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

  本文介绍中国历史在商朝后的朝代,分成西周与东周。本文重心西周东周王畿的部分。
关于东周诸侯国的历史、制度、经济与文化等,详述于春秋时期战国时期
朝代 西周 东周
首都 镐京 洛邑
君主
 -起始君主
 -末任君主
共12位
周武王
周幽王
共25位
周平王
周赧王
起始 约前11世纪
牧野之战
前770年
平王东迁
结束 前771年
犬戎之祸
前256年
秦灭周之战

  绿色为西周疆域。

  绿色为东周疆域。

周朝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王朝,也是最后一个完全施行封建制度的世袭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历时最长的朝代,分为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西周从周武王灭殷商建国并定都镐京(宗周)起,至周幽王亡国止,是中华文明的全盛时期之一。该时期的物质文明及精神文明皆深刻地影响着后世[1]。东周都城为洛邑(今河南洛阳),其时代又可分为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与战国时期(前476年[2]-前221年)。前256年秦昭襄王废黜周赧王,东周亡。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各国,建秦朝[3][4]

周人崛起于周原,在巩固国力后于武王伐纣灭商朝建立西周[1]三监之乱的危机,于周公东征后平定,并且借由大量分封诸侯来稳定东土[1]。西周国力于成康之治时达到颠峰,在昭穆时期持平[1]。共懿孝夷时期国势渐衰,最后发生国人暴动共和行政[1]宣王中兴只是西周的回光返照,宣王后期周室混乱,最后于周幽王发生犬戎之祸,西周亡[1]。东周时,平王东迁使周室核心以成周为主,周室与诸侯作战失败使“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已经一去不返。春秋时期的尊王攘夷运动产生出春秋五霸霸主[3]。到战国时期以下克上事件不断,战国七雄彼此合纵连横。周室最后被秦国废除,七雄最后也由秦所统一[4]

周朝的中央权力为王权,周王是周室的最高权力者,也是诸周族的宗主。由上至下纵切为君臣关系的封建制度,由尖至锥的横切为血源关系的宗法制度,再以礼乐制度井田制巩固整个尖锥,维系周王与诸侯国、官员、国人、野人的关系[5]。春秋中叶后礼乐崩坏,典章制度逐渐瓦解。思想逐渐走向诸子百家[5]

周朝是以周族为代表和主体的华夏族与周边诸族[a]交往、融合的重要时期。自西周实行分封制后,中原华夏族文化同四周的方国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地区性文化[6]。周朝从文字产生到春秋中叶,书面文学逐渐形成,古代散文由句而篇,由简而繁的过程。诗经中的作品显示四言诗日渐成熟[7]。西周青铜器具有朴素、写实的风格,闻名的有《毛公鼎》、《宗周钟》、《散氏盘》、《大盂鼎》、《大克鼎》与《虢季子白盘》等等[8]

目录

  • 1 国号
  • 2 西周历史
    • 2.1 农耕立国
    • 2.2 牧野灭商
    • 2.3 东征与成康之治
    • 2.4 周室中衰
    • 2.5 共和与中兴
    • 2.6 幽王亡国
  • 3 东周历史
    • 3.1 东迁与王权低落
    • 3.2 尊周攘夷
    • 3.3 王畿分裂
    • 3.4 周鼎易秦
  • 4 疆域
  • 5 行政区划
    • 5.1 封建制度
    • 5.2 国野乡遂
    • 5.3 畿服与爵位
  • 6 政治体制
    • 6.1 职官官制
    • 6.2 世官世禄
    • 6.3 宗法制度
    • 6.4 礼乐制度
  • 7 与诸侯国和对外关系
    • 7.1 诸侯国
    • 7.2 方国
  • 8 军事
  • 9 人口
  • 10 经济
    • 10.1 农业
    • 10.2 手工业
    • 10.3 商业
  • 11 文化
    • 11.1 学术思想
    • 11.2 宗教
    • 11.3 文学
    • 11.4 艺术
    • 11.5 科技
  • 12 君主年表
  • 13 参见
  • 14 注释
  • 15 参考文献
    • 15.1 引用
    • 15.2 来源
  • 16 外部链接

国号

“周”的称呼,可能就是商王武乙给予的[9]。周族擅长农耕,于是“周”字卜辞写成“田”,金文写成“上田下口”(金文

[10]。很像是在一大块方形田界的农田中,农作物很茂盛的样子。金文的“口”表示国家政令所出。“周”原是一个发达的农业区的美称[9]

