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后,再无希望
家中的两只猫,都是希望的孩子,却和希望完全不同。它们只有在觅食无果、天寒地冻、深夜无宿时才会回家,而且来去无踪、躲躲闪闪、偷偷摸摸。妈妈常唤他们“野猫”,它们也从来不亲近我们。所以,连个像样子的名字都没有。可是,有这样特征的何止它们,妈妈生了几个孩子,后来都考到外面,工作结婚到了外地,就像野猫一样,很少回家。只是,妈妈不会那么在意她的孩子的这些做法,她认为她的孩子在外打拼都不容易,而她愿作为一个永久的港湾,供她的孩子在“觅食无果、天寒地冻、深夜无宿”时栖息。 两只“野猫”只是希望无数孩子中的两个。在她十一年的猫生中,她生子无数,子孙绵延。而她的孩子大多都被妈妈送养他人。每到这个时候,希望都寻遍房间、院子的每一个角落,日夜嘶叫,直到声竭力尽。她将从外捕捉来的野味放到孩子们经常吃东西地方,等待“贪玩”的孩子出现,直到变味变馊,都不忍吃掉。 每到希望痛失爱子的时候,妈妈总是气氛得很。变味的野味需要她清扫,她怪希望为什么不自己吃掉,而生活所迫使她必须将小猫送出去。每每听到希望的哀号,她总是骂骂咧咧的,我不知道妈妈责骂希望是想掩饰她对希望所作所为的愧疚,还是埋怨生活不易而让她别无选择? 终于,希望被妈妈送人了,妈妈把我的希望送到很远的地方,远到我不敢奢望她能否找到回家的路;远到我想在她的有生之年很难再见到她了。妈妈说,希望总会逮一些令人惊恐的动物回来,比如蛇、鼹鼠、刺猬。每天早上醒来,发现一个这样的小尸体躺在不远的地方,着实让人惊吓不已。久而久之,妈妈觉得希望这样做,是一种不祥的征兆。于是,当机立断把希望送人了。 我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大脑中常常滑过希望与各种动物在深夜中搏斗的画面。我的希望是否受过伤?是否想过放弃?为什么不当场吃了它们?为什么不辞劳苦带回家里,放下野味才去休息?想到这些,我更加不安起来。我的希望,她现在在哪里?她是否还是这般孜孜不倦地付出,却得不到理解? 我悔恨自己对希望照顾太少,更痛惜今生已与她永别了。却又深深自责,如果我能多回家几次,多陪妈妈说说话,让她不必为子女在外的一举一动诚惶诚恐,就像小时候妈妈让我感到安全一样,让妈妈心生安宁,或许这件事情是可以避免的。 现在想来,祥与不祥,哪里是由一只猫来决定的。而这不堪一击的家庭、犹如惊弓之鸟的妈妈,早已在沉重的生活中经不起任何变数,包括一个念头、一个举动。妈妈承受过贫穷,又开始遭受疾病,人际、陋习种种因素联合施压下,早已失去生活的主动权。而希望的所作所为是妈妈唯一有能力早早预防、防范的,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自我保护举措? 我不知道说什么,也不知道做什么,当初给猫猫取的名字,不也是有所寄寓吗?希望,她能否带来希望,这哪里是一只猫的责任。是我让她承载太多,一开始,便是我的错,她今天的遭遇,我又何尝不是她可悲命运的始作俑者呢? 两只“野猫”中的一只,像极了她的妈妈,身上的波纹,头上杂色的纹路……一般人,足以以假乱真,而我知道她不是她,因为她的眼睛里没有与人的亲昵,举止间没有亲近人的打算。她不是她,永远也不是……只记得希望是在还没有断奶的情况下来到了我家,那年,我刚上大学。也就因为这样,她特别依赖我们,让她存活下来的人类便成了她的父母;她需要我们,倚傍在我们身边取暖;久而久之,她身上多了其他猫咪没有的品质,比如,无论是家里的人、还是和希望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猫,都吃过她从外面逮来的“野味”。深夜时分,她总能从外面带回“野味”,竭力嘶叫,直到他人接受了原本属于她的东西,她才能安静下来。她如此善良,她可能以为如此的付出、奉献,让她跻身于人类,而不仅仅是个寄养的动物。她如此信赖人类,给他生命的人类,所以便尽一己之力回馈她认为有恩于她的人。她很少空手回家,很少。 也许,她的不幸遭遇就是因为她选择错误的礼物作为回馈对她有恩的人类。她真的错了吗?她仅仅是一只猫而已,一只用勤劳博取一点存在的小动物而已。 希望走了,那俩偷懒、冷漠的“野猫”还在。可它们从不亲近我们,仅需要我们,妈妈也从没想着要送走她们,她们和我们永远保持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需要时出现,不需要时消失。这两只“野猫”像足了妈妈的孩子们,榨干了妈妈的乳汁,羽翼渐丰时,飞了,远远地飞了。困了、倦了的时候才会想家,想他们的妈妈。 【作者简介】
责任编辑:祁国平 白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