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博馆藏精品丨汉地节元年历谱

1990年敦煌市清水沟汉代烽燧遗址出土,现存27枚。单枚简长36.10-37.10厘米,宽0.60-1.30厘米。尚存两道编绳,排列整齐,字迹清楚,以汉隶书写,为汉代地节元年(前69年)历谱。本应由30支简组成,一简一日,此册缺失3枚,即一、二、三日。上端第一阑直书日期,从右至左,自四日至三十日,第二至第十三阑横书正月至十二月干支,干支下直书八节、时辰和历注。为编册横读式汉代历谱,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太初历谱简册。

地节元年为闰正月,该历谱中,日数下为十三行干支,干支下置六节、时辰和建、伏腊历注。六节分别是:立春、立夏、秋分、立秋、立冬、冬至,综合佚去三简,可知佚者为春分、夏至二节气。它是已发现汉代历谱中,用八节注历的最早实例。之所以使用八节注历,一个原因是八节在古代历法中的重要性,它是构成二十四节气和我国古代历法的基本要素,只要在历谱中注明八节,也就容易推算出二十四节气了,因此用八节注历,也就意味着用全部二十四节气注历。用八节注历的另一个原因是,在汉代八节是封建王朝的重大祭日,皇帝在八节各日要带百官进行祭祀活动,也是为了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地节元年历谱中记有八个时辰,从八时所纪干支来看,是按十二辰记时。该历将八时分置于不同月中,即:八月寅平明、九月卯日出、十月辰食时、十一月己隅中、十二月午日中、二月申餔时、三月酉日入时、四月戌黄昏。八时在每月里的安排顺序,是从八月干支中第一个十二地支的寅下置平明时开始,逐月下推,依次在每月第一个十二地支的卯、辰等八地支下,按序分置日出时、食时等八时。其中,除闰月外,还有正、五、六、七四个月未置时。在推出所佚三简干支的历谱中,逐月以十二支相推来看,正、五、六、七四个月中的未日昳、亥入定、子夜半、丑鸡鸣四个时辰,在原历谱中未设置。

该历谱三伏俱存,为初伏,中伏和后伏,是为了避免暑气的灾害而设立的祭祀。

该历谱历注中仅置一“建”字。“建除十二直”又称“建除十二神”。建除十二直是以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十二字,配于历书每日十二地支之下,各主一定吉凶宜忌。至太初历时期的敦煌历谱建除十二直开始出现于历注中,但仅注一“建”字。“建”的安排是,正月(寅月)在十二支的寅日为建,二月(卯月)在卯日为建,以下就逐月按十二支为建,闰月不安排建。这种安排虽仅一“建”字,由于十二纪日地支同建除十二直均以十二为周期,每月的建日确定后,其他各日就可循序排列下去。直至东汉四分历时期,开始在历谱中注全了建除十二直的文字。从北魏太平真君十一、二年历,敦煌文书唐宋县注历,黑城出土十二世纪的宋版本历书,直到解放前的黄历(即《时宪历》)一直沿用,可见其作为迷信历注,影响之深。

太初历是我国最早根据一定规制而颁行的历法,它的制度可以说是划时代的。它问世后,一共用行了189年,对研究汉时期的历法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太初历谱形式多样,当时纸张少,简册携带不方便,古代劳动人民极大的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编册横读式历谱。太初历以生产实践为目的,内容以历法为主,其科学进步性为后世历谱所不及。

(敦煌博物馆)

(0)

相关推荐

  • 四时八节

    我一直在想四时八节是哪四时八节.我没去百度,我觉得自己能想出来. 想了几次终于豁然开朗,明白了. 四时不用说,当然是指春夏秋冬四季.而八节一定和四季有关,每一季的季初.季中加起来就是八节. 八节应该分 ...

  • 敦博馆藏精品|敦煌简牍欣赏——玉门都尉府以亭行

    以亭行 1998年玉门关遗址出土.长 14.6cm,宽2.3cm. 释文: 玉门都尉府以亭行 三月乙丑东门卒庆以来 松木制作,右边残缺.其下部似有封泥印槽,但痕迹很模糊.为玉门都尉府邮件,从文字的释文 ...

  • 馆藏精品丨汉狼噬牛金牌饰(七)

    <<点击上方观看视频<< 汉狼噬牛金牌饰,汉代,青海省海北州祁连县出土.长15厘米,宽9.5厘米,重360克.黄金制成,金牌饰背后有桥形穿鼻,便于佩挂.整体画面为起伏的山峦和茂 ...

  • ​甘肃馆藏精品丨画像砖之动物篇

    龙纹模印方砖 龙纹模印方砖,汉代.1987年天水市甘谷县收集.模印方砖,略残,长29.4-32.1厘米,宽30.9-31厘米,厚3-5.6厘米.砖上沿刻画二花瓣.右边和底边装饰锯齿状.砖面中间模印一青 ...

  • 甘肃馆藏精品丨画像砖之生活篇

    庖厨图画像砖 庖厨图画像砖,魏晋,一级文物.1972年嘉峪关新城1号墓出土.长35厘米,宽17厘米,厚5厘米.长方形.左侧五分之一无图案.砖面施一层白色底,四周勾绘土红色边栏,用黑.红彩画出图案.画面 ...

  • 甘肃馆藏精品丨印章系列

    汉 "杜宝"玉印 汉 "杜宝"玉印,汉代,一级文物.旧藏.印面长1.3 厘米.宽1.3 厘米.通高1.35 厘米.和田白玉.方形,龟钮.印面以铁线篆镌刻&quo ...

  • 甘肃馆藏精品丨钧窑天青釉三足炉

    钧窑天青釉三足炉,元代,一级文物.1975 年 9 月在平凉市崆峒区征集.高 8.2 厘米,口径 11.1 厘米.鬲式,侈口,束颈,鼓腹,平底,下承三足.施天青釉,釉色凝厚滋润,光泽优雅.三足尖外撇, ...

  • 甘肃馆藏精品丨三角折线纹彩陶方盒

    三角折线纹彩陶方盒,四坝文化,一级文物.1984 年民乐县六坝乡东灰山 96 号墓出土.高 10 厘米,长17 厘米,宽 6.5 厘米.经粘对复原,基本完整,口略残,盖断裂.夹砂红陶,长方体,长方形盖 ...

  • 甘肃馆藏精品丨荷花纹雕砖

    荷花纹雕砖,西夏,一级文物.庆阳市西峰区彭原乡张坳村北咀采集.砖青灰色,正方形,边长 33.2~33.4 厘米,厚 6.5 厘米.砖雕一盛开的荷花,荷花正中雕有颗粒饱满的莲子,莲瓣舒展外伸,荷叶硕大, ...

  • 甘肃馆藏精品丨莲生贵子雕砖

    莲生贵子雕砖,西夏,一级文物.庆阳市西峰区彭原乡张坳村北咀采集.砖青灰色,正方形,边长 33 厘米,厚 6 厘米.砖上雕一童子卧于荷叶上,童子面部丰圆,高鼻大眼,颈后饰有飘带.盆形荷叶承托着胖胖的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