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再释义:第四章"和光同尘”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道”虚空不可见、不可触,然而它的作用却无穷无尽。它是那样渊深呵,好象是万物的宗主。挫万物之锋锐,解万物之纠纷,和合万物之光明,收纳万物之尖埃。它是那样幽隐呵,似无而实存。我不知道它是从哪里产生的,似乎在有大帝之前它就存在了。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道”,空虚,并且能量无穷。本章是对“道”的能量发挥、作用、施为方法进行的讲解。开章首句'道冲’,彰显了“道”虚、空、广、大的特征;'不盈’是讲“道”空虚,不盈满,万事万物无不包含在“道”的其中。“道”虽空虚,却能够挫去万事万物的棱棱角角,能够化解万事万物的纷扰情怀,和合万事万物的光芒,混合收纳万事万物的尘埃。

万事万物,都源自于“道”。“道”宽容而自然,任万事万物生成而不具有,包容并和合着万事万物的生成。万事万物在“道”中生长,“道”的'柔’,能化万事万物的'锐’,而趋于'和’;这就是万事万物在“道”中不断发展、进化、转化、消亡,新老事物不断产生交换的原因 ,这一切无不是“道”自然属性的显现;同理,万事万物的纷扰、光芒、尘埃无不在“道”中同化和合,“道”永葆初相,即“一”团和和之气的在抱。

天地众生,万物生命,世间万事,无不生活在“道”的怀抱;“道”自然、虚空、谦不盈满,能包容所有一切,“道”能将所有的一切事物和合于“道”中。所以,我们要学习《道德经》,把自己的行为符合于“道”,应变万事'求于和,至于中’,这样就不会被“道”改变,使自己在天地间一团和气,流行于“道”中,永久流传。这里,我想起了人的大脑,那么多的血管自然排列,一旦这些血管被纷扰,必然就要生病。关于血管纷扰的原因和应对的方法,我会在后面的讲解中尽量提到。

在生活的实例中我们经常能够遇到:强中自有强中手,任何'锐’的事物,都不可能长时间的存在,并被改变或消灭。这里的“消灭”,不是被消灭,而是其不能顺应'道’,而自身形态要发生的转变。“道”一团太和之气,自然流畅,所以一切的纷扰都是不自然的行为,“道”虚空不盈,一切的纷扰都会在“道”中被自然的化解。有时在处理一件事,在没有头绪的情况下,怎么办?首先看看,是不是心中聚的事太多了,那就让它们暂时;驱散所有的念头,赶走心中所有的事,先让心静下来,给自己心留片刻的空虚和安宁,然后集中精力去一件件的处理事情,办一件,了一件。这里我想起了一个佛家的故事:有人问佛,你成佛之前是干什么的?答:砍柴、放羊、吃饭。问:那成佛后呢?答:砍柴、放羊、吃饭;问:那又有什么不一样呢?答:以前,吃饭的时候想放羊的事,放羊的时候想砍柴的事,砍柴的时候想吃饭的事;现在,吃饭就是吃饭,放羊就是放羊,砍柴就是砍柴。这其实就是正念的理论。正念的理论说白了就是意诚;《礼记 大学》说: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所以,无欲得心安,心安则清净,清净是正道,正道出真知,真知就是大智慧。那如果碰到真正解决不了的事情怎么办?那就放下它,一切随其自然的去解决吧。《阴符经》讲: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陰陽勝。所以,没有事情是不能解决的。

本章讲解“道”的包容和虚空的胸怀。它能和合、化合、同合万事万物,而自身却不会被改变。“道”性谦虚、平和、虚静、自然。上一章讲了“道”不主宰万事万物的发展,但万事万物都在“道”中,万事万物都将被“道”的谦虚、宽容而和合,“道”却永远不会消失和改变。这一章讲述万事万物都要和合于“道”幽深、虚空,清晰明灵、久远玄妙的根本之寂,这才是大道无始无终的永恒存在的道理。也是万事万物赖以生存的道理。

(0)

相关推荐

  • 《道德经》心得体会(9-15)

    ​道德经心得体会(九): 我最早接触老子,是在中学历史课本中,对老子的印象,能够说起初是很模糊的.近期,我局第六届读书会开始了,局领导向我们每一位干部推荐了<道德经>等书,最终有机会认真拜 ...

  • 再读《道德经》之第四章 道冲——老子对道的特性的认识

    四,道冲--老子对道的特性的认识 原文: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原文理解: 道的性格很冲,而用它的话或许会感觉到 ...

  • 徐慎檀:《道德经》释义第四十四章

    大家好! 现在是我们国学经典每天读的时间,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道德经>,请大家给自己的心灵十分钟,我们来体会古圣先贤的智慧.今天我们学习<道德经>的第44章,下面大家一起把 ...

  • 徐慎檀:《道德经》释义第四十三章

    大家好! 现在是国学经典每天读的时间,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道德经>,现在我们学<道德经>的第43章,下面我们一起把这一章的原文读一下: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 ...

  • 徐慎檀:《道德经》释义第四十二章

    大家好! 现在是今天的国学经典每天读的时间,请大家给自己的心灵十分钟,我们一起来学习<道德经>,体会古圣先贤的智慧.今天我们学习<道德经>的第42章,下面大家一起把这一章的原文 ...

  • 《道德经》第十四章:道态恍惚

    主播 | 子淇 修音 | 一林 图编 | 匀 [原文]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博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 ...

  • 《道德经》第二十四章:道者不处

    主播 | 子淇 修音 | 一林 图编 | 涣 原文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 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译文 踮着脚尖的人站立不稳,跨 ...

  • 道德经原成 道经四章 万物之宗

    此文章为非儒家思想的道德经专研文章,强调专业性,不具备娱乐性,观者慎入! 一.原文: 道冲,而用之又弗盈也. 渊呵,似万物之宗.挫其阅,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 吾不知谁子也,象帝之先. ...

  • 《道德经》 第十四章《无状之状》悟读述杂【14】

    《道德经》 第十四章《无状之状》悟读述杂【14】

  • 道德经帛书版第四章:虚而不盈,方可为万物之主

    <道德经>第四章,帛书版和传世版几乎没区别,只是个别字的变化,我们还是直接来讲解这一章. "道盅,而用之又弗盈也","盅"这个字呢,在帛书甲本里是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