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孟里
1850年,高考正进行。浙江学子俞樾参加了这一年的高考,他的心情有点复杂。按今天的分科标准,这次高考主要且唯一的科目就是语文。语文这种科目,看上去简单,但考高分却有点难度。如何在语文考试中获得高分,方法五花八门。但有一个准则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字要讨阅卷老师的喜欢。俞樾自认为学业水平还是挺不错的,就是这个字,实在离阅卷老师的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清代的阅卷老师喜欢馆阁体,横平竖直、整整齐齐,最好像木板雕刻印刷出来的一样。不擅长馆阁体的清代考生俞樾对天惆怅,心说:这个要求看上去简单,但手却总不听话呀。人常说,字如其人。人的性格各式各样,写出来像印刷物一样的字体实在有难度。放榜的那一天,俞樾十分紧张,报信的人说,他考中了二甲。俞樾叹了一口气:考试之旅还得继续。清代的高考形式非常繁琐,会试结束以后是殿试,殿试结束以后还有“复试”。这个复试叫“朝考”,只有通过朝考的进士才可以被称作“庶吉士”,才有做官的资格。会试的时候,所有考生的试卷要先经过誊抄,再批改,俞樾“非馆阁体”没什么大碍。但是朝考是在宫殿里举行,考完直接批改,非馆阁体就比较吃亏了。怀着忐忑的心情,俞樾答完了朝考的题目。他想,不管名次如何,考中就行。等到发榜的时候,俞樾大吃一惊:我天,我竟然考了第一名。我天,我为什么能考第一名?俞樾的心情由紧张变为激动,还带着一点点疑惑。他把自己的疑虑告诉了同场竞技的好友,这个消息一下子变成了当时考圈的热门话题:字丑不影响语文成绩吗?这个时候,一位目睹了阅卷过程的小哥哥站了出来:大家不要瞎猜啦。俞樾这小子就是运气好,他的诗文被曾国藩大人看上了,力排众议,选他当了第一名。话说当时的阅卷组成员除了曾国藩以外还有一位大儒——杜受田。曾国藩看完小俞的文章之后十分激动,他指着俞樾的文章对杜受田说:这小子的文章写得太好了,咱们得选他当第一啊。其他阅卷老师一听这话,都围过来看,有人提出不同意见:文章是挺好的,但是不是他之前就写好的啊?这年朝考有一道题目:请考生以“淡烟疏雨落花天”为诗题写一首诗。俞樾大笔一挥,头一句便是“花落春仍在”。而这一句就击中了主考官曾国藩的心。他举着试卷对众人说:你们看,这句写得多棒啊,是不是有点宋祁的“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的味道。这文章可以提前写好,这诗总不能也是提前准备的吧。这小子有才华,以后一定更加出色。就这样,不擅长馆阁体的俞樾取得了本场考试的第一名。后来俞樾如愿做了官,可惜的是,他在河南当学政的时候,因为一个命题失误而被免官且“永不叙用”。意兴阑珊的俞樾回到了家乡,教书做学问,最后成为杰出的经学家和教育家。而他的孙儿俞陛云则在后来的高考中获得第三名的优异成绩——俗称探花。他还有个知名的曾孙:俞平伯,与胡适并称为“新红学”的创始人。俞樾一直很感念曾国藩对他的赏识,他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春在堂”——花落春仍在。
顺便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从去年开始,凤凰出版社就陆陆续续推出了《俞樾全集》(汪少华、王华宝主编),目前已出版八种十三册,分别为《春在堂尺牍》(全三册)、《诸子平议》(全二册)、《右台仙馆笔记(附耳邮)》、《七侠五义》(全二册)、《茶香室丛钞》(全四册)、《九九销夏录·春在堂随笔》。到今年年底,俞樾先生诞辰两百周年之际,凤凰版《俞樾全集》将完整亮相。
组稿:小孟
排版:小孟
统筹:凤凰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