西周历史


中国历史系列条目

史前时代 旧石器时代
中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黄河文明 长江文明
青铜器时代
传说时代
三皇五帝
夏前21世纪–前17世纪
商前17世纪–前11世纪
周前11世纪|前256 西周 前11世纪–前771
东周前770–前256 春秋 前770–前403
战国 前403–前221
秦 前221–前207
西楚 前206–前202
汉前202|220 西汉 前202–9
新 9–23
更始帝 23–25
东汉 25–220
三国220–280 魏220–266 蜀汉221–263 吴229–280
晋266-420 西晋 266–316
东晋317–420 五胡十六国304–439
南北朝420|589 宋420–479 北魏 386–534
齐479–502
梁502–557
后梁555–587
西魏535–557 东魏534–550
陈557-589 北周557–581 北齐550–577
隋 581–619
唐 618–907
武周 690–705
五代十国 907–979 辽(契丹)916–1125
西辽1124-1218
定难军881–982
西夏1038-1227
宋960|1279 北宋960–1127
南宋1127–1279 金1115-1234
大蒙古国 1206–1271
元 1271–1368
北元 1368–1388
明 1368–1644
南明 1644–1662
后金 1616–1636
清 1636–1912
(前中华民国,现中国台湾省) 大陆时期 1912–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至今 (前中华民国,现中国台湾省) 台湾时期 1949至今

中国历史年表

主条目:西周

农耕立国

周族的始祖后稷画像,被尊为农神。

周族是商朝时期活动在陕北黄土高原的部落[b]。据周族传说,其部族起源于姜嫄,始祖为后稷,封于有邰(今陕西武功)[15][11],自后稷至周文王共有十五王[d]。周族时常被戎狄侵扰而搬迁[14]。商朝中期,公刘率周族迁居豳(今陕西旬邑西南),建立城邑与发展农业[24]。到公亶父[c]时,因为犬戎的逼迫[25],约在商王武乙时期迁至渭河周原(今陕西岐山)[26]。周原农耕条件优越,周国稳定的发展起来[27][28]。周国与商朝的关系,可能早在商王武丁(武乙之前)时,双方就有战事[29],最后成为商朝的属国[30][14][31]。公亶父去世后由幼子季历继位,长子太伯与次子仲雍则外奔离周[e][18][11]

周国的拓展是从季历开始。他与太伯、仲雍所建的虞国友好,得以开拓晋南[e]。和任姓挚国通婚,取得商朝属国挚国(今河南平舆)、畴国(今河南鲁山东南)的支持[35][36]。趁商朝国力衰退,“诸夷皆叛”的时机,持续讨伐与商朝为敌的夷狄,向陕南、晋南发展[f]。而小邦周屡次帮大邑商击败戎狄,使商王文丁封季历为“牧师”(类似方伯)。同时文丁深感威胁,最后杀了季历[47][45][46]。季历长子姬昌继位后,商王帝乙为了安抚姬昌就把其妹嫁给他[48][49][50][18]

到了商朝帝辛(即商纣王)初期,九侯(亦称鬼侯)、邘侯(亦称鄂侯)与周侯(即姬昌,后封为西伯)并为商朝三公[51]。九侯、鄂侯因九侯之女事件相继被商纣王杀害,周侯昌也因此事被囚于羑里[g]。周侯昌之后被赎回来,且被商王帝辛授予征伐西方的权力,即西伯昌[h]。西伯昌返国后团结贵族与国人,礼贤下士,共有八虞、二虢等等贤人相助[i]。制定“罪人不孥”与“有亡荒阅”等管制奴隶的法律。避免再与商朝直接冲突,西伯昌采取团结友邦、消灭西方戎国与商朝友邦,完成孤立商朝的方针。西伯昌先排解晋南虞、芮两国的纠纷,维持东向中原的通道。西向击败犬戎[59]。反击密须(今甘肃灵台)的入侵,并并吞之[60],巩固西方。东向消灭黎(即耆,今山西黎城)[61]、邗(即于,今河南沁阳)等国,巩固晋南。最后攻克商朝的大邦崇国(在渭水黄河一带[j]),迁都建丰邑(今陕西长安沣水西)[k]。此时周国誉称“三分天下有其二[65]”,准备大会诸侯进取商都,甚至可能还“受命之年称王”,为周文王[66][67]。但周文王于迁都隔年骤逝,其子姬发继位,号周武王[18][54]

