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 安徽博物院藏渐江绘画简述

2020年,又是一年庚子,恰逢渐江诞辰(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庚戌,公元1610年)410周年。渐江的绘画艺术以其简旷高冷的风标,对中国山水画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安徽博物院经过两年的精心策划,联合了国内藏有渐江作品的各大博物馆如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广州艺术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天津市博物馆、上海市博物馆、婺源市博物馆,共十家联手于庚子岁末(2020年12月25日)在安徽博物院新馆,隆重推出年度专题“家在黄山白岳之间—渐江书画艺术展”。
展览精选了渐江书画珍品及他师友、学生的部分佳作,共100件(套),其中有渐江本人作品85件(套),以呈现渐江大师的书画艺术风貌和他生前与师友们交游的赠答唱和之作。现以安徽博物院所藏渐江作品略作概述。
[清]渐江 携琴访友图页 
22cm×14cm 纸本墨笔 安徽博物院藏
钤印:渐(朱) 江(朱)
一、画僧渐江生平事
1.《携琴访友图》
画幅中上半部较满,景象繁多、用墨深重;在勾廊后浓墨晕染、焦墨点笞以表示石质沉凝之感,树屋虽用枯线空勾,但仍聚积于上半幅方位,意在于用轻灵枯淡反衬坚石之沉重。画幅下部空简至一线成一坡,数点为灌丛,仅琴士一人即填压了一角的空白。虽有头重脚劲之嫌,却颇具深远透视关系,表现了作者很强的实地写生能力。
2.《春峦叠翠图》
此图以金代墨,运用超强的运笔控墨能力,于青黑的纸地上,以干笔枯墨笔之法仿“元四家”之首黄公望《春峦叠翠图》制式所作山水长卷。全幅工稳整饬、张弛有度,线条方折、坚劲冷凝,浓淡清晰,层次分明,一反平日枯淡萧疏、韵调。画面上金光耀芒,质感强烈。
[清]渐江 仿柯阁学山水图扇 
24cm×24cm 绢本墨笔 安徽博物院藏
款识:仿柯阁学法,为亦翁居士写。渐江弘仁。
钤印:渐江僧(白)
二、徽风倪韵写家山
清世祖顺治二年(1645)之前,当江韬尚在家乡时,其在“天都十子”中尚且身处于学生地位,正尝试将倪氏的简淡与徽派版画劲健相结合,吸收地方民间艺术营养,竭笔写山石岗川,简直瘦硬。
清亡后,弘仁晚归家乡,或寄身陋寺,或林栖野居,潜心书画,修身养性。其以皖南地区的现实环境山水为稿本,曾作黄山真景50幅。笔墨苍劲整洁,富有秀逸之气,给人以清新之感。
[清]渐江 云山幽居图页 
14cm×22cm 纸本墨笔 安徽博物院藏
钤印:弘仁(朱)
1.《云山幽居图》
图仿元人笔墨,水墨湿笔写;取俯览视角,作南宋一角式山水。远处那用湿笔染就的群山如丘,横线划出练湖波动,细笔点缀沙渚中浮,虚线构形远岫入云,一切是那样渺冥迷茫,如云林笔墨再现于世。但山顶枯树苍柏相生,秃枝高举,又调节了视线的远近距离。
2.《仿柯阁学山水图》
此图幅面虽小,但意境宏大。笔墨精细,层次分明。右侧直立的密林与横驰的平岩互为对衬,左边层叠的密岗与无波的镜湖相照映,高处载云的岫影,如龙在天,正掠过千山万水,飞向更加旷远的空间。概括而具有文人画规模的图式和野逸荒漠的画面,反映出作者在进行艺术创作时既努力继承传统技艺,也注重对自然环境的写生。
3.《拟一峰老人山水图》
图中山体多勾少多皴,物象明净坚洁。主景借鉴倪瓒细劲尖削的横折带皴作高岩平台,衬景丛山用蓝瑛欲断还连的荷叶皴法作山脉脊梁,远景淡山用董其昌松软干淡的长披麻皴拖写表示层峦递进,过渡用长线勾画后淡晕焦点以拉开空间距离,近景则俨然吴门作派:线条秀短屈折,石块碎乱相叠,复染以淡绿赭石以示明暖。树屋全用焦墨细线勾写点簇,显得坚固而有生气;在其重笔之实和大块虚淡的山体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从整体上审视,其线条和构图可见有明显的徽派版画之装饰味,似正处于自家面貌形成的过程之中。
