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俊良:农民诗人的乡情泥韵 /金和耀诗词的价值取向

农民诗人的乡情泥韵

/金和耀诗词的价值取向

何俊良

农民,应该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然而,在当代中国,不管你务没务过农,只要户籍在农村,无论你实际从事何种职业,造就了何种影响,都要美其名曰“农民XXX”。“农民诗人”的称谓,与“农民作家”、“农民工”、“农民企业家”等等一样,“农民”表明的是身份,中心词表明的是实际职业或额外成就。这实在是一种贬中寓褒的封号,农民的辛酸和不容易尽在不言中。尽管中央的惠农政策一年年力度加大,但是,固守土地的农民依然无法仅以耕种步入小康行列。于是天南海北的民工潮、民商潮涌过来涌过去,“天翻地覆慨而慷”。地少人多的邵东,半工半农、半商半农、全脱务工经商者更是犹如过江之鲫。金和耀就是邵东一位半商半农、耕读传家的“农民诗人”。由于他之所谓经商不过是开个小店、赶赶乡场之类,即便是“南北东西如蓬转”,但无论到哪里都依然是贴近农村农民农业,因此他的思想感情饱含农民情结,他的诗词作品较多反映了新时代农民的喜怒哀乐,他的作品价值取向无论是选材还是艺术表现手法无不倾斜于乡情泥韵。

一、农民之喜

朔风怒号,春意农家闹。礼炮烟花争闪耀。老汉开怀大笑。  旧房装饰一新,空调电脑花芬。满崽中山报捷,二儿硕士回村。(《醉东风·农家乐》)

这阕词描绘的是老农欢度春节的场景。尽管自然界北风呼啸,但是老农家里却是春意盎然。礼炮烟花竞相开放,庆贺佳节来临。老农为甚开怀大笑?不光是老房子装修得焕然一新,空调电脑鲜花拥进了家门,还有更令人高兴的事,就是小儿子、二儿子都学业有成。作品提供了相当丰富的当代农村信息,也透露了作者耕读传家、喜儿成龙的传统文士情结。

我本农家子,

天生却爱诗。

心高难入俗,

命薄不逢时。

噙泪凝函语,

呼儿摆酒卮。

欣蒙师友掖,

喜沐夕阳辉。

(《喜收到中华诗词学会入会通知》)

这首五律表达的是作者作为一位农民,却被国家级诗词组织吸纳为会员的高兴心情。“心高难入俗,命薄不逢时”的感叹,有种未能跳出农门的纠结,但“噙泪凝函语,呼儿摆酒卮”却峰回路转,将喜极流泪,与家人共享成就的情景刻画得栩栩如生。该诗透露的隐情是,不被大多数人看好的农民身份,作者无法摆脱,但是,自己的艺术天赋却能在诗词这一高雅的殿堂绽放鲜花,尽管姗姗来迟,却不再是孤芳自赏了。由此可知,农民的荣誉感、农民的快心事,在解决了温饱问题后,倾斜的同样是精神层面价值的提升。

两颊漾红云,秀发凝朝露。竹笋香菇木耳肥,瓜硕豆儿鼓。  宾馆大厨迎,村巷妪翁顾。一路春风一路歌,蝶绕摩托舞。(《卜算子·山姑卖菜》)

这阕小令借一青春、朝气、知识化山姑形象,再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物阜民丰的场景。抓住具有时代特色的年轻女性农民典型形象,风姿绰约地表现了农民尤其是青年农民扎根农村畅销农产品的喜悦。

酷暑期间雨点声,尤如甘澍润人心。清清爽爽飘神韵,雅雅悠悠涤俗尘。  蛙儿跳,蝉儿鸣,禾苗更是乐津津。稚孙檐下把瓜数,又有十条爬上棚。(《鹧鸪天·暑日喜雨》)