牧野灭商

参见:牧野之战三监

牧野之战击败商王帝辛,完成周代商的周武王

周武王继续文王未尽事业,拜吕尚(即太公望)为师,以周公旦召公奭毕公高荣伯为左右相辅[68]。当时商室混乱,商王帝辛比干、囚箕子微子向太师请教后也准备逃走[69]。商室对外虽然屡战屡胜,但是对淮水东夷人方之战消耗过多国力,构成周国灭商的条件。武王十一年[70],周武王开启武王伐纣,以吕尚为太师,率周六师出兵潼关,与西夷诸侯[l](今甘肃、四川与湖北等地)会师盟津(今河南孟县西南)并誓师,史称盟津之誓[m]。周武王趁商师主力尚与东夷作战之际,率联军东征商朝首都朝歌(今河南淇县)。隔年甲子日[76],周师袭击驻守牧野(今河南新乡)的商军殷八师,此即牧野之战[72]。商朝面对周师的突袭,只能以奴隶组成临时军队迎战。虽然商将蜚廉恶来奋力作战,周师还是击溃并且攻入朝歌,商王帝辛鹿台***而死。商朝灭亡,周朝建立。而后周武王命吕尚与其他四路周师扫荡商朝在东方与南方的方国,成功降伏商朝与其方国[n][18][72][73]

周武王灭商后,在牧野举行告捷礼,在商都举行社祭以安抚、降服殷商贵族。周武王自谦“小国”,征服商朝称是源自天命,并且安抚庞大的商朝遗民属国,告诫须听从周室的命令[77]。周武王于沣水东岸建立镐京(为宗周,今陕西长安沣水东)都城,迁都镐京并举行献俘礼。开始兴建洛邑(为成周,今河南洛阳),期望成为关东的政治、军事都城[78]。为了控制关东,建立封建制度,大封宗室功臣于东方,作为周王室的屏藩。封太公望吕尚于吕(今河南南阳)、周公旦于鲁(今河南鲁山)、召公奭于匽(今河南郾城),吕、鲁、匽三国拱卫洛邑。封管叔鲜于管(今河南管城)[79]蔡叔度于蔡(今河南上蔡)、霍叔处于霍(可能是今河南临汝),是为三监。分割殷商地区为三个地区,朝歌以北为邶,由霍叔监管;朝歌以南为鄘,由蔡叔监管;朝歌以东为卫,由管叔监管。为了安抚商人,封商王帝辛之子武庚于朝歌,仍为殷;复位微子启于微(今山东微山),后迁封至宋(今河南商丘)[80]。分封功臣如檀伯达于河内,司寇苏忿生苏忿生之田(共十二邑,今黄河中游北岸[81])。据说可能有分封历代亡国遗民为二王三恪[o],以团结有势力的外族贵族,史称“兴灭国,继绝世”[82][18][80]。周武王力图安定关东,但是殷商地依旧动荡不安,使他十分焦虑,难以下咽,通宵失眠,周公旦也时常忙碌而忘记进食[88]。周武王在克商后不久去世,由幼子姬诵继位,号周成王[18][73]

东征与成康之治

此时天下初定,周成王尚未成年。掌握大权的大宰周公旦,以安定周室为由以王叔摄政。召公奭管叔鲜蔡叔度等人对周公旦深感不满与忌讳。武庚为了复国,就与管叔鲜、蔡叔度联手,并且号召东方方国奄国(今山东曲阜)、薄姑(今山东博兴)、徐国(今山东滕县东南)、熊盈(嬴姓淮夷)等东夷淮夷诸国发动反周战争,史称三监之乱[80]。周公旦面对叛乱,先取得召公奭的谅解,发布〈大诰〉,与召公奭安定周朝宗室贵族[89]。而后发动周公东征,花费三年时间平乱[90]:周公旦在第一年、第二年平定三监与武庚之乱,第三年东征东方方国。周成王还率军与周公旦一同攻灭奄国(今山东曲阜)[91],最后周公旦攻灭东夷大国薄姑(今山东博兴、临淄)与丰伯(疑似逄国[92]),战争结束[93]。此战周公旦共杀武庚、管叔鲜,放逐蔡叔度,废霍叔处为庶民,消灭奄、蒲姑等东方大国,连徐国也南迁至今江苏泗洪一带。周朝的势力总算稳定下来,疆域从中原扩展到东方与东北方,奠定周朝创业的基础[94][80][95]