[清]渐江 拟一峰山水图扇 
16.3cm×52.8cm 纸本墨笔 安徽博物院藏
款识:拟一峰老人,漫春居士。弘仁。
钤印:渐江(朱)
[清]渐江 秋江风帆图扇 
17cm×52.6cm 纸本墨笔 安徽博物院藏
款识:风正一帆悬,为庚老写意。壬寅夏,弘仁。
钤印:弘仁(朱) 大光(白)
4.《秋江风帆图》
此图作清康熙元(1662)年,时51岁。似用大笔湿墨,仿米氏云山法作元人两山夹一水图式,而有自家风貌。将云林的一河两岸三段式构图,纵向压缩、横向拉伸变化作折扇面的图式。山体用学董其昌、李流芳先用湿淡之墨勾廓,再用长线披麻横皴层层擦写表现山坡暗面以表示山峦的结构。亮面留白不施皴染,山顶则借鉴米家云山之浓淡墨点横皴。树林及笞、矾头均用焦墨点醒或勾画。江中人船以细淡之笔绘出,给人一种渺小虚幻的漂动感。树木皆以重墨率意点写,形在似与不似之间,直抒不拘成式的胸臆。
[清]渐江 树汀春涨图册 
22cm×14cm 纸本墨笔 安徽博物院藏
钤印:弘仁(朱)
5.《树汀春涨图》
此图用笔较湿,勾廓多用墨染;近景笔线清晰,穿插有致、刻画详尽,密实而不闷塞。远景淡墨水晕、大片烘染,化沉重为虚灵。画面近深远淡,景象清晰,给人以阳光充足、环境明暖之感。江中水波用小衣纹细线勾出,波光鳞鳞,清莹浩荡。
[清]渐江 世外山居图册 
22cm×14cm 纸本墨笔 安徽博物院藏
钤印:渐江(白)
6.《世外山居图》
全景式构图,仿北宋李营丘大山水作正面山景象。山石空勾无皱,巨峰雄立于画中心。山腰西侧回堤悬崫如墙,隔壑是重墨湿笔渲染的匹瀑远山。堤内山中崖台平地,林掩村居,临水有积石围护如栅栏,意境幽僻无尘。山下积石,浪涌用密线划出泛浪的流溪。笔致爽洁,笔干线松。
[清]渐江 壑底风光图册 
22cm×14cm 纸本墨笔 安徽博物院藏
钤印:渐江(白)
7.《壑底风光图》
此图构式纯学明代董其昌,用长线披麻皴作江南坡峦。山峰静净而气象湿润;树木则颇有前季吴镇、李流芳之沉酣凝重。中部江水线条节奏快利浓烈,似有詹景风之爽劲风仪。
8.《晓江风便图》
图系渐江为好友吴羲将赴杨州送行之作。其绘自新安至扬州行船,由浦口练江入新安江一带沿途实景。
此图作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距渐江离世仅3年,可称晚年代表作。笔墨瘦劲简洁,风格冷峭。所绘手法近宋,神韵似元。简洁之法乃从元代云林山水中脱出,而演变得更加枯寥寂凉,坚冰强质令人望而萧穆。全卷中锋兼侧,逆入平出,线条遒缓,宣染无痕。意境荒僻,不染尘垢。看似若无烟霞云雾之形,而仿佛清风岚气流走于松石岩壑之间。
三、画中恍见云林来
弘仁画山水取法宋元诸家并摹学云林枯淡萧疏之笔遗韵法,平生墨迹多写黄山佳境,构图简洁,山石方折近几何体,奇峰壁立,奇松倒挂,笔墨秀逸凝重,意境宏阔淡远,气势峻伟。
史传弘仁简逸冷淡的书画艺术成就,均由云林筑基,其作品在图式和笔墨上与元代倪瓒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如今从安徽省博物院所藏的几件作品中看来,此言无妄不虚。在弘仁的书画作品中,无论水墨勾斫或书法艺术,都有云林身影和浓厚的倪味。
1.《西山层岩图》
全图笔致遒劲而虚谈,线条方折而灵动。用如云林方折线条画枯笔飞白形成的山坡,东方临湖麓脚配以虚淡笔致作淡墨细线勾出屋树。枯墨飞白形成的山坡通过上轻下重的笔墨色差和鲜明的质感对比,交代出虚实关系;而最后用重力打落的焦墨笞点,清晰地提醒了全图的空间距离感。
2.《野塘古屋图》