该词“稚孙檐下把瓜数,又有十条爬上棚”抓住特定细节,别开生面地表现了农民喜雨的心理,鲜活地再现了农民对风调雨顺的喜悦。

秋爽风清漫小溪,菊香扑鼻荡金漪。隆隆马达歌声脆,谷雨潇潇乐日晖。   农妇刈,老头追,村姑喂稻快如飞。稚儿腾跃禾田里,拾穗捕蛾涕染泥。(《鹧鸪天·打禾》)

无论是激烈场景的白描,还是优雅童趣之刻画,此词传神地再现了农民面对丰收年景的喜悦。

纵观农民诗人金和耀笔下的农民之喜,它不是喜剧式的“将丑陋的东西拼凑起来给人看”,而是将美好的东西优雅起来给人欣赏。它以鲜活的原生语言、独特的切入视角、朴素的底层情结,得以新人耳目的艺术表现。和耀一介农夫,却有如此艺术造诣,该当浮一大白矣!

二、农民之怒

《论语·阳货》云“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兴:联想;观:观察;群:合群;怨:怨恨。指的是诗的四种社会功能。传统诗词对抒情的基本审美要求是“温柔敦厚”,是“怨而不怒,哀而不伤”,是“含蓄藴藉”。而外国文学津津乐道的是“愤怒出诗人”。作为中国农民的金和耀,显然受中华传统诗词熏陶至深,因此,他的诗集中愤怒之作寥若晨星。农民天性善良,也可以说普遍有点胆小怕事,如果不是极度不满,往往打落牙齿往肚里吞。如和耀因为已婚,虽然考上了大学,并且通过了政审、体检,却依然没有接到大学入学通知书,其悲愤可想而知。但他“问君余怒,是否存销路?既气又悲尤乏趣,与泪天天为伍。   一生希望豪情,十年磨剑光阴。明日泛舟商海,管它祸福浮沉。”(《清平乐·大学梦彻底破灭了》)“怒”得令人心酸啊!不和当权者针尖对麦芒,而是托地跳出圈外另谋出路,这就是普遍情形下的农民之怒!

谁解如今开店难,年年换证叠如山,名目繁多无数项,强抢!七敲八勒几千元。    生意萧条望好转,空盼。分分角角似金丸。商海飘零头白也,回罢!半肩行李转乡关。(《定风波·换证》)

农民死守土地解决温饱都难,改革开放解开了套在农民脚上的绳索,农闲外出打工、经商或干脆逃离土地漂泊天涯,便成为当代农民求生存、谋发展的重要选择。和耀外出经商开店多年,撒开了脚丫子,却不时被有关部门勒庝了脖子。“年年换证叠如山,名目繁多无数项”、“七敲八勒几千元”,难免怒吼一声“强抢!”而后又能怎样呢?“半肩行李转乡关”,回归土地的怀抱,无论它是肥沃还是贫瘠,总算有个归宿地吧。农民之怒,就这样消散在对土地的眷恋与依赖间。一阕小令,将半农半商、患得患失的小农形象勾勒得何其传神!

一个投身时代潮流张帆举棹的人,他的个人经历也就是时代的一个缩影。他为一己之痛怒发冲冠,也就是在为千千万万相同命运的人抱打不平。而以他人事迹客观地再现时代隐痛时,作品必须融入作者对一定时期社会痼疾的正确诊断。和耀六十六句之古风《薯叶歌》赋陈了改革开放初期,一位矿山下岗工人因别无所长,只得捡拾垃圾以养食全家,以致偷食农民种薯茎叶的凄惨故事。诗到结尾,诗人情不自禁地发出怒吼:“改革天天唱。特色时时新。官员泡小姐,百姓无人管。何日腐败除,何日曙光临?但愿老刘有饭吃,但愿我普通工农能生存!”这是一位普通农民对衣食无着的下岗工人命运的深切同情,这是一位普通农民对那些借改革之名中饱私囊却不顾下岗工人死活的官匪行径的愤怒声讨!改革自然有牺牲,但为什么牺牲的总是那些毫无背景的人?全国各地类似现象多矣,各种诗刊隔靴搔痒的讽喻诗篇并不鲜见,说明我们的诗人并没有一味地粉饰太平。然而,像和耀这样,不怕“捉将官里去”,而赤裸裸地怒斥时代“弄潮儿”的诗人,时至今日“多乎哉不多也”!由此看来,和耀这位农民诗人比那些士大夫诗人更多了几分传统文人的凛然气节!“胆小怕事的农民”冲天一怒为正义,他在屈原式的诗学精神境界已经超越了卑微的农民身份!

