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全世界揪心的14分钟!从昏厥到苏醒,让埃里克森起死回生的心肺复苏了解一下
欧洲杯开赛,在丹麦VS芬兰比赛中,出现了让全世界感到震惊的一幕:丹麦中场核心队员埃里克森在在接队友界外球时,突然倒地失去意识。
随后队医迅速进场对埃里克森进行急救。幸运的是,在丹麦球员、队医、球场急救人员的通力救助下,埃里克森起死回生。在这让全世界揪心的14分钟里,心脏复苏术又一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足球并不能算竞技体育里最危险的一项运动,但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心脏骤停和猝死时常发生在赛场上——据相关数据统计,从2004年到2017年,在赛场上猝死的人数就高达628人。
在患者出现症状之后的4分之内,被称为救治的黄金时间。在对患者进行检查并且确认心脏呼吸骤停之后,急救人员应该首先对患者进行胸外按压,之后进行AED除颤。
上海长海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马丽萍介绍,心源性猝死若得不到及时救治,4到6分钟脑细胞就会开始出现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在心源性猝死的抢救中有“黄金4分钟”之说。作为第一目击者尽快识别和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CPR)是病人存活的关键。
“CPR应该是生活必备技能,您的援手可以使得心源性猝死病人增加2到3倍生存机会。”马丽萍说。
那么面对身前的人突然倒下,我们能做什么?
作为第一目击者,首先应确认现场环境安全(您不能在马路中间救人),然后拍打病人双肩并大声呼喊“你怎么了?”
如果病人无反应,应立即呼叫其他人帮助拨打120,并要求携带自动体外除颤仪(AED)。
之后检查病人是否有呼吸,如果无呼吸或呼吸极慢仅为喘息,立即开始就地抢救,这个检查时间应在10秒内完成。
立即将病人平放在硬质的地板上,施救者跪于病人一侧,双手叠加,手掌放在病人胸部正中的两乳头之间的胸骨上,借助上半身的重量,垂直向下用力,双上臂肘关节不要弯曲。
压下后使得胸廓下移5到6厘米,然后让胸廓完全回弹,保证压下与回弹时间基本相同。按压速度每分钟100-120次,减少按压停顿,停顿时间不能超过10秒钟。
如果您接受过CPR的培训,可以按压30次后,将病人头部后仰,打开气道,捏紧鼻孔,用嘴包住病人的嘴,匀速向内吹气2次,之后再次开始胸外按压。
以30次胸外按压,给2次人工通气的比例周而复始地进行CPR,直到专业救援人员到达。
尽早除颤
AED是现场急救的除颤仪,简单、易于操作,非专业人员稍加培训即可使用。一旦获取AED,立即按照AED语音提示进行除颤。
打开电源,贴电极片在病人胸壁上(按电极片上图片显示部位贴放),之后AED会自动分析心律,此时所有人都不要碰触病人,分析后如果语音提示除颤,则再次提醒所有人不要碰触病人,按下除颤键完成除颤。除颤后立即开始CPR。
如果语音提示不需要除颤,则立即开始CPR。AED每2分钟分析一次心律,判断是否需要除颤,在分析或除颤后继续CPR,直到专业救援人员到达。
在生活中,关注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在马丽萍看来,生活中大部分猝死有迹可循,是可以预防的。
心源性猝死者常常生前就有基础心脏病,或一些隐匿的心脏问题。
预防猝死请牢记:一查、二诊、三习惯、不骄不躁保健康。
1.一查,即定期体格检查。定期体检可以在无症状时早发现部分疾病,但体检并不能发现所有病症。体检正常,不代表不会猝死。
2.二诊,即身体不适时不要硬撑,及时就诊。尤其是活动或劳累后出现胸闷、胸痛或腹痛等,休息后好转的人;明显心慌,伴头晕或双眼发黑的人;突发短暂意识丧失,很快恢复的人;不明原因疲乏的人。这些人群都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3.三习惯,即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避免暴饮暴食,保持情绪稳定,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度运动,做到劳逸结合。如压力过大、持续熬夜、缺乏锻炼、吸烟、过量嗜酒,过度兴奋或悲伤等均可能诱发猝死。
4.不骄不躁保健康,重要的是一个“稳”字,特别要重视预防运动性猝死。为了健康的身体,我们需要运动,但必须要科学运动,保持良好心态,才能保证健康生活。
健身运动前,要认识自身的身体状态,运动应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运动中出现不适症状如心慌、头晕、头痛、胸闷、胸痛、腹痛等应立即停止运动并休息。
运动前保证热身,运动后做缓冲动作如拉伸等。
遇感冒、腹泻等要休息,不要运动。
对于进行高强度长时程的运动,在运动前需要进行心血管疾病筛查。
适度运动有利身体健康,但过量运动很危险,对一般人来说最大运动心率=(220-年龄)×0.8。
编辑:李晨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