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影的新工笔人物|虚蒙而迷离的彩色空间
在虚蒙而迷离的彩色空间内,用自身的色彩性格激发观者对画的新鲜感知能力。在碎片化的当下,何为实象,何为虚象,何为生活,何为艺术,何为存在,何为自我…相对于真实的生活来讲,我画的是生活又不是生活,更多是对于事物多向的认知和由宏观到微观天马行空的探索,是由已知到未知的游戏,更是对事物无科学性的架构。
相同的物象,当我们与以往的思考惯性保持距离转化角度观察时,它会呈现出不同以往的模样。这些冲破常规的样子正是我所追寻的,在追寻中的作者选择了一种与自身对世界认知相吻合的表达形式。象里象外,复归何方!
——孙影
孙影;1990年生,河北廊坊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就职于吉林省书画院。
重要展览:
2014年7月,作品《和》 —入选“中国梦·赤子情——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吉林省美术作品展览”获 “一等奖”
2014年12月,作品《和》—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2015年6月,作品《和》—入选“翰墨齐鲁”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5年9月,作品《和》—入选“高洁品性 兰蕙人生”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5年9月,作品《合》—入选第三届吉祥草原·丹青鹿城——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5年10月,作品《孔子学院·融》—入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吉林省美术作品展” 获 “一等奖”
2016年10月,作品《同心筑梦·家园》—入选“同心筑梦·第二届中国民族美术双年展”(最高奖)
2016年10月,作品《红色记忆》—入选“红色记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吉林省美术作品展” 获 “一等奖
2016年12月,作品《红色记忆》—入选“工·在当代——2016·第十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
2017年3月,作品《红色记忆》—入选“第五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
2017年8月,作品《忆·心印》—入选“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全军美术作品展览暨第十三届全军美术作品展览”(最高奖)
2017年9月,作品《融》—入选“首届白山黑水·美丽四平全国中国画作品展”(最高奖)
2017年9月,作品《城市之光》—入选“喜迎党的十九大,光辉历程”吉林省美术作品展览获“一等奖”
2018年3月,获得“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立项”
2018年9月,作品《暮幽寂寂》入选“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吉林省美术作品展览
2019年4月,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结项
2019年9月,作品《韶华赋·和》—入选“庆祝建国七十周年”吉林省美术作品展,获“二等奖
2020年,《民族一家亲》—入选“不忘初心 继续前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
当代美术史家顾平曾将20世纪以来工笔画的出新之法作过如下的归类:
其一,直接延续传统经典,画面元素很少改变;其二,置换画面元素与色彩表现倾向,使其具有对应的时代气息;其三,在趣味上与语言深度上探索,有着文人的怀旧情结;其四,用传统工笔语言方式,在观念与趣味上进行颠覆性探索,即“新工笔”。
显然,孙影的工笔画兼具上述的多项特征。孙影的作品大致可以归为两个门类,一类是现实生活的题材,一类是表现个人生命体验的题材。
首先评析画家的第一类作品。孙影对现实生活及时代的变化有着敏感的体悟和认识,也创作了很多高质量的作品。如反映青年女性平凡生活的《融》,用色清雅,展现了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青年女性。
画家选取了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性元素,如竹简、敦煌飞天、脸谱、算盘、剪纸、文房四宝、茶叶等。为了搭配素雅的韵味,少女们安坐在明式家具之上,虽然人物众多,但丝毫没有拥塞的感觉。
这两件作品则体现了画家对老一辈革命先驱的追忆。画家将背景设定为黄土高原和雪原,这些元素是对那一段悲壮历史最好的见证。画面中的女性形象是如此的鲜活,仿佛在暗示曾有无数年轻的生命为了伟大的革命事业,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去。《红色记忆》中的青年女性目光坚毅,神态从容,表达了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矢志不渝的决心。
我们在评析第二类作品。在这一系统中,孙影的绘画语汇中有三组重要的修辞:面容、图案化的纹饰(纹身)、相(像、象)。在传统的绘画中有“写真”一门,通过人的面容最能够反映人的心绪与状态,通过对个体典型性面容的挖掘也能够触及当代人的群体性状态。
孙影更关注通过面容的改变来窥看人对欲望的占有性的本质,具有一定的深刻性,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整容,作为女性比较关注的话题,也触发她进行一系列有深度的思考,
正如画家对个人遴选符号性语言的自述:“从某种意义上说,容貌的改变是对自我欲望的不断满足,也是对自我欲望满足感有意识的释放,我们不难觉察,无论是美颜拍照,还是整容技术,都是对人类欲望黑洞的某种迎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