该图枯笔淡墨、浅绛轻染。线条劲健,结构坚凝。布景别致,大胆写生。对传统的两岸夹一水固定图式有很大突破,盖全从自然真景得来。
3.《溪岗疏树图》
图用干墨淡线、横折带皴勾画物象,壁间偶见几许淡墨擦痕缀表示质感,景象前浓后淡。近景用笔浓实,远景枯淡虚松,画面虚实对比强烈。全图无人无舟、山无剩土、江无波凌。笔墨坚洁,蕴版画的装饰线性。
4.《幽谷野村图》
图用枯淡纤细、似断若连之细线,轻渺虚浮地绘出用荷叶皴兼披麻皴组成的山体。其干皴不染,令群山造型高大峻朗;而远山深墨晕染,衬托了主峰的明洁与空灵。焦墨勾画的树屋之坚凝精巧结构,以及深笔晕染的大片屋顶,反衬出南方山体土质松软、植被丰厚的特征。在前后山顶之间用飘逸流畅的行云流水线描勾画出浮游飞扬的云朵,回荡蒸腾、驰驰然移向山外,从而隔出了前后远近的距离,同时也解决了画面因物象繁多而造成的闷塞压迫之弊端。仿蓝英之法而不事浓晕,纯以墨线造型,兼具徽派版画装饰之美。
5.《长林逍遥图》
弘仁将近50岁时的中年成熟之作。汲取北宋巨嶂山水结构形态规模,略参云林、公望笔法,巧妙运用几何块面、线条化、图案化的典型绘画语言,淡墨勾写山廓,干笔略皴谷壑,体面极少渲染。立意高致、恢宏旷远,有云林的清简淡远而更兼凝重严谨,寒荒中蕴藉尤深。在构景上变云林的平远为高远、深远之法,用尖方对峰造型组成连贯性的山体和地块则以弯曲的弧度深入画面。画中造境人迹罕至,林木静萧。
四、自况常写松竹梅
渐江传世作品多画黄山,除了摹习云林山水外,还仿其竹、松树枯木,兼绘瘦劲冷峭之梅和奇倔雄强之松。
1.《老梅新枝图》
通幅似写书法,兼作白描,笔力健俏,意极爽利。老干用湿重墨勾绘,新枝用细劲之笔,干湿两用,新老对比。上不落尘垢,下不沾粪壤。画面空灵冷逸,格调坚洁孤高。
2.《草塘白莲图》
此图传为据渐江生前手笔所镌。画面未署作者姓名,但寓意已经十分明确。物象主要集中在左边,右侧空白处不着一笔。用白描之法作莲荷,茎叶双钩,焦墨点笞。花瓣用兰叶描,莲蕊以短线细笔勾圈,叶上茎脉双钩不染,茅草则以粗笔实画。在刻工上,首先将主题荷花、莲叶设计为减地阴刻,使拓片后不见墨痕。其次将叶茎、叶背、侧边的立叶均用单线细刻。下端茅草则用粗实的曲线镌出。
3.《梧桐竹石图》
此图画面爽洁,笔简墨润。梧桐树干光洁可喜,仅略事横皴表现质感。枝头大叶低垂,系以湿墨大笔刷写显示汁叶面的肥厚质感。卧石用倪攒折带横皴,稍落笞点,以增厚重及质量对比。幽竹用浓湿小笔写出,精练爽怡、风神秀逸,反衬出前景树石的光洁巨大。地上茅草用细笔了了勾画,纤浓而劲曲。
4.《高桐幽篠图》
此图以概括书法笔意写高桐,复用大笔湿墨点缀叶片;浓墨细笔描绘幽篁,令浓淡干湿老嫩枯荣尽在笔下。石脚略施椒点,压住画脚,表示出质感和重量。全图简洁雅逸、避垢离俗,是作者内心不入凡流、遗世独立的真实自况。
5.《疏林赤壁图》
此图前景树竹用枯笔干墨详写、背景石壁用横折带皴勾廓而后略为皴扫。洁如玉屏的巨岩映衬着生气勃勃的秋竹野树,给人一种方外逃禅、身心闲雅的逸趣,与元人倪氏的况味暗合。
6.《松风连云图》
此图松树直立不屈、迥臂环枝、末木盘秃、针叶扇开,突出衬托了文人高士遗世独立的林下之风。
7.《苍松独立图》
松屏乃渐江早年客居徽州盐商吴旷家时的作品。图绘载体虽然在灰漆板面之上,但效果并没有因为受到材料的限制而减损魅力,望之一如绘于纸面丹青。
渐江曾屡登黄山,对黄山松树的生长状态观察很细,平生除画山水以外,且以作奇松闻名。此图先用墨线勾画造型,再施以浅绛淡染而成。画中孤松釆取了与众不同的独特生长姿态,细致地描绘了黄山松生长的样子:枝条强大,大多向左右平伸而略往下方倒生,几乎未见有向上生的枝槎,貌似振翅欲飞之鸟,长臂招展。
【详见《中国书画》2021年3期】

责任编辑:欧阳逸川   新媒体编辑:孙连  崔漫

欢迎光临中国书画官方旗舰店

瓷器收藏  |  文创礼品 |  杂志画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