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是如何在历史上销声匿迹的?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

邺城的辉煌十分短暂,所有的一切,在不久后戛然而止。

了解中国历史的人一定知道,在古代,我国北方有一座规模仅次于长安、洛阳的大都市——邺城

历史上的邺城,曾先后作过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多个朝代的首都,对早先的中国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

但是,这样一座举世瞩目的大都市,为何后来销声匿迹了呢?历史上,不论是长安还是洛阳,都屡经战火,却又获得了重生。只有邺城,完全失去了存在感。这究竟怎么回事?

邺城遗址

1

展开剩余90%

漳河畔的邺城

在今天的太行山腹地,有一条河流分开了河北、河南两省,这条河便是漳河。当年仅次于长安、洛阳的大都市——邺城,便在漳河北岸的临漳县附近。

东周惠王十九年(公元前658年),春秋第一任霸主齐桓公,在“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之后,为了巩固霸业,在漳河边修筑了邺城。到春秋战国之交,此地为魏文侯所控制。

当时,魏文侯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南),派鼎鼎大名的西门豹去治邺。西门豹在邺,整饬吏治、劝课农桑,使这座边境城市一下子繁荣起来

西门豹祠碑

战国后期,邺曾一度归属赵国,并更名为“宁新中”。到秦设郡县之后,改“宁新中”为安阳县——这也是“安阳”这个地名,第一次出现在历史舞台上。

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设魏郡,治邺。终两汉之世,邺城一直是河朔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而在东汉末三国初,邺城迎来了一位大人物——曹操

影视剧里的曹操

2

从曹魏到北齐,逐步走向辉煌

如果说,西门豹是第一个让邺城闻名于世的名人的话,那曹操便是赋予邺城灵魂的人物。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五月,汉献帝封曹操为魏公,建魏国,都邺城。这座邺城(即邺北城),经过曹操的大规模改建,逐渐走向辉煌。在曹丕称帝之后,邺城作为陪都,是当时北方最重要的城市之一。

五胡十六国时期,中原大乱,而邺城却先后作过后赵、冉魏、前燕的都城。在这期间,后赵石虎曾对邺城进行过大规模的扩建,使邺城呈现出比曹魏邺城更辉煌的景象。

邺城考古发掘现场

到东魏天平元年(公元534年),东魏丞相高欢,自洛阳迁都邺城,并修造了邺南城,从此,便形成了南北两城并存的局面。当时的邺城,无论城市面积还是人口的规模,都超过了长安,成为中国北方与洛阳相媲美的大都市。

高欢营建的邺城,其后为北齐政权用作都城。这座邺城(主要是邺南城),专门突出封建帝都的威严礼仪,同时兼顾经济生活实用的需要,分别建设了宫城、内城、外郭城三重城垣,对后来的隋大兴城(唐长安城),以及日本早期都城藤原京的规划、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但是,邺城的辉煌十分短暂,所有的一切,在不久后戛然而止。

出土的北齐邺城佛教造像

3

邺城古都,付之一炬

公元575年,北周武帝大举伐齐,到577年正月,北周军队攻破邺城,追虏高纬、高恒父子,北齐灭亡。当月,周武帝宇文邕下令,撤毁邺城北齐宫殿等建筑。不过,对于邺城的其他建筑,以及邺城的基本格局,宇文邕都没有加以破坏。

三年后,年幼的北周静帝继位,杨坚辅政。屯驻在邺城一带的相州总管尉迟迥不满杨坚的专擅,举兵反叛。当时,赵、魏之士赢粮景从,不数日便聚集了十余万人。同时,宇文胄、石逊等人纷纷起兵响应,赵王、陈王等五王也在长安谋划反叛。

杨坚当机立断,内诛毕王、赵王、越王,外命韦孝宽讨伐尉迟迥。最后,终于将这场政治风云镇压下去。

隋文帝杨坚像

这件事深深地触动了杨坚,所谓“一山不容二虎”,北方长期的东西对峙,形成了长安、邺城两大政治中心。尉迟迥便是以北齐都城邺城为基地,起兵反叛,如果邺城仍在,那“赵魏之士”就随时都可能东山再起。

为了自己的江山长治久安,杨坚下定决心:彻底毁灭邺城。

于是,在斩杀反叛的尉迟迥之后,杨坚下令,将邺城居民全数迁徙到安阳。毁废邺城及其邑居。完成这两步后,杨坚下令:一火而焚之。杨坚的这把火不知烧了多久,但当这把火平息下来的时候,一座历经1200余年的城市,彻底从华北消失了。

邺城博物馆

4

漳河改道,分隔两省

在北齐邺城被焚毁的几个月后,杨坚代周建隋,是为隋文帝。隋朝在原邺地设相州,治安阳。从此,历史上的邺城已经名存实亡,而地方性的中心,则由临漳一带,移到今天的安阳附近。

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宋神宗下诏,废邺而建邺镇。自此,有着1700余年历史的“邺城”,寿终正寝。

细心观察你会发现,邺城与安阳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一点,恐怕对很多研究历史的人来说,都会觉得惊讶。

临漳县七子湖

今天,河北、河南两省之间,隔着一条漳河,安阳属于河南,临漳则属于河北邯郸。当年的邺城,就在临漳县附近,怎么会和漳河南岸的安阳扯上关系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漳河改道了

漳河

历史上,漳河河道在山丘地区一直无变化,东出丰乐镇和讲武城后,常于平原地带泛滥改道。但在清代以前,漳河长期流经古邺城,出邺城之后再转向东北。

明末清初,漳河多次改道,形成了今天的河道。而这条漳河,不仅将临漳、安阳一分为二,还分隔了河北、河南两个省。普通人绝难相信,分属两省的临漳、安阳,在古代竟然会同属邺城管辖……

漳河上的桥,桥两边分属河南、河北

5

邺城:一半在河北一半在河南

在漳河改道之前,邺城、安阳同在漳河南岸,两地互动频繁。

许多人只知道,殷墟位于今天的安阳,却不知安阳这座城市,与古代的邺城联系紧密。

2009年12月27日,安阳举行了西高穴曹操高陵考古发现新闻发布会,一时间,曹操高陵考古发现成为社会及媒体关注的热点。新发现的墓,到底是否为曹操的高陵,众说纷纭,至今仍是大家争论的焦点。

曹操墓考古发掘现场

关于曹操高陵的真假,不在本文探讨之列。但是,曹操高陵在安阳境内这一点,却能让我们捕捉到安阳与邺城之间的联系。

当年,汉献帝封曹操为魏公,建魏国,都邺城。曹操死后,葬在邺城郊外,即今天安阳北至临漳县一带。

一条漳河,因为向南改道,将临漳、安阳分隔开来,也因此,让许多关注过邺城的人产生了疑惑:那座曾经的大都市——邺城,究竟去了哪里?

邺城铜雀台遗址

其实,在杨坚焚毁邺城之后,邺城的书籍、资料、文物,都随着邺城居民迁到了安阳,可以说,安阳在一定程度上是邺城的继承者。只不过,因为今天的安阳在河南,邺城遗址(河北邯郸临漳县附近)在河北,所以才引起了诸多误会。

北齐邺城复原图

但很遗憾,杨坚的那一把火,将邺城一千多年的苦心经营,付之一炬。这座曾与长安、洛阳并驾齐驱的城市,再也没有恢复往日的辉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