周公旦为了稳定周室与加强对东土的掌控力,分封宗室功臣至东方、修建洛邑、建立礼乐制度、完善封建制度[p][18][96],最后还政给周成王[90]。三监之乱后,周公旦依旧封微子启宋国以安抚商人。将参与叛乱的商人与殷商贵族强迁至洛邑,与周民融合。完成周武王的遗愿,洛邑(为成周,今河南洛阳)成为东方政治与军事中心。周成王到洛邑大会诸侯和四夷,史称歧阳之蒐。军事部属方面,在洛邑设成周八师以征讨东夷、淮夷与南蛮,在镐京则有西六师来守卫宗周。分封宗室功臣于东方以掌控战略、经济与交通要道:封周公旦长子伯禽于奄徐旧地建鲁国,都曲阜(今山东曲阜);封太公望吕尚于蒲姑旧地建齐国,都营丘(今山东昌乐);封召公奭长子于遥远的东北建燕国,都蓟(今北京市);封周成王之弟叔虞于夏墟建唐国(后改称晋国),都唐(今山西临汾);封周武王之弟康叔于殷墟建卫国,都朝歌。这五大国的封君与周成王均有密切的亲戚关系,分别负责镇压各地殷商、东夷之民。其中齐、鲁、燕构成周朝对东方的第一防线,卫国掌控商旧都朝歌。还封其他周室诸侯国如蔡叔度之子蔡仲蔡国(今河南上蔡)、霍叔处之子于霍国(今山西霍州)等等,这个武装殖***动一直持续到西周末年[94][96]

周成王亲政后,还是有对外征伐,如令大保伐录国[97]周康王继承其父周成王的事业,得召公奭与毕公高辅佐,采取息民安定的策略[98]。对外以伯懋父(即卫康伯)率殷八师军平定东夷叛乱[99][100]。以盂率兵西伐鬼方夷狄[101]。并且开拓东南如巡狩到九江[102],分封虞侯夨到宜(今江苏丹徒)等[34]。周康王在酆宫(即酆京)大会诸侯,史称“酆宫之朝”。成康时期成为中国历史的黄金时代之一,史称成康之治[18][103]

周室中衰

参见:穆天子传

南征荆楚的周昭王

到了周康王之子周昭王时持续对南方或东南扩张,例如征伐郐国[104]、虎方[105][q]。并且两次大规模南征,拓展到汉水流域,与荆楚[r]发生冲突[103]。第一次南征是十六年,周昭王渡过汉水南征荆楚,最后战胜[110][s]。从《𤞷驭簋》[111]与《过伯簋》[112]也得知,有南国入侵周土,周昭王率军讨伐荆楚,最后降伏南夷、东夷诸国,约二十六邦[113],获得大量的铜[112][111]。第二次南征是十九年,但是周昭王渡汉水时遇难,并且丧失周六师[114]。有说法是周昭王带祭公渡汉水时,因梁败(可能遇袭使浮桥败坏[106])而溺死[115]。另一说是乘当地人提供的胶船,渡河时胶船解体而溺死[116]。这两种说法最后都由辛游靡取周昭王遗体北返。总之,这次战争激烈,周六师均败。昭王之死不是偶然事件,后来周人都不愿再说此事[103],到春秋时期还被齐国作为宣战楚国的借口[117]。至于南征对象是否是楚国,现今学者也有许多见解[t]。周师北返后,其子姬满继位,即周穆王。周朝中后期,采取安抚荆楚与册封“汉阳诸姬”等诸侯国来巩固南方[122]

周穆王的在位时间是西周最长的。他好大喜功,向四方征战不休。例如命令毛公班兼管淮水繁(繁阳,今河南新蔡北)、蜀(疑是今安徽合肥西蜀山)、巢(今安徽桐城南)等地,率吴伯、吕伯伐东国狷戎,三年平定[123]。当淮夷入侵周土时,命伯雍父率成周师氏,抵御淮夷入侵[u]。另有南征扬越至九江的事迹[124]。从《今本竹书纪年》得知周穆王可能有征伐犬戎徐国的事迹。一开始周穆王封徐子为伯。在十二年率毛公班、共公利、逄公固率军西征犬戎[125]。但徐国于隔年袭击洛水一带,周穆王与造父紧急返师[126]。最后率楚国攻克徐国[127]。十七年周穆王二度西征犬戎,迁戎于太原[128]。这些事演变成《穆天子传[129]徐偃王[130]及赵国始祖造父[131]的传说[132][v]。昭穆时期,周朝屡次对四方动武。周穆王不听祭公谋父的怀柔之策而伐犬戎,只获得四白狼四白鹿而归,西方各族荒服不至[134],戎狄不减反兴[122][103]

周室从周共王开始国势渐衰。懿孝夷王三代,周朝对外与四周方国陷入长期战争。周懿王时,南夷(即淮夷)的卢、虎会合杞国、舟夷等方国入侵周朝东土,周懿王命师俗与史密分别率齐国莱国军队合攻长必之地,平定乱事[135]。史书也称周懿王时,王室衰退戎狄交侵[136]。周夷王时因为荒服不朝,派虢公率六师伐太原之戎[137]。王室内部及王室与诸侯间也加剧对立。周懿王时王室威信不再[138]。懿王去世后,太子姬燮被王叔姬辟方夺取王位,号周孝王。周孝王非子饲养马匹大盛,最后封非子于秦邑(今甘肃清水)[139]。周孝王不久去世,周懿王之子姬燮虽有身疾[140],仍受诸侯拥立,号周夷王。周夷王继位之初,不敢认为周王的地位比诸侯还大,而后听从纪侯密报,烹杀疑似荒淫的齐哀公[141][142]。齐哀公之弟静被立为齐胡公后,避纪侯迁都于薄姑(齐国旧都营丘西北五十里)[143]。经济方面,由于过度分封,贵族势力膨胀,时常争夺交换土地,“田里不鬻”,井田制开始崩溃,社会动荡不安[w][145][144]

