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胃胀,先养肝!治浅表性胃炎的方子,疏肝消胀气,仔细教给你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藏象生理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我常常对别人讲,学中医,的关键是学习中医的思维。

你掌握了中医的思维,就等于掌握了看待这个世界的,另一种方法。

比如说,有一种常见的病,叫做浅表性胃炎。它的一些症状,你就必须用中医的视角来看待、调治,才有效果。

我学习中医内科学的时候,有一次,老师给我们讲到“痞满”这个病,举了一个例子,让我记忆犹新。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年36岁,什么毛病呢?就是有浅表性胃炎,三年来经常出现胃胀现象,而且容易嗳气。不管是什么时候,也不管吃得是否过饱,他都会嗳气,都会胃胀。

什么叫做嗳气啊?就是自觉从胃里头有气往上返,类似打嗝一样冲出来。偶尔如此,还可以。常常这样,谁都受不了啊。

除此之外,此人一切都好,不疼,不反酸,食欲也可以,唯有大便不是很规律。

此患曾用过西药,效果一般,于是转投中医。

刻诊,见脉缓,舌苔薄黄,舌质淡红。

当时,医家就给开了一个方子。但见——

柴胡6克,白芍10克,枳壳10克,炙甘草6克,厚朴6克,党参15克,法半夏6克,生姜2片,青皮10克,陈皮10克,大枣3枚。

服了药以后,患者一开始感觉变化不大。后来,上方加入鸡内金和神曲。这一回,效果出来了,胃胀满,爱打嗝的现象基本消失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按理说,浅表性胃炎,是很常见,很容易治疗的胃病。为啥此患用西药效果一般,用中药汤剂的办法,就好使呢?

这里头,还是我开篇说到的问题,即中医思维,决定了治疗效果。

你看啊,这个人的问题,在于胃胀嗳气,就是说,胃气不和。所以,在汤药里头,我们能看见半夏、党参、厚朴、生姜、陈皮、大枣,这样的可以健脾、降逆、行气、消胀的药材。胃病嘛,肯定得用这些东西。对不对?

但是呢,你再看,方剂里还有柴胡、白芍、枳壳、青皮这样的东西。它们是干啥的?是疏肝柔肝的啊,是治肝的。

为什么要治肝?这就牵涉到中医思维了。中医讲,胃胀、嗳气,虽然病在胃,但要想到肝。肝气不和,克犯脾胃,就容易造成这些现象。尽管,这个患者,在舌脉上,似乎看不到肝的问题,比如说脉弦的现象,就没有。但是,这不耽误从调肝的角度入手,去调脾胃。中医的基本思维,决定了这一点。所以,就去疏肝调肝。

这就是治疗的基本思路。至于说后来所加入的鸡内金、神曲等,不过是增进胃的消磨之功,增进胃纳而已。

由此可见,中医在治疗浅表性胃炎,表现为胃胀、嗳气时,比西医西药优越的地方,就是不忘调肝。肝胃同治,这个是中医的特色,是脏腑学说的应用,是西医比不了的。因此,效果才会更好一些。

说起来啊,这个浅表性胃炎,在现实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胃胀、嗳气,这是最普遍的症状。很多人都有这个问题。本文所述的配伍和治疗思路,属于疏肝和胃,理气止痛。有需要的朋友,如果想借鉴应用,那必须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进行,适当加减调整。另外,在生活习惯上,要对饮食进行调整。除了吃的东西要易消化以外,更要在吃饭的方式上做文章,做到细嚼慢咽,不急不躁 。情绪上,则要力求平顺、安然,不要过于紧张和劳累。浅表性胃炎,就是一个信号,提示我们要改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了。如果调整得好,它对我们的影响是有限的。如果放之任之,到最后,我们一定深受其害。

全文完。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