有人指责这不是诗,是大白话。我想问,真正口碑相传至今的传统诗词,哪首不是明白如话?有人又说,他这个也太直白了!我说,这个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每个人的作品无不打上生存环境的烙印,和耀虽然经过商,但纯粹是贩夫走卒之类的小打小闹,他更多的是亲近泥土从事农活接触农民,因此他的作品总的来说胜在乡情泥韵晓畅自然。像这首古风的尾句,还让我们看到了农民的憨直。农民诗人不经意间向我们竖起了可爱的农民形象。二是古文大家韩愈以文入诗,时人后人多有诟病,认为以散文的字法句法章法入诗、以议论铺陈入诗、以不可抒情之题材入诗,践踏了传统诗词的审美原则。也有人说,韩愈开启了一股劲健诗风,并且沾溉了一代宋诗,对后世学诗者造成了深远影响。一贬一褒大相径庭。我认为,既然传统诗词的审美原则偏颇于抒情,只要以文入诗因应了抒情的需要,那就无可厚非。和耀《薯叶歌》结尾这几句,它就是一种愤怒之情的爆发,直白得非常得宜,因此它虽然直白却还是诗。

三、农民之哀

队伍一溜溜,书记算盘舞。今日元宵要交清,快把钱来数。    大嫂递烟茶,二伯心无主。儿子姑娘压岁钱,角角分分补。(《卜算子·收款》)

2006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了农业税。而在此之前,上交皇粮国税是农民当然的义务。这是死守土地的农民最纠结的日子。特别是每当交款最后期限,工作组呼啦啦涌进你家,没钱就抬家具、赶牲畜,还要追加滞纳金,逼得你不得不点头哈腰东拼西凑完成任务。和耀以独幕剧的笔法、传统小令的形式,再现了中国农民这种历史的悲哀。农民诗人给世人留下了宝贵的农村历史资料。

嗟怨农家上学难,

每年杂费过三千。

募捐赈灾扶贫款,

穷苦人家哭老天。

(《上学难》)

农民除了生存,最大愿望就是培养后代。而这种愿望的实施,农民们又把希望寄托在送子女上学读书上。可是曾几何时,各种名目的学杂费多如牛毛,累积起来动则几百几千,一般农家哪里消受得起呢?从“嗟怨”到“哭老天”那是怎样的一幅农家子弟困学图?幸好和耀于1997年5月创作的这首七绝,也是一种历史性的农民之哀。如今九年制“义务教育政府办”的国家承诺得以全面兑现,这种农民之哀可谓休矣。此诗的积极意义在于引人思考,没有政策的保障,“农民的幸福”会普遍吗?只有农民才有切肤之痛,只有农民诗人才会自舔伤口呜呜悲鸣!

烈日炎炎似火烧,

心中希望手中焦。

十天半月无人问,

泪眼睁睁颤白条。

(《蔗农怨》)

农民在很多场合成了狭隘自私的代名词。当农民和诗人完美结合时,他才具有了悲天悯人的博爱情怀。1998年10月,当和耀先生在广南农村,看到遍野的甘蔗被旷日持久的烈日烤晒成了一丛丛光秃秃的白蜡杆时,那种哀悯之情直教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了!农民一靠天年一靠政策才能有好日子过的论断再次得以证实。“十天半月无人问”的矛头戳向何人?显然是不作为的当地政府官员啊!究竟是国家政策忽略了农民利益,还是紧握政策不放松的官员在强奸农民意愿?为什么农民只赢得“希望手中焦”“泪眼颤白条”?因为在很大程度上他们被剥夺了政策知情权!如此农民之哀,诗人何能不伤!农民诗人尤其感同身受含怒而怨了!