共和与中兴

宗周钟纪录周厉王征服南方濮国、东南诸国臣服的事迹[146],另一说是周昭王时期作品[147]国立故宫博物院馆藏。

周厉王时,东方淮夷侵入伊水、洛水一带,逼近成周,而西北𤞤狁直逼镐京周围[148][149]。周厉王连年抵御外族,虽然在征服南方濮国获得大胜,获得东南诸国臣服[150],但周朝国力逐渐匮乏[x]。内政方面,周厉王不听周定公召穆公的劝阻,任用荣夷公,推行“专利”政策,收归山泽之利,不开放给国人使用。为了压制国人不满,推行“弭谤”政策,命卫巫监视,有谤王者即加杀戮。以至于行人来往,只能以目光、眼神来示意。最后镐京爆发国人暴动(或称彘之乱),周厉王出奔到彘(今山西霍州)。周室由掌政大臣管理,太子姬静由召穆公保护[152],史称共和行政[y]共和元年即前841年,中国历史从这一年开始有了明确而且连续不断的帝王纪年。前828年,周厉王去世,太子姬静即位,号周宣王[145]

周宣王前期励精图治。政治上任用大臣辅佐朝政,修建宫殿[163]。命仲山甫齐国筑城来加强防备[164][165]。九年在成周洛邑(今河南洛阳)大会诸侯[166][167]。军事上任用将领与诸侯,讨伐四周方国异族。命召穆公率齐国、纪国与莱国等军伐淮夷胜利[z]。并派尹吉甫管理成周到淮夷一带的财政。如果淮夷不听话,还可用军队压制[aa]。还有派南仲皇父率六师伐徐国[172],派方叔伐荆楚[173]。对外战事又以反攻𤞤狁最为重要。五年,周宣王率尹吉甫亲征𤞤狁会战于彭衙(今陕西白水东北[174][171],命南仲皇父至朔方筑城御敌[175]。十二年派虢宣公伐𤞤狁于洛水[176]。虢宣公可能还派秦庄公于洛水一带追击[ab]。又分封诸侯,周室灭谢国后,封申伯于谢(今河南南阳),建南申国[179],与吕国成为周室南方的重镇。前806年周宣王封其弟友于郑(今陕西省华县),建立郑国[180]。西周的国力得到短暂恢复,史称宣王中兴[145]

周宣王后期对外屡战屡败,且改动周公制度,干涉诸侯继承[170]。战事方面,周室征伐太原之戎、条戎与奔戎(今山西夏县西南)惨败,只有对申戎(即西申国)获胜[181][182]。但又被姜戎击败于千亩[183][184]。在制度方面,从《国语·周语上》得知有“不藉千亩”、“料民于太原”与“立戏伐鲁”。共和年间,大量公田被贵族私占(藉田礼废)。所以周宣王宣布废除藉礼,承认公田私有化,改行按亩征收实物的“彻”制。由于废除周公的制度,虢文公表达抗议[185]。由于南国之师全军覆没,战事频频导致人口流动,周宣王不听仲山甫劝谏,于太原清算人口来补充军队损失[186]。“立戏伐鲁”的作法,动摇嫡长子继承制。周宣王以个人喜好,废除鲁武公的长子括改立少子戏为继承人,使鲁国内乱,最后派兵平定乱事[ac]。关于周宣王的死因,也带有神话的成分。总之,前782年周宣王去世,其子姬宫湦继位,号周幽王[145][170]

幽王亡国

参见:犬戎之祸

周幽王时期,周室走向瓦解崩溃。虢石父(皇父)受周幽王重用执政,但是他好利贪污,还将搜刮的财富运往向邑(今河南济源),国人皆怨[187][188]。二年关中发生地震、山崩和旱灾,国人认为这是掌权者乱政导致的,连伯阳父都说“周将亡矣”[189]郑桓公听从伯阳父的建议,将族人东迁至东虢国(今河南荥阳)与郐国(今河南新郑西北)之间,准备重建郑国[ad]。虢石父攻灭焦国(今河南陕县),准备东迁西虢国[191]。当时西戎屡侵周土,伯士于伐六济之戎战败而死,秦襄公之兄伯父于犬丘(今甘肃礼县)抵御西戎战败被掳[192][193]

