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到底,一傻到底
伍尔芙夫人曾经为她那个年代的“新媒体”——报刊,发出这样的感慨:“能在上午九点钟使一百万人的头脑都活跃起来,使得两百万只眼睛都有一些鲜明、生动、有趣的东西可看,这种本领可不能小看。但是,夜晚一来临,这些花朵就统统凋谢了。报刊文字,倘若收集成书,往往不值一读!”
而如今各类“新媒体”——电视、网络、微博、微信的本领更是不能小看,你明知它很无聊,却会津津有味地追着看。比如前不久我就很投入地看了一期江苏卫视的“一站到底”节目,刚好见证了一位“站神”的诞生。这位“站神”名叫曹西子,是个高中女生。很好听的名字,很开朗的性格,又是很神奇地答对了所有的题目,让观众不能不兴奋。但是,从兴奋中平静下来后,我却突然可怜起这位曹西子小朋友了。
苏格拉底有一个传说,这位被尊称为“师中之师”的哲人在雅典市场上闲逛,看了那些琳琅满目的货摊后惊叹:“这里有多少我用不着的东西呵!”钱钟书访问美国国会图书馆,主管者引导参观藏书库,显得很得意。问及钱钟书的感想,他说:“我亦充满惊奇,惊奇世界上有那么多我所不要看的书。”
博雅而有智慧,关键在于汲取知识时有所选择。如果没有选择,乱糟糟的知识塞满乱糟糟的脑袋,那么我们的头脑就成了垃圾桶(还是没有实行垃圾分类之前的垃圾桶呢)。所以,答对“一站到底”这些乱七八糟的题目,其实并不值得自豪,反而让人对你杂乱无章的头脑有点小担心。
也许并没有我说的这样严重,年轻人求知欲强,多了解一些“百科”可能也是好事。但有一种情况确实是很严重的,即,知识的碎片化倾向。比如,“站神”肯定知道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名称,但很可能没读过任何一部莎剧。这种碎片化的知识对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几乎是毫无用处的。对知识的碎片化了解,直接导致了我们越来越笨。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