四、农民之乐

三张报纸,一支铅笔,畦畔荷锄耘菊。种瓜种豆种诗情,学五柳,半耕半读。   数箩吟稿,半轮残月,铸韵敲声谱曲,乐山乐水乐田园,聊自慰,稻香馥郁。(《鹊桥仙·耕读乐》)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不难得出一个这样的结论:物质文明是基础,精神文明是主导,政治文明是保障。三个文明的步伐越是健康、稳定、协调,人民的幸福指数越高。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暴露了不少问题,但整个国家各项建设的飞跃发展却不容置疑。和耀一介农民,却可以效法古代归隐的官员,“种瓜种豆种诗情”“铸韵敲声谱曲,乐山乐水乐田园”,试问没有英明政策作保障,没有温饱无虞作基础,他能够享受到这种精神生活吗?他会有心情去享受这种生活吗?这阙小令是作者生活的真实写照,它当然也是时代的一个缩影。而且应该说,它体现了当代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气象!展现了当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成绩!此词让我们可感的农民之乐,不仅是“老婆儿子热炕头,穿衣吃饭不用愁”的温饱之乐,还有“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的学习之乐,更有“种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性之乐!

清和天气百花妍,

阵阵欢声绕耳边。

今日抛秧真有趣,

侬穿丝祙立田沿。

(《抛秧》)

农民的诗性之乐不仅仅是传统诗歌意象中的花花草草,它更多的是享受和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成果之乐。《抛秧》一诗就是这种乐趣的写照。“侬穿丝祙立田沿”居然能让禾苗绿满水田,那是怎样的赏心乐事呢?

开镜见冤家,满面春风笑。忘却荧屏欲吻他,他在镜中恼。  纤指鼠标飞,心海怦怦跳。数月相思似火烧,恨把枕头抱。(《卜算子·视频》)

享受科学成果之乐,不仅是农事,还有爱情。爱情这一永恒的文学主题,在电子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它有什么新的表现?上面这阕小令,我们的农民诗人作了极其幽默生动的状摩。

至于《乡居四首》,和耀分别以春夏秋冬为题,状写了新时代农民的舞春之乐、吟啸之乐、丰收之乐、读书之乐,“酣邀三五友,击壤舞春光”“梦里成新句,晨吟啸晓风”“高梁垂赤穗,晚稻缀黄金”“炉旁翻典籍……掩卷鸡声起”,令人油然而生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当然,作为“半世纪,风霜雨雪。常自笑,功名利禄,人情凉热”(《满江红·四十九岁抒怀》)的和耀先生,他的创作题材绝对不仅限于三农,也绝对不仅限于表现农民的喜怒哀乐。但凡足迹到处,或耳闻或目睹,天文地理、家国大事、唱酬往来,无不即兴成诗,或催人泪下、或惹人开怀,无不感人肺腑。从诗篇的数量来看,和耀先生吟咏乡情的大约只占总篇目的五分之一,但是所有篇章莫不氤氲着清新自然的泥土芬芳。鉴于篇幅所限,仅选录两阕联章体长调与大家分享。

嫦娥芳鉴,神舟里,曾驾风儿拜谒。国色天姿依桂树,一副相思娇靥。银汉迢迢,广寒寂寂,知汝归心切。光阴荏苒,欲抒千古情结。   我说不要慌忙,蟾宫虽远,电脑妆台设。办个地球联络处,你我天作之合。开发能源,银圆滚滚,再浴爱河热。百年之后,又添新的传说。(《念奴娇·致嫦娥》)