周幽王废立太子之事,将西周推入深渊。周幽王讨伐褒国而获得褒姒[194],周幽王十分宠爱她[ae]。周幽王废正后西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为后及其子伯服为太子,宜臼只能投奔西申国(推测为今陕西郿县[196][197][198]申侯联合鄫国西戎拥护宜臼,周幽王也在隔年出兵伐西申国[199]。最后申鄫引西戎、犬戎击败周幽王[200][201][202]。前771年镐京陷,犬戎於戏地骊山(今陕西临潼东[203])杀周幽王、太子伯服与郑桓公,俘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归[204][205],史称犬戎之祸西周[193][206]。战乱期间,王室贵族纷纷埋象征权力的鼎、簋、盘等铜器后东逃东土[190]

东周历史

主条目:东周

东迁与王权低落

秦公镈纪载秦襄公秦宪公等四代世系,以及秦襄公受周王赏宅受国之功,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馆藏。

周幽王被杀后,进入东周时期。前770年申侯、鄫侯[202]许文公郑武公等诸侯立宜臼为王,即周平王虢公翰可能以周平王称王不正为由,于携(今陕西西安北)立王子余臣为王,史称周携王[af]。二王分立的局面,直到前750年晋文侯攻杀周携王而止[211][212]。周平王基于某种原因[ag],在晋文侯郑武公秦襄公护送下东迁到成周洛邑[222],史称平王东迁。时任西垂大夫的秦襄公早在犬戎之祸就从秦邑(今甘肃礼县西北)举兵抗敌,并与晋文侯有护送之功。周平王就把岐周之地封给秦襄公(秦襄公成为诸侯,建秦国),将汾水之地给予晋文侯[223]。秦襄公、秦文公先后力战犬戎,最后收复岐周之地,并将岐东地区归还给周室[224]

东周可分为春秋时期战国时期,中国进入诸侯争霸的时代,周王威严扫地,仅有天下共主的虚名[225]。此时周室丧失西半部王畿,土地、人口都大为缩减。平王东迁后,还需要郑国卫国晋国等诸侯供给粮食。而郑伯掌控王政大权,屡次挑战周室威严。周平王时,先后由郑武公郑庄公父子担任卿士,掌握王政大权。然而到郑庄公时,郑伯只关心郑国事务,对周室漠不关心。周平王感到不满,有意起用虢公忌父来分化郑庄公大权,引起郑庄公强烈不满。周平王为了平息,于前720年以王子狐入郑为人质,郑国也派公子忽入周为人质,史称周郑交质。《左传》认为周郑互质,贬低了周室威严,是“礼崩乐坏”的缩影[226][227]

到了周桓王时,周王有意摆脱郑庄公的控制,打算起用虢公忌父执政。而郑庄公就收割温地的麦和成周的禾以威胁周室,激怒了周桓王[226]。前717年郑庄公入朝,周桓王就不以礼接待郑庄公。郑庄公对周桓王更加不满,与鲁国交换领土时就不禀告周王。前706年周桓王罢免郑庄公卿士的职位。郑庄公大怒,不朝见周桓王。周桓王就命虢公林父周公黑肩率蔡国、卫国与陈国等诸侯联军攻郑国。但联军被郑军击败,周桓王更被郑将祝聃射中受伤,史称𦈡葛之战。此战使郑国成为春秋初期的强国,史称“庄公小霸”。而周天子对诸侯已经失去控制,“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已经一去不返[228][227]

尊周攘夷

春秋时期诸侯分布图。

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以及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战争。谁战胜就召开盟会,强迫诸侯国认他为霸主。前720年,齐国齐僖公与郑庄公结盟于石门,为诸侯间互相结盟的开始。前717年,齐僖公又与鲁隐公结盟于艾。其后十数年间齐僖公先后主持多国会盟,平定诸国,成就僖公小霸。然而东周诸侯互相攻打,外又有楚国、狄戎等四方夷狄入侵华夏。诸侯需要团结一致,才不会被各个击破[229]。齐国管仲辅佐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外平夷狄,内制诸侯,让诸侯尊王。联合九国诸侯抵御楚成王北伐,至此东周粗安。齐桓公之后,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先后崛起,《史记》称春秋五霸[228][230]

