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勤利器:Soundcore/声阔 Liberty Air2 Pro主动降噪蓝牙耳机测评
趣听官方QQ群:369372120
在群内可获得耳机推荐,进行心得交流,还有最新动态。
···················
样机来源:厂商送测约稿,特别企划测评
样机类型:市售量产版
不论你是否对耳机产品关注,你绝对在各个平台上都看到过来自Soundcore的产品广告,我如果说它和大名鼎鼎的数码配件品牌Anker是兄弟品牌的话,你绝对不会感到那么陌生。Soundcore是一个实打实的中国品牌,但是有着不输于任何一个海外品牌的“国际范”和产品设计理念。
我相信你已经对于本次要测评的这款型号为Liberty Air2 Pro的TWS耳机不那么陌生了,因为已经有太多的数码博主去为这款产品测评。对于Liberty Air2 Pro这个略微晦涩的名字来说,我们更愿意去称他为“降噪舱”。
Soundcore/声阔 Liberty Air2 Pro 真无线蓝牙耳机
01.包装与配件
所以说这个“国际范”的开端应该就是“降噪舱”的包装盒了。“降噪舱”的包装盒从设计上看就非常的直接,我手中的这款“国行”型号则直接在两个耳机渲染图中间用非常显眼的大字来介绍它的核心功能——五合一多场景双馈降噪,这句话的信息量很大,我们后面再聊。
包装盒正面
包装的两侧分别介绍了耳机使用的振膜技术和“十位格莱美奖音乐人倾力推荐”的字样,再一次地把“降噪舱”的国际化属性所凸显出来,我认为在这些细节上,Soundcore拿捏的很是到位啊。
打开包装盒
至于配件方面,我认为这是我见到的TWS耳机当中最有诚意的一款,为了充分考虑不同人群耳道大小所带来的密封性问题,“降噪舱”一共配备了9对特制的硅胶耳帽,此外还有一条TypeC的数据线。
配件全家福
02.外观与做工
耳机充电仓本体
说真的,自从苹果的AirPodsPro问世以来,后续我们能见到的大部分主动降噪TWS都是基于AirPodsPro的形态去开发的,比如华为的FreeBudsPro这种大同小异的产品,看到现在属实让人有些审美疲劳了,但也因此证明AirPodsPro的外形设计从人体工学上讲的确很科学。
而“降噪舱”虽然在腔体本身也还是延续了AirPodsPro一些在佩戴方面的设计精髓,但是在整体设计语言和轮廓上,你已经无法再去给“降噪舱”贴一个“抄袭苹果”的标签了,很显然这是一个原创程度还很高的设计。
打开充电仓
“降噪舱”一共有四种颜色提供,我手里的这款是“矿石白”,你如果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在充电仓的表面上会有这种类似石头斑点的纹理,让白色看起来也不那么单调,漆面的处理在手感和细节上的确是没得挑的。
“降噪舱”的充电盒整体设计非常圆润,采用的并不是常见的翻盖设计,而是阻尼感非常明显的磁吸滑盖设计。曾几何时我一直很喜欢拿着AirPodsPro的盖子来回开合的玩,然而“降噪舱”的滑盖设计玩起来简直不要太爽。
耳机本体外观设计
我一开始认为“降噪舱”的充电盒体积会非常大,直到我把它拿到手中实际体验以后才发现,其实它的大小远远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大,只比AirPodsPro略微大一圈的尺寸,刚好可以放在手掌心中把玩的尺寸,其实是在完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的。
整机的携带重量只有86.3g,并不是一个很高的重量。而两只耳机的佩戴重量也只有XXg,所以在实际佩戴的时候并没有任何异物感或者坠耳感,因为耳机本身非常轻巧。至于做工方面,我可以说一句它的做工比AirPodsPro还要好吗?你们应该不会骂我吧,毕竟它没有AirPodsPro那么硕大的缝隙用来积灰。
佩戴重量:10.5g
携带重量:62.3g
TypeC的充电口当然是标配了,并且也没有那么恶心人的去搞什么有线版和无线版两种,而是直接把无线充电功能也集成到了这个充电盒当中,我相信这种做法在接下来也逐渐会成为趋势,因为无线充电实在是太方便了。
充电指示灯细节
3.操作、降噪主观体验与续航表现
操作体验永远是我认为TWS产品当中最重要的一环,这将会直接影响到你对这款耳机的整体好感。而功能的多与少,也是体现一款产品价值的重要因素。“降噪舱”毕竟不是声阔的第一个TWS产品了,之前产品的一些遗憾或许已经在“降噪舱”这款产品上进行了补齐,比如我们喜闻乐见的佩戴检测功能,简直不要太实用哦!
