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砚石眼是怎样形成的?

石眼,是端砚石独有的石品特征之一,也是判断端砚的标准之一。古人曾有“无眼不成端”之说,关于端砚石眼的形成,前人也曾做过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宋代无名氏在《砚谱》中对石材眼有过详细分析,说“石之青脉者,必有眼。嫩则多眼,坚则少眼”。前人的说法是一种感性的认识,也是反复实践得出的结论,但这种说法又缺乏科学根据,不一定准确。根据广东省地质矿产局1985年《广东省肇庆市端砚地质调查报告》介绍:石眼,是一种含铁质结构体。产于含铁水云母页岩之中,与黏土和铁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常分布于小侵蚀面上,条纹条带状构造、小型斜交层发育的砚石内,形态呈圆形、椭圆形、卵形、扁豆形。按内部结构可分实心和空心结核等类型。

这种结核的特点是其余围岩的接触界限呈过渡关系。在成岩过程中形成的结核,夹于紫色铁质条带内,呈椭圆体或球状,如坑仔岩、麻子坑、蕉园坑等石材中的石眼,其直径一般在3毫米-5毫米,个别大于7毫米-10毫米,表面呈青灰色或黄绿色。在缺少铁质成分的砚石中,有一些球形结核是空心的,谓之“死眼”,是以黏土矿物为核心,粉砂质岩层 吸附一层很薄的青绿色氢氧化铁成包壳,这种结核可能是成岩作用后期完成的,如梅花坑、宋坑石中的石眼。也有的空心结核被层面穿过,其中心是黏土物质,被绿泥石矿物所包裹,形成青色的外壳。此外,还有的结核分布于小侵蚀面附近,被粉砂岩覆盖,其结核以不同碎削为核心,铁质外壳常形成数层同心圆晕圈,这种含铁质结核体趁机埋藏后,在成岩作用过程中不断聚集铁质成分,最终形成了十至十数层晕圈,即鸲鹆眼,它成为砚石材中名贵而又稀有的石品。

(0)

相关推荐

  • 端砚老坑仔

    端砚老坑仔

  • 端砚坑仔岩 鸣春砚 

    端砚坑仔岩 鸣春砚 

  • 【古文探奇】南越笔记-端砚

    山水 女子十二乐坊 - 自由 端砚 <岭南杂记>:端砚出肇庆羚羊峡东.有上岩.中岩.下岩之别,有水坑.旱坑之分,有旧坑.新坑之目.其石之精粗美恶,人人聚讼,皆由身不至端溪,究莫能辨真石也. ...

  • 端砚老坑大眼

    [品名]:老坑     [尺寸]:长:16cm 宽:12cm 高:2.8cm [颜色]:青灰色略带蓝紫色 [石品]:石眼.火捺.蕉叶白.青花.金线.翡翠.石质细密纯净.高洁.

  • 端砚石眼与雕刻艺术

    端砚的石眼,是端砚中的独有佳品,也是区别于其它砚台的独有标志.优质石眼青翠碧绿,晕作十数重,而且中有瞳子,奕奕生辉,别致美砚,分外明媚动人.尤其是喜爱端砚的人更是爱不释手,视为珍宝. 石质好的端砚,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