周王室方面,周庄王时发生周公黑肩之乱。周公黑肩打算杀周庄王,改立庄王弟王子克。周公黑肩最后被周庄王与辛伯所杀,王子克奔南燕(河南延津)。周惠王时,发生五大夫作乱(共有𫇭国、边伯、石速、詹父与子禽祝跪等人),五大夫立王子颓为周天子,周惠王奔温(今河南温县南)。最后仰赖郑厉公虢公丑协助平乱,郑国获得虎牢(今河南荥阳)以东的土地。周惠王对齐桓公十分忌讳,不愿赐与霸主称号,反而命楚成王得以征讨南方不服之国(成为霸主)。晚年宠爱幼子王子带,欲立为嗣,约郑国联楚国、晋国以成此事,但此时齐桓公称霸天下,与诸侯会盟力挺太子。周惠王驾崩后,太子即位为周襄王,并封齐桓公为霸主[228][230]

周襄王欲伐郑国,听从王子带建议,娶狄人女隗氏为隗后,取得狄兵伐郑。事成后因王子带与隗后私通而黜后[231]。意图篡位的王子带就于前636年引伊雒之戎等等狄人击败周襄王,占领成周。晋文公为了成就霸业,在前635年出兵灭王子带,迎接周襄王返回成周复位[232]。前632年,晋文公居然召周襄王到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会盟,周室权威尽失[233]。周襄王为了连秦制晋,以秦穆公称霸西戎为由,命他为西方诸侯之伯(成为霸主),最后使晋秦相争。周襄王去世时,王畿已缩小,周室无钱安葬襄王。而诸侯国以晋国为首,联合秦国、齐国对抗楚国[228][234]

周定王时,晋国衰退,楚庄王击败中原诸侯国,称霸天下。前606年周定王元年,楚庄王征伐陆浑之戎,进军到成周洛邑的南郊,问鼎中原。周定王派王孙满出使楚军,楚庄王询问周朝国宝九鼎大小轻重,欲逼周室投降。王孙满以有德者方能取天下辞退楚庄王,楚庄王不敢取代周朝导致天下诸侯围攻,便受封霸主称号撤兵回国[235]。春秋后期,晋国与楚国南北对峙,晋国拉拢东南吴国牵制楚国[236]。吴国屡次威胁楚国后,楚国拉拢越国以牵制吴国。这使得东南吴越相继兴起。前482年,吴王夫差在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会盟诸侯,与晋国争霸获胜,受周敬王使者封为霸主。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国后,马上北上与齐国、晋国等诸侯会盟徐州(今山东滕县南),经周元王派使封为霸主[237][238]。春秋末年,周王室控制的地区只等同于一个弱小的诸侯国,仅在名义上保留周朝最高权力者的地位[239]

王畿分裂

战国时期诸侯分布图。

东周到了战国时期,以下克上事件不断。诸侯本身的权力与地位,也被内部卿大夫、士等贵族与高级官员给威胁[239]。例如周威烈王时晋国领土被韩虔赵籍魏斯等三卿瓜分,建韩国赵国魏国等国,史称三家分晋[240]。前386年周安王封齐国大夫田和为齐侯,即田齐,史称田氏代齐[241]。连周室也陷入世卿单氏掌控,史称单氏取周[242]。春秋末年,周王室由姬姓刘氏和姬姓单氏为卿士,刘氏为周顷王之子刘康公的后裔,属于王室近亲;单氏为西周初年由周族首领一支单公[243]的后代,属于王室远亲[244]周景王的太子寿早死,改立王子猛为太子,却宠爱庶长子王子朝。前520年四月,周景王临死前嘱咐宾孟要扶立王子朝,然而卿士刘献公单穆公依旧立王子猛为周悼王。不久,王子朝得到毛伯得尹文公召庄公的支持,击败周悼王,占领周王畿,史称王子朝之乱[245]。周悼王去世后,晋国扶持周敬王对抗王子朝,形成东王周敬王与西王王子朝分据王畿。前516年,晋国卿士赵鞅大合诸侯,出兵支持周敬王,周王畿再度统一,刘单二氏的权势更重。而刘氏因为与晋国范氏亲密,赵鞅在击败范氏后迫使周王杀刘氏谋臣苌弘,至此刘氏衰退[246]周贞定王时刘氏灭亡[247],单氏独秉周政,成为王畿内唯一的大族[228]

战国初期,前344年魏惠王称王。这是战国时期诸侯国国君第一个称王,表示形式上周王室最高权力的地位已不再存在[248]。楚(春秋已称王)、魏、齐、燕、韩、赵、秦等七国陆续称王,史称战国七雄,周天子反而还要恭祝诸君称王。前370年,齐威王朝见周烈王,使齐威王贤名更盛。前364年,秦献公于石门山之役大败魏军,诸侯震动,周显王亦祝贺“献公称伯”[249]。齐秦先后击败魏国,局势演变成秦齐争霸,秦昭王齐湣王还自封东西二帝[228][250]。而周王畿分裂成东西两周,周天子成为无地

(0)

相关推荐

  • 【杂谈】周朝失落的二十一年

    两周之交发生过中国历史上很重要的一件事,叫平王东迁.一般情况下,我们理解的平王东迁是因为周幽王荒淫无道,宠幸褒姒,废长立幼,导致废太子宜臼的外公申侯联合犬戎攻破西周都城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宜臼被 ...