帅哥你好,大函奴收悉,真是人物。一缕春风甜似蜜,体贴温馨幸福。小憩妆台,轻描眉黛,修饰黄金屋。羞抛飞吻,芳心怦跳如鹿。  曾听织女呢喃,灵霄虽好,哪有人间笃。尔后天人合一体,正中奴家心曲。一册唐诗,一壶家酿,一束南山菊。祥云万朵,权当婚宴红烛。(《念奴娇·嫦娥回书》)

各位请看,这两阕长调分明就是一个神话传说与现代文明扑朔迷离的科幻爱情故事。人类征服宇宙的伟大抱负律动在“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琴弦上,瑰丽的想象冰消雪融于“天人合一”“一册唐诗,一壶家酿,一束南山菊”的浅望中。它不是三农题材,但它无处不闪烁着当代知识农民的乡土情结、泥巴韵味。

我在《成就“农民诗人”的主要因素》一文中,就洞口农民诗人费世明的成长之路谈了三点:一是“何当凌绝顶,才情素自信”,二是“放眼看世界,情怀向卓越”,三是“切磋嬴激赏,胜友揽如云”。这三点同样在我们邵东农民诗人金和耀的成长之路上得到了有力印证。祁阳伍锡学诗家在给金和耀诗集的《序》中说“身为农民,而钟情于诗词,须有不怕热嘲冷讽的勇气;须有不怕心力交瘁的毅力;须有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的崇高精神。要不,写着写着,就会半途而废”。这些话纵深点讲就是要有充分的才情自信。自信才会百折不挠,自信才会自强不息!湖南大学邵兵教授评论和耀诗词说“他把自己的理想和希望,化作一朵朵白云,一棵棵小草,一首首小诗,点缀人生,净化红尘。从而向人们展示出一个真的善的美的世界,展示出一个农民诗人半儒半商,关心国事,放眼世界的精神风貌”。农民如果不能跳出“躲进小楼成一统”的狭隘思想,如果没有“放眼向洋看世界”的宽阔胸襟,他的诗呀词呀能上境界吗?伍锡学评介和耀诗词“清新平易”,刘征认为和耀诗词“有生活,有新鲜感,只是功力不足”,林丛龙赞扬和耀“诗作甚见功力,且富生活气息”,黄拔荆说和耀在艺术上“虽未达上乘,然有自己的风格,且充满泥土芬芳、纯朴天然,有境有味,贵在自出。比起那矫揉造作,陈词滥调,食古不化之篇强过千倍”,还有孙轶青、袁第锐、杨叔子、熊东遨、刘梦芙、陶杰等等诗词界名家名人精英,都与和耀有过面晤、书信、唱酬等交往。和上世纪六十年代被郭沫若誉为“新民歌旗手”的同县同乡农民老诗人匡荣归的近距离频繁切磋,和曾是农民后在报社工作的祁阳诗人伍锡学“故事情节入诗”的交流,《中华诗词》主编刘征语重心长的书信指导,本县诗协老前辈邱子行、杨济宽、张维德等的激赏……一切的正能量如春风化雨,清扫着和耀诗词成长之路上的雾瘴与灰尘,廓开了一个清新怡神的诗词境界,成就了一位农民的诗性人生。

综上所述,农民诗人金和耀的价值取向毫无疑问与他的生活经历、个性才情密切相关,也无不得益于诗词界良师诤友的指导、建言、鞭策!

【作者简介】何俊良,湖南邵东人。绿汀文萃网站、绿汀文萃公众平台创始人、主编。邵阳市首届文艺家志愿者道德模范,邵东县首届十佳义工,邵东县首届道德模范。文艺评论专著有《文字的使命与力量》(2013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主编有《一代联家赵健之文集》(2016年湖南地图出版社出版)。《文字的使命与力量》获邵东县首届贺绿汀文艺奖优秀奖、邵阳市第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 奖图书类优秀奖。《常人语道诗人心》获第三届中国百诗百联大赛评论奖、邵东县第二届贺绿汀文艺奖提名奖。

绿汀文萃平台微信号  LTWCHJL1

顾问  钟石山    主编  何俊良 sdhjl1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