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八家之三:爷爷奶奶成了打工仔
编者按:
做为编辑,很欣喜收到国印老师的赐稿!他笔下朴实的语调、鲜活的人物、温暖的情感总是能勾起人浓浓的乡愁。文中为我们展现的是一幅幅满是时代气息的深长画卷;是一种时光很慢、车马也很慢、邻里之间亲密友爱的美好回忆……
今天,我们继续连载国印老师的《邻居八家》之《爷爷奶奶成了打工仔》。让我们一起在他温暖的诉说中感受冀东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乡邻里之间的趣事……
打工仔,原意为年轻的男打工者,是受雇于人,为他人做工而获得工薪的人。这一词语是中国大陆在改革开放初期从香港传入的,是由农民工概论分化出来的新名词。其实,现实打工族里远不限于年轻男性,也有年轻女性,且在不断地增多,姐妹打工,夫妻打工比比皆是。
如今,国人寿命延长起来,耄耋之人随处可见,百岁老人也不在稀罕。人们体质强了,体格硬实了,在街头或田间随意截住几个年轻人,一问都是50多岁的人了。过去我们上小学时,学习写作文,管50岁的人叫老大爷、老大娘,用的是驼背、白发、菊花脸(满脸褶皱)等词语。人长寿了,打工者年龄也增长了,现在就连老爸老妈,甚至爷爷奶奶,也加入了打工大军中,成了老打工仔。时下农村“空巢”院落越来越多,这也是原因之一。
满仓夫妇都是67岁的人了,还在邻县打工。他们打工的地方是个体饲料加工厂,加工猪牛鸡等的饲料,有粗饲料,也有精饲料。厂子规模不大,但挺正规,有原料仓库,有饲料仓库和加工车间,另外就是办公室、职工宿舍以及食堂。有十几名当地或外地人在此打工。满仓俩口子是外县人,自然属外地人,但他们异地感并不明显,因为厂长包括厂长媳妇都是即开明又实在的人,与工人们同吃同劳动,没有有钱人的架子与傲慢,工人工资不是太高,但不拖不扣,每月交几十元生活费,一日三餐,饭有干有稀,菜荤素搭配,又免费提供住宿。打工者觉得东家亲和力强,相处容易,心中没有芥蒂,工作和生活自然顺畅。
几年前,经人介绍满仓来到饲料厂干活,觉得不错,后来工厂食堂缺师傅,满仓想起了在家带孙子做饭的媳妇,跟厂长一说,厂长爽快答应,于是满仓媳妇换回在外打工的儿媳妇在家带孩子,自己来到满仓身边当了食堂师傅,成了奶奶级的打工仔,一干已经是三四年了。
无疑,老年打工者们都不是一开始就打工的,他们往往是从珍惜田畴开始,到转身离开土地另谋出路,几经周折之后才加入打工潮的。
千百年农耕岁月里,农民精心侍俸土地,又把五谷转敬世人,过程中也一代代地繁衍了自己。外出打工之前,满仓曾干过许多谋生挣钱的营生(事情)。自然,首先钟情的是土地,分田单干后许多年里,人们倾心田间,干劲十足,春种夏管秋收冬藏,四季不歇,而土地总是不负勤劳人的,用丰盈饱满填实了主人家的粮囤粮仓。人彻底解决了吃饭问题后,余粮还多,于是农户猪圈里的猪也多起来,母猪、仔猪、育肥猪满满,时常有猪贩子带着拖拉机或汽车来村里买猪,一车一车地拉走。邻居们说,精粮细米让人的肚子吃饱了,一头头卖出去的肥猪让人的钱兜也充实了。满仓家正是这时的受益者,两口子整日忙碌,日子过的很有起色。
那时家家都在添置自行车、手表、电视机、洗衣机等;餐桌上也丰富起来,喝了多少辈子的散装白酒换成了瓶装的,酒瓶子高低粗细不等,形状多样不一,上面贴着红红绿绿的各种标签,很是惹眼提神;过去没见过的啤酒也进了农家,头一口喝了说马尿味,却越喝越上瘾,从此一发不可收,伴随生活岁月;不喝酒的也喝起了麦精露、黑加仑、汽水等饮料。人们的日子几乎年年有变化,一年一个样。