  • 《大秦赋》发生在东周,为什么有秦国先灭东周,再灭西周呢?

    作者:鲁速 配图:鲁速 / 编辑:清懿 <大秦赋>正在热播中,仅仅四天,<大秦赋>的豆瓣评分就到了8.5分,可见观众对于该电视剧的认可,当然评分会随着电视剧的播放发生变化,但至 ...

  • 《大秦赋》中周天子,曾经坐拥天下,混到蜗居河南,到底怎么回事

    曾经不怒自威的周天子 热播剧<大秦赋>中,公子异人出兵灭掉了西周君,吕不韦又出兵灭掉了东周君.那么周为何有西周君.东周君两个国君?昔日强大的周王室又何以沦落至此? 两个可怜的老头儿 一.平 ...

  • 西周的历史其实很简单。

    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从周武王传至周幽王,共经历十一代代十二王,前后经过了二百七十五年左右. 话说商朝晚期,商纣王宠幸妖姬妲己,滥用酷刑,为了供自己和妲己玩乐,丝 ...

  • 周朝历史人物——南宫适(西周著名贤者、重臣)

    南宫适(生卒年不详),又称南宫子,西周著名贤者.重臣.所谓"文王四友南宫子",依照史籍<史记·周本纪>的师古注,指的就是南宫适.据考证,南宫适是周文王四友之一,武王兴周 ...

  • 周朝历史人物——周康王姬钊(西周王朝第三代国王)

    周康王周成王之子,姓姬,名钊,为西周王朝第三代国王.当成王将崩之时,担心太子钊不胜任,乃命召公.毕公率诸侯以相太子而立之.康王即位之初,在召公.毕公辅佐之下,遍告诸侯,申之以文.武之业,继续推行成王的 ...

  • 周朝历史人物——周成王姬诵(周朝帝王)

    中国周朝第二代王.周文王之孙,周武王之子.姬姓,名诵.成王年幼即位,不能执掌政事.其叔父周公旦(武王弟)为避免各诸侯反叛,便自己摄政当国,安定大局.管叔.蔡叔不信任周公,挟殷商后代武庚一起作乱反叛,周 ...

  • 周朝历史人物——姜子牙(中国商末周初兵学奠基人)

    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别号飞熊.商朝末年人. 其先祖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从其封姓,故以吕为氏.出生地主要 ...

  • 周朝历史人物——周武王姬发(周朝帝王)

    周武王,中国周代第一代王.姬姓,名发,周文王次子.他继承父亲遗志,于公元前11世纪消灭殷商朝,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了西周王朝,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代名君. 周原为商朝地处西陲的一 ...

  • 周朝历史人物——周公旦

    姬旦(?-前1105年)史称周公.姬昌的第四子,姬发同母弟,即周公旦.武王死后,子成王年幼,不能管理国家,由姬旦辅政当国.七年之后,还政成王.史称"周公摄政".周公摄政后,管叔.蔡 ...

  • 青铜器的断代和分期6——周朝早期青铜器

    西周早期,是武王至昭王时期,即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周昭王时期.这也是周朝统治力极为强大的时期.这个时候就有很多著名的铜器,例如,天亡簋.利簋.何尊.小臣单觯.保卣等等.西周早期没有新出的器型,基本 ...

  • 青铜器的断代和分期7——周朝中期青铜器

    西周中期,指的是穆王到夷王时期,也就是穆王.共王.懿王.孝王.夷王时期,这个时候王道逐渐衰微,诸侯的势力开始膨胀,国家财力捉襟见肘.青铜器也呈现出极大的变化,特别是穆王时代,和西周早期有很大区别. 从 ...

  • 为什么周朝可以有800年江山,而其他朝代不能?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周亦为"华夏"一词的创造者与最初指代.周朝共传30代37王,共计约791年,另一说是868年,两者相差近一百年,问题在 ...

  • 周平王东迁后,周朝为什么还能坚持500多年呢?

    公元前1046年,经过牧野之战,周武王姬发消灭商朝,建立周朝,史称西周.到了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杀死,西周灭亡了.公元前770年,申侯和其它一些诸侯立周平王(宜臼)为国王,周平王将京都从宗周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