民间手工织布工艺,织造而成. 所谓老,祖祖辈辈的家乡人,穿 ... 李金声 | 退休老校长的二. 三事 "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愉快歌声满天飞--." 悠扬地歌声,娓娓动听.高亢激昂的声波从<商都县金三角社区>活动室传来,响彻了社区的大街小巷,飘荡在社区的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