茎突综合征
概述
茎突综合征是因茎突过长或其方位、形态异常刺激邻近血管神经而引起的咽部异物感、咽痛或反射性耳痛、头颈部痛和涎腺增多等症状的总称,常见于成年人,是由Eagle于1937年首先描述,故又称为Eagle综合征
过去曾命名为茎突过长症,但近来有发现茎突不长,而是由于茎突的方位、形态异常,压迫颈内动脉引起,而且症状的轻重程度亦与茎突的长度不成正相关。有报告茎突长达7.0cm并无症状。故仍以称为茎突综合征为宜。
解剖
茎突是颞骨的一部分,它位于颞骨岩部底面和乳突部相接处,于乳突尖内侧向下、并稍向内、前突入颈部的刺状或角状骨突
胚胎时期,茎突、舌骨和它们的韧带均来自第二腮弓。茎突发生于人胚胎第二鳃弓的舌骨弓软骨,该软骨前下基部后来发展成为舌骨。由于茎突和舌骨形成关系密切,故有人亦将茎突综合征称为茎突舌骨综合征。但大多数学者仍称前者为Eagle综合征。每侧茎突的根部、体部、茎突舌骨韧带和舌骨小角之间有纤维组织连接,构成一茎突舌骨链。两侧茎突舌骨链各段的连接情况、骨化过程可不相同,可不对称,各段间有时为纤维连接,致使茎突体随头颈部转动而摆动。茎突舌骨韧带可骨化,因而茎突可延长,成为过长茎突。茎突随骨化的不同,有长短、粗细、曲直、偏斜等差别。除茎突本身长度和方向异常可诱发本病外,和其附着的韧带、肌肉异常亦可发病
茎突周围的血管与神经:与茎突邻近的主要血管为颈内动脉及颈外动脉。颈内动脉上行于茎突后方,颈外动脉跨过前方。颈内外动脉鞘为交感神经分布,二者分叉处的颈动脉体及颈动脉窦为迷走神经及舌咽神经分布。与茎突关系密切的是舌咽神经。舌咽神经司鼻咽,口咽,扁桃体,软腭及舌部的感觉及运动
因此,茎突发育异常或舌骨韧带骨化,导致茎突过长或生长方位、形态异常,都会刺激周围的血管、神经,引起这些血管神经分布区的各种异常感觉。
临床表现
咽痛:疼痛性质不一,可分为胀痛、钝痛、刺痛、有的疼痛为刀割状。疼痛可是阵发性的,闪电性的或持续性的,也可因头部转动而诱发或加重
颈部疼痛:常为下颌角处的胀痛、钝痛、刺痛、牵拉痛、紧迫感。可沿颈向下放射,导致肩或锁骨区的不适,可因头位变动加重
咽异物感或阻塞感:可导致频繁吞咽动作。有的扁桃体切除术后常觉咽部有牵拉感
头痛:包括颊、眼、额、颞、顶或枕部疼痛,常为胀痛、刺痛、波动或游走性疼痛。可因吞咽、头位变动、冷热刺激诱发或加重
耳痛:常因咽痛放射而致,痛的轻重、断续因人而异
耳鸣:常为持续性或搏动性,可因压迫颈动脉或头的转动而有所变化
舌痛:患侧舌根疼痛外,时觉舌运动不良、发硬感,有味觉异常或不能辨别酸、甜、苦味
临床诊断
茎突综合症因起病缓慢,临床表现复杂,常常容易被忽略,不少病人被误诊为“慢性咽炎”、“咽异感症”、“慢性扁桃体炎”,经多方治疗无效。因此,对凡年龄20岁以上,无论有无扁桃体手术史,如果有单侧(或先单侧而后双侧)的咽异物感、咽痛,同时有颈、耳、头部疼痛的病史,特别是在头位转动后,出现症状加重的病人,均应考虑到有无茎突综合征的可能。并行触诊及影像学检查,特别是高分辨CT三维重组,必要时可行扁桃体手术探查。此病治疗以手术为主
另外,此病需与咽炎、舌咽神经炎、舌咽神经痛、茎突骨折、及颈部肿瘤等病相鉴别
影像诊断
一般可通过茎突X 线正、侧位片了解茎突的长度及角度异常,甚至可以通过CT 及三维重组了解茎突与周围血管、神经的关系等
长度异常:常规茎突X 线长度的测量方法为:以侧位片测长度,从外耳孔下缘到茎突尖的距离即茎突的长度。正常茎突平均长度约2. 5cm ,长度为2. 5~3. 0cm 正常范围,超过3. 0cm 即为茎突过长,茎突过长时,其尖端可直接机械性刺激扁桃体窝邻近丰富的感觉神经,引起咽部异物感、疼痛、耳颈部的反射性疼痛
(注:有学者在用CT测量茎突长度的研究中认为X线侧位片长度正常参考值范围偏小,应以大于45 mm 才可视为茎突过长,其原因大致有两个:①X 线平片测量茎突长度,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程度的放大失真。②CT 在MPR 像上是测量从根部中点至尖端的距离,X 线平片则无法清晰显示根部)
角度异常:茎突的角度分为内偏角及前倾角。目前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角度的测量有多种结论,一般认为内偏角>15°、前倾角>30°为角度异常。内偏角大,容易压迫颈内动脉,前倾角大容易刺激扁桃体窝及邻近的血管、神经,引起咽部异常感觉或疼痛
茎突的连接及形态异常:节段型、链状连接的茎突,可由于其活动度大,能随头位运动而摆动,引起复杂的临床症状。
来源:新乡医学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