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观念对话沦为“鸡同鸭讲”?

我在之前的札记里曾提到,观念可以简化世界,但也会带来对现实的遮蔽(原文链接)。由此就衍生出,很多争论其实都不在同一个频道上。譬如民族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的争论,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没有界定好论题,导致最后完全是鸡同鸭讲。
观念是简化世界的工具,但如果不能用好这个工具,就会给沟通带来非常大的不便。历史上很多灾难和曲折都是沟通不畅带来的。不止“观念”,沟通当中还有很多坑是你不加反思就会掉进去的。
这里我要向你推荐得到CEO脱不花的《沟通的方法》,它可以带你重新理解“沟通”这件事。今天的文章就来自于罗振宇为这本书写的推荐序《请加入这场无限游戏》。
(参与文末互动即有机会获得赠书)
为什么沟通是无限游戏?为什么邀请你加入这场无限游戏?请享用这篇推荐序。

请加入这场无限游戏
罗振宇(序)
这篇推荐序只有一个任务:劝你一定要把《沟通的方法》这本书看完。
我自己买过太多没看完的书,但从来没人告诉我,我错过了什么。这篇序言要负起这个责任。
我给你三个看完它的理由。
第一个理由:这很可能是一本经典。
如果一本书能在一个古老问题下填写新答案,本就足以成为经典。“如何沟通”就是这样的古老问题。
如果一本书还能把古老的问题变成新问题,那它距离经典就更近一步。
如何说服对方?如何让对方觉得舒服?这些是关于沟通的古老问题。而在这本书里,脱不花问出了一个新问题:怎么通过沟通,实现自我塑造?
人是通过选择来自我塑造的。但是,穷尽我们自己的禀赋,选择的空间仍然有限。
有一个段子是这么说的:“我妈问我为什么不结婚,为什么不上北大。难道是因为我不愿意吗?”你看,太多的限制性因素把我们困在当场。所以,不断邀请他人进入自己的生活,打破资源匮乏的困局,借助各种外部力量,放大自己的选择组合,我们才能成为那个想要的自己。
这才是沟通的终极目的。脱不花称之为“无限游戏”:将更多的建设性关系连缀到自己的生命之网中,让这张网受到滋养,不断生长。
在这个视角下,有关“沟通”的每一个话题几乎都会被改写。
第二个理由:这是一个工具箱。
一个正常受教育的人,18岁之前,就已经知道了世间所有的大道理,但他一生都未必凑得齐应对挑战的小工具。
比如,我早就知道要尊敬长者的道理,但直到我8岁那年,我堂哥在饭桌上对我父母说了一句“我吃完了,您们慢慢吃哈”,我才瞬间明白,此情此景下,“礼貌”的大道理是可以通过这样一句话来实现的。
再比如,我早就知道为人要谦逊的道理,但直到20岁那年,我听人讲课,老师说“下面我分享一些自己的经验”,我才瞬间明白,传经送宝而又不显得好为人师,是可以用“分享”这个词来实现的。
这些工具很琐碎、细屑,但一个人的沟通素养,就是这样持续搜集,由涓埃汇成的。
不说“但是”,而是说“同时”;不说“你听懂了吗”,而是说“我说清楚了吗”;不说“我来晚了”,而是说“谢谢你等我”;不说“你我”,而是说“咱们”;不说“非常抱歉”,而是说“还盼理解”;不说“你过分了”,而是说“我很生气”,等等。
这本《沟通的方法》,充满了各种具体情境下可以快速调用的小工具。
脱不花写这本书的姿势,不是站在指挥席上挥舞道理的小棒棒,甚至也不是站在你的前面指引着远方,而是站在你身边,在你确有需要的时候,对你使个眼色,附耳过来:“你可以这么说……”
第三个理由:这是脱不花写的书。
脱不花是我的创业战友,也是我一生的奇遇。
她没有上过大学,但她写的散文得过“人民文学新人奖”。她的知识量和好奇心,都远超常人。我经常开玩笑说,一个没上过大学的人成了著名知识服务品牌的创始人,这件事本身就非常励志。
同时我也知道,“没上过大学”对她到底意味着什么。她没有可以倚仗的平台,她登临向上的每一步,都是通过沟通的努力,引来了贵人相助、能者帮忙、看客祝福。
所以,这本书其实不是她“写”出来的,而是她“自我追问”出来的。这本书的写作任务逼着她把自己用过的方法清晰表达出来。
顺便回答一个很多朋友都好奇的问题:“罗胖,你是怎么找到脱不花这样的创业伙伴的?”我知道,他们的这句问话中,半是请教,半是艳羡。
其实很简单。2013年,我和她在一个非正式的学习小组里相识。小组的成员大概有10人,来自各行各业。大家每月聚会一次,凑份子请一位老师给我们讲课。前后大概持续了一年多。在这样的深度交流氛围中,识别出一个能干的人当然不难。
有一次,我试探性地问了一句:“我想创业,要不一起干?”她说:“好。”
如此干脆而平静的态度,让我当时小小地受了一次惊吓。于是,两年后,就有了得到App。
这个故事虽然简短,但它包含了今天得到App最重要的基因片段:用“凑份子”的学习方式,寻找高价值的学习资源和气味相投的人。这个故事也显出了脱不花所有沟通技巧中最珍贵的部分:直白且果决。
这本来只是沟通风格的一种。但相处时间长了,我才认识到这种风格的价值:因为战略透明,她会成为他人世界里一个价值确切的节点。
这些年的共同创业,我一次次旁观了她处理事务的方式:面对丛杂的难题,精准地设立目标,然后想办法完成它。那种手挥目送、截断众流的姿态,好看。
你也许没有机会和她共事,但是你面前有一本同样风格的书。看完它。
作家凯文·凯利(Kevin Kelly)在他68岁生日的时候写了这么一句话:“倾听你所喜欢的人时,要不时地追问'还有吗’,直到他们没有更多东西可讲。”
建议你也用这种方式追问脱不花和这本书,直到她没有更多东西可讲。

互动赠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