天下的事总是变化的,后来粮食贱了,而种地离不开的种子、化肥、农药倒是不降反升,两下一对比,比出了种地不划算;猪肉也贱了,养猪不挣钱了,亏的还是村人。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满仓夫妇随人去外地学习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回来后在村南投资一万多元(当时是笔大投入)建了两个大棚种起了蔬菜。那时北方的冬天,冰封雪飘,万物萧瑟,原野一片空旷,除了一畦畦枯黄的冬小麦外,光秃秃的没有一点生命迹像。大棚栽植技术打破了千年沉寂,一座座塑料大棚横卧田野,冬阳下闪着明亮亮的光,远望去如一片片白云飘落在大地上。大棚内黄瓜、豆角、韭菜叶片上落着水珠,嫩绿得耀眼、透明;西红柿枝杈间果实累累,叶绿果红,红绿分明中,大棚内一片斑斓景色。
一排排,一座座冬阳下的大棚灵动着大地,温暖了寒冷的冬季,也丰富了餐桌和人的味蕾。春秋代序,岁月不居,几百年间,人们冬季唯一食用的大白菜终于有了众多同类,这些错季菜让人们倍感新鲜,幸福指数陡增。
小餐桌映照大时代,餐桌变化是历史变化的缩影。满仓和媳妇在寒冷的冬季里,在春天般的温室大棚内,忙得像旋转的陀螺——育秧栽植、浇水施肥、掐尖去杈、药物祛病治虫、摘果入筐、称重装车,而收获则是秋天般的丰厚——收菜的大车小辆将各种蔬菜拉到市场供应饭店、食堂及寻常百姓家,随之而来的是一沓沓人民币入了腰包。
这其间,满仓一双儿女成长起来,又翻建了四间房舍,房舍宽大敞亮,红瓦顶,白瓷砖墙,铝合金门窗,安装了暖气,购置了沙发,里里外外,焕然一新,俨然小康之气象。
几十年间,家乡农业新技术的应用,不仅让人冬闲变冬忙,也赋予了土地新的担当,千万年来的寂静休耕之季变成了繁忙的孕育成长之时。土地不单是人们粮菜的生长之地,也更是乡亲们致富的依赖。“黄土是襁褓,勤劳做保障,科技生趐膀”——现代科技农业如列车般呼啸着行驶在古老的家乡原野,带动乡邻们走上了致富快车道。
……
满仓不再种大棚菜时,是市场更繁荣,蔬菜更多了,大棚种菜成本升高,效益下滑之后。那时儿女已结婚生子,外出工作或打工,老两口就在家看孩子,兼种地侍弄庄稼了。
再后来,种地收秋全程用机械了,人便闲了很多。庄稼人闲着是难受的事,于是满仓外出寻活打工,几年后又带出了媳妇。
他们说,在外打工松散快活,工资收入也不少,挣些养老钱敢情是好事。话语间,两口子脸上表情轻松,有些心满意足。看来爷爷奶奶变成打工仔,并非令人担心的那样沉累和不爽。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向图片原作者致敬!
作者简介
张国印,遵化市人,河北省作协会员、唐山市作协会员。一九八四年开始发表作品,发表小说、散文、诗歌七十多万字。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文集《时光岁月记忆》、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长篇非虚构文学《国印乡痕》。
平台征稿启示
1、投稿邮箱:yanshanshiwen@163.com
2、来稿请用word格式排版,并附上作者姓名、个人简介、生活照一张及个人微信号一并打包发送到投稿邮箱。
3、稿件须是网络原创首发作品,文责自负。
4、投稿后一周内未收到回复即另行投往他处。
5、读者赞赏的一半为作者稿费,稿费每月发放一次。
主办:遵化市作家协会
顾问:关仁山 峭 岩 李春雷 杨立元 东篱 王立新 马良 张国印
编委:范丽丽 张国印 曹雪艳 张玉红 王翠红 杨晓健
主 编:曹雪艳
副主编:王翠红 杨晓健
编 辑:
小说与儿童文学:代文静
散文与报告文学:杨晓健 徐小东
现代诗歌:王翠红 王颖春
古体诗词:刘艳琴 张志明
评论与文学动态:梁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