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戴夫·罗宾逊通识著作《图画通识丛书:经验主义》
文 | 白若晶
“经验主义”(empiricism)是什么?所有第一眼看到这本书封皮的人,恐怕都会问这个问题。想知道答案,就请翻开第一页吧。作者在第一页中回答说,想了解经验主义,不如从了解经验主义哲学家开始。通过他们的提问和解题思路,逐渐把握经验主义这一哲学流派的关注点和问题特征。牛顿在17世纪通过实验取得的一系列科研突破震撼了英国实证主义哲学传统。经验主义哲学家认为“人类的知识必须来自观察”。作者从这个基础命题切入,引出人类通过感官观察世界的方式、并由观察获得对世界的认知,这样自然而然推出了第2个话题:“知识与信仰”。接着,作者在第3个话题中继续谈到我们对世界直接的认知和间接的认知、感官的错觉和由此产生的错误认知。这本书从“什么是经验主义”这个简单的提问,推衍出152个小话题,这其中包含32位哲学家以及他们使用的几十个重要概念,涉及认识论、知识论、分析哲学、心灵哲学、现象学等多个领域。
我最喜欢这本书的地方是,作者用概念来讲述哲学史。“概念”是思考的利器,让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帮助我们打磨提问的方式、厘清问题的内容。在试图解决同一个根本性哲学问题时,不同时代的哲学家会不断澄清问题、创造不同边界的哲学概念。哲学史是一部问题史。本书按照哲学问题衍化的时间轴线,从亚里士多德基于观察的“科学”讲到理查德·罗蒂的语言和意义。随着时间轴向我们所处的时代推移,作者将哲学问题的提出与哲学概念的产生贴合在一起,读者可以体会到古典哲学问题如何被代入现代语境,看到论证过程中角度的变换和推进。读者会觉得这样的阅读是一场冒险,即便对经验主义哲学一无所知,也可以借助作者简洁的语言和漫画,把握关键概念,用概念去思考,了解经验主义哲学的著名论证。经过洛克、贝克莱、休谟、罗素和艾耶尔的发展,进入20世纪中后期,经验主义哲学关注的传统问题渐渐淡出人们关心的视线。伍尔芙的小说《到灯塔去》更是讥笑经验主义哲学关注的本体论问题:“'主体和客体,还有现实的本质。’安德鲁说。她说:'天哪!’她对这些是什么意思完全没概念。'那就想想一张厨房里的桌子……当你不在厨房的时候。’”
不妨一边喝茶一边翻翻这本轻松的漫画书。不要觉得自己在读严肃的哲学,让自己沉浸在自由的想象中,做一场思维的游戏吧:“我们的知识主要来自经验,这是我们的感觉告诉我们的。但经验真如看上去那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