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常用腧穴——梁丘

非主流针灸
传承针灸
学习交流
扫描关注

【穴名释义】

“梁”,指高起之处;“丘”,指山丘。《会元针灸学》有: “梁丘者,是膝梁上起肉如丘,故名梁丘。”别名鹤顶穴、跨骨穴。

【定位取法】

屈膝,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髌底上2寸,与血海相对。简易取穴法:伸展膝盖用力时,筋肉凸出处的凹洼;从膝盖骨上缘外侧端,约3个手指宽的上方即为该穴。

【穴性特点】

该穴是足阳明胃经的郄穴,为胃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阳经郄穴治疗急性痛证”,故梁丘具有很好的和胃止痛、疏经活络之功效。

【主治概要】

1.《针灸大成》: “膝脚腰痛,冷痹不仁,跪难屈伸,足寒,乳肿痈。”《针灸甲乙经》: “膝不能屈伸,不可以行。”《针灸六集》: “鹤膝风,膝头红肿,冷痹伸屈不得,筋急难开。”临床上为治疗膝关节病症的常用穴。

2.梁丘具有很好的和胃止痛的效果,可用于治疗急性胃痛如胃痉挛、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

3.《针灸甲乙经》: “大惊乳痈,梁丘主之。”“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因胃经循行经过乳中,作为胃经的一个重要腧穴,梁丘也可治疗一些乳房疾病。

【临床应用举例】

1.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以关节和关节周围组织非化脓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常伴关节外疾病症状。多侵犯小关节,如手、足及腕关节等,常为对称性,呈慢性进展,可有暂时性缓解。由于多系统损害,血清中可查到自身抗体,故认为本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年龄多在20~40岁,女性多于男性,起病缓慢。开始时,无明显症状,数周或数月后,会出现全身不适、倦怠。并且没有食欲,体重下降,并感到肌肉疼痛。稍后,出现类风湿性关节炎特有的症状。关节受影响时,有红肿、触痛,移动时非常疼痛,并且僵硬,某些人的关节症状还伴有滑囊炎或贫血症,严重者发生关节畸形。

温针灸法:取梁丘及阳陵泉,采用温针灸,连续治疗1周后关节肿痛多可明显缓解。

2.急性胃炎 急性胃炎即胃部的急性炎症。引起急性胃炎的原因多种多样,可由病原微生物及其毒素,如沙门菌属、嗜盐菌感染等;物理性因素,如进食过快或食入过烫、过冷的食物等;化学性因素,如误入强酸、强碱、高浓度的水杨酸盐类、金霉素、氯化铵、大量饮酒等。急性胃炎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不适,食欲下降,恶心呕吐,有时伴腹泻,严重的急性胃炎还会引起呕血、便血等症状。急性胃炎包括4种类型,在日常生活经常遇到的是急性单纯性胃炎。

指压法:将拇指指腹吸定于梁丘穴上,力量由轻渐重,时间10~15分钟。先施一侧,症状缓解不明显者再施另一侧,最后用手掌跟做逆时针摩腹以巩固疗效。

3.急性腹泻 急性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并呈不同程度的稀便,往往伴有肠痉挛所致的腹痛,病程在2个月以内者。根据污染细菌的不同,临床上认为急性腹泻的诱因大致分为急性肠炎、食物中毒和细菌性痢疾3种。此外,有些人在受凉、疲劳、进食过多后也会引起腹泻,但并没有细菌感染,这是由于消化不良所致。

艾灸法:取左侧梁丘穴,将艾绒做成麦粒大小的艾炷,直接置于穴位上,每壮灸至患者感觉发热时拿掉,每次7~9壮,每日1次。

4.胃肠痉挛 胃肠痉挛常常表现为阵发性腹痛加剧或阵发性绞痛。前者常由于炎症及机械性刺激引起,后者则为管道梗阻引起的平滑肌猛烈收缩所致。饭后过早参加运动,或运动前吃得过饱,或喝水过多(特别是冷饮) ,或空腹运动等,都可能引起胃肠痉挛,其疼痛部位多在肚脐周围。宿便刺激也会引起胃肠痉挛,其疼痛部位多在下腹。

毫针刺法:患者取卧位,暴露双膝,选用28号1.5寸不锈钢毫针,垂直刺入梁丘穴1寸左右,得气后,双手同时捻针,行大幅度快速提插捻转泻法,使针感尽量上行,连续行针5分钟,留针30分钟,必要时留针45分钟,留针期间每5分钟行针1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