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这两条,你的太极拳又中正又见功夫!
把握好重力线和中轴线,才能把握好重心。
重心是太极拳道虚实变化的中心
重心,这概念既简单又高级,何谓“重心”?先知重力后知重心。
重力者,乃地球引力也。地球吸引其它物体的力,此力方向指向地心。物体能落到地上,乃此地心引力之结果,称重力也。
重心者,地球上任何物体都受重力的影响。物体各部分受重力影响,产生合力之作用点,谓之物体之重心。
在拳道训练中,人要进行各种姿势变换,做出各种动作,以求适应拳道之各种姿势之变化,从而引起人之重心变化问题。只有重心变化,才能引起各种动作姿势之变化。故,重心是拳道虚实变化之根本,虚实变化之中心。
重心变化之方向性。拳道修炼中,人之姿势不管千变万化,而重心变化则主要有“上、下、左、右、前、后、中”七个方位,除此而外,则由它们之组合而已。
重心变化之重要性。各派太极拳都讲“立身中正”, 何谓“立身中正”?如何检验“立身中正”否?且看分析,“立身中正”本意为,不前俯,不后仰,不左偏,不右倚之谓也。根据解剖学术语,人身运动之方向以三种轴表示,即矢状轴(前后轴)、额状轴(左右轴)、垂直轴(上下轴)。
为拳道叙述方便,乃将各轴分别谓:中轴(垂直轴、上下轴)、纵轴(矢状轴、前后轴)、横轴(额状轴、左右轴)。由图可知,立身中正时人身中轴线和重力线重合。如果人身中轴线和重力线有夹角时,则立身不正。
夹角越大,则倾斜越重,否则相反。由此可知,中轴线和重力线平行与重合,决定着立身中正的标准程度。此标准于拳道技击之修炼,养生之修炼用处极大,也为拳家不传之秘。在本书中会经常提到。
从养生讲,人身中轴线乃为之中脉,上从百会穴,下至会阴穴,中经上丹田泥丸,中丹田膻中,下丹田神阙(气海)。中脉乃天人地之精气贯通之脉,元精、元气、元神,三元发生之处,人之生物场、电磁场、意念场之聚散基地也,人身能量之储蓄库也。自古至今,修道之人,无不重视此中脉之修炼。
由上可知,重心变化可谓重要也。此乃从虚实变化之法门入手之缘起,其实更重要的乃为克服重心和重力之阻力,为拳家修炼,增加功力的最重要之基础,不可不明辨也。
重心和重力在修炼功力方面之重要作用。因重心乃为一物体受地心引力之合力点,故而重心从本质上讲,乃为一重力也。重力乃地心引力,按阴阳之理,有引力则有斥力,有重力则有轻力。
斥力乃为引力之反,轻力乃为重力之反。拳家修炼拳道,克服引力作用,则必须具备斥力。克服重力之作用,则必须具备其轻力。此斥力与轻力,乃为太极拳道修炼者的内力。内力越大,外表越轻松自然,越轻松自然而内力越大也。
故久练太极拳道者,外似轻松无比,实则内力越雄浑。克服重力与引力之过程,乃为增长轻力与斥力,即内力之过程。也谓之太极拳道修炼家之功力矣。
自我重心之控制,谓练知己之功夫。在拳架训练中,为增加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功夫水准。在前进时,重心先不动,即:重力线和中轴线不发生位移。而步先向前探出,增加一腿的悬吊之功力,然后缓慢将前腿脚落地,再将重心随脚而缓慢移之前脚,再将后腿脚缓慢拖带向前靠拢重心向前位移之距离,完成整个身体重心的向前位移。
通过以上练习,在整个行拳过程中,自我会逐渐了解自身重心之变化和功力增长之感受,此谓知己之功夫。自我重心控制范围越大,其功力越大,推手与散手时越能控制自我并能承受对方较大之功力的压迫。学者不可不知也。
总之,重力线和中轴线夹角越小,重心变化越快,虚实转换越快,这正如拳论云:“小则灵,大则滞。”技击中越灵敏,便于实战之快速变化。重力线和中轴线夹角越大,重心变化越慢,虚实转换越慢,则下盘之功力增加越大,正是:“先有开扩,后有紧凑。”则正是前期拳架要盘大之原因矣。
可见,重心是拳道虚实变化之中心也。
本文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