充电仓细节
在谈及“降噪舱”的操作体验之前,我一定要向你提前说明一下。和许多国际一线大厂一样,声阔也为他们自己开发了一款针对旗下产品的APP。因为有部分厂商所给耳机设计的APP真的只能用鸡肋来形容,但是声阔所提供的这款APP的功能可谓是异常强大,它几乎能让你完全自定义你的耳机。
可自由调节等级的降噪
所以“降噪舱”的操作逻辑我已经不需要再向你介绍了,因为你喜欢什么样的操作方式,你完全可以自己定义。我只用说一句,“降噪舱”的触控功能真的非常好用,不傻,不需要你去适应它的灵敏度,剩下的一切,都交给你自己处理。
然后剩下的就是和你来好好聊一聊“降噪舱”的核心功能:主动降噪了。我们知道,市面上早期出现的一些主动降噪功能的TWS以及三四百元价位的产品,都是单馈降噪。而“降噪舱”则是千元内少有的双馈降噪TWS,至于这两种类型的区别,我就不多讲了,懂的人都懂。
双馈降噪的作用
我们先来谈谈它的多场景降噪设计,我们知道,AirPods的降噪功能只有开、关和通透模式。但问题就在于我们并不是所有时候都面对的一种噪音环境,比如你刚从嘈杂学校食堂吃完饭回到宿舍,还得继续忍受舍友打游戏大喊大叫的声音,这些场景的噪音环境是不一样的,那么一刀切的降噪模式可能就捉襟见肘了。
首先要明确一点的是多场景降噪模式并不是“降噪舱”这款产品首创,但的确是它把这个功能在TWS产品上做的最完善且实用的。你只需要在APP当中选择适合自己当前场景的模式,耳机就会为你提供合适的降噪效果,毕竟你在相对安静一些的图书馆内,并不需要马力全开的降噪模式吧?毕竟长时间的耳压你也会很难受的。
所谓的“五合一多场景降噪”的解释
要说具体的降噪效果的话,我认为在最如地铁公交之类的嘈杂环境下,“降噪舱”的降噪水准是仅次于AirPodsPro的,但是差距并没有售价那么明显,只是在可闻的低频频段AirPodsPro的降噪效果会要比“降噪舱”好那么一些,但是差距我认为再结合其它的降噪模式的补充,已经不算是明显缺点了。
对比苹果AirPodsPro
另外再简单介绍一下“降噪舱”的另外一个有趣的功能,即:HearID2.0,这种根据人耳对不同频率敏感度的测试再补偿功能已经到现在在很多手机当中都内置了,比如小米手机内的“听感调节”和它是一样的原理,只是这一次“降噪舱”直接把这个功能做到了TWS耳机当中,让你不再受前端设备的限制。这种补偿技术好不好用也的确是“千人千耳”。
HearID2.0的软件界面
续航时间我们按照100%-0%、50%音量进行测试,主要测试单次续航时间。在开启降噪模式下的单次续航时间约为5小时左右,关闭降噪的话则接近7个小时,电池盒则可以给耳机充满约3左右,是一个非常可怕的续航能力了。
4.声音表现(耳机的声音表现结论较为主观,以下内容仅代表趣听观点。如果有可能,建议结合其它媒体发布的内容一同进行参考。)
虽然说Soundcore貌似和HiFi半毛钱关系没有,但是你通过他们的宣传介绍仍然可以看得出来他们对于音质方面的侧重程度有多高。我没有在公开资料上找到“降噪舱”所使用的单元型号与具体规格,官方只介绍了“降噪舱”使用了多层复合振膜,这种振膜在HiFi耳机当中仍然是比较常见的。
“降噪舱”搭载了一枚11mm的大尺寸动圈单元,蓝牙采用了来自BES提供的方案,因此编码只支持AAC和SBC,但是在Android端上使用的话,玩一些音游也并不会有明显的延迟。本次声音试听测评采用飞傲M9作为前端,试听曲目参考《趣听耳机评测试音集》。
FiiO/飞傲 M9 便携音乐播放器
整体声音表现评价:“降噪舱”的声音表现并没有出乎我的意料,它的调音仍然是一种非常“大众化”的风格,略微靠前的中频,量感较大的低频和比较清脆的高频,就是“降噪舱”的声音风格最好的概括。如果再说简单一点的话,它的声音风格与AirPodsPro有着很高的相似度,只是低频比后者要多了那么一些。
在声音解析力上,“降噪舱”是要比AirPdosPro好那么一些的,这主要是集中在中高频范围,而低频虽然量感较大,但好在并没有把中高频的细节掩盖,但话又说回来,毕竟“降噪舱”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HiFi耳机,它的声音也需要满足更多用户的需求,所以这种“大众化”口味的调音也似乎没什么问题,至少“降噪舱”的声音并不难听,听感上非常讨好耳朵。
只是听起来略微明亮且清脆的高频稍微让听感上写的有些出圈,因为“降噪舱”的声音并不是一种侧重密度和解析力的,而是中低频都是略微松散、柔和的感觉,但高频却有着不错的密度和解析力,在风格上显得有些不搭。下面是“降噪舱”的频响曲线图,你可以在其中看出一些端倪。当然,如果你对这种风格不是很满意的话,你仍然可以借助自带的APP进行硬件级的EQ调节,这个EQ是跟随耳机的,要是这么说,其实这个耳机的声音可发挥的余地就大了许多。
降噪舱 原始频响曲线
总结:降噪舱算是为数不多的定价到千元的国产真无线耳机,前有苹果AirPodsPro的疯狂打折,后有华为的FreeBudsPro的巨大流量围堵,Soundcore只能把功能和体验做的更好,带来绝对的竞争力优势,才能在千元价格站稳脚跟。
在我看来,“降噪舱”这款产品足够能证明,只要你想用心做产品,一切从体验出发,就可以做的很好。对于非苹果端用户而言,我们太需要一个能更好适用于安卓端的主动降噪TWS了,“降噪舱”的问世,你又多了一个可靠的选择。
优点:续航较长,体积轻巧,佩戴稳固,做工优秀,配件丰富
缺点:耳机体积稍大,声音素质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