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的历史发展变化
【由来】
宋元祐二年(1087年)置日照镇,属莒县,取“日出初光先照”之意,始有“日照”之名。金世宗完颜雍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升日照镇为日照县,属山东东路莒州,并自此筑城浚池,始有日照城。1984年4月,临沂地区石臼港办事处建立。1985年3月22日,撤销日照县和石臼办事处改为县级日照市,1989年6月12日,日照市升格为地级市。
【沿革】
夏、商时期,日照属东夷。西周到战国前期,地属莒国。越王勾践二十四年(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徙都琅邪[yá] ,地归越国。楚简王元年(前431年),楚灭莒,以莒为邑,又属楚国,后属齐国。燕昭王二十八年(前284年),燕将乐毅伐齐,入齐都临淄。齐王奔莒,莒人立齐王子法章为襄王。齐襄王十四年(前270年),齐将田单破燕军,尽复齐失地,迎齐襄王回临淄。地仍属齐。楚考烈王八年(前255年),楚又北侵,取鲁,封鲁君于莒,地为楚国所占。秦始皇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地归秦国。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统一中国,日照地为莒县东境,属琅邪郡。西汉时,始置海曲县,属徐州刺史部琅邪郡。西汉元帝时,封城阳荒王子光为昆山侯。日照之西半境(今五莲县)属昆山侯国。东汉时,废昆山国,海曲更名为西海县。三国魏时,废西海县,并入莒,属青州刺史部城阳郡。
西晋初年,沿魏制。南北朝时期,宋明帝失淮北,随莒县归北魏南青州东莞郡。北魏孝庄帝永安二年(529年)置梁乡县,故址今东港区两城镇,属胶州东武郡。北周改南青州为莒州,郡县仍旧。隋代,日照地属琅琊郡莒县。
唐代,日照地随莒县改属河南道密州(高密郡)。五代因之。北宋时,属京东东路密州。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置日照镇,仍属莒县。日照之名始于此,有“日出初光先照”之意。元祐三年(1088年)日照镇划入胶西县,改京东东路为山东东路,属之。
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升日照镇为县,仍名日照,属益都府莒州,县治于今日照城。元代,日照县属中书省山东东西道益都路莒州。明初,日照属山东等处承宣布政使司青州府莒州。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为防倭寇,于县之南境置安东卫。
清初,沿明制。清雍正八年(1730年)升莒为直隶州。雍正十二年(1734年)置沂州府,降莒州为散州,入沂州府,日照亦归属沂州府。乾隆七年(1742年)裁安东卫并入日照县,置安东卫巡检司。
民国二年(1913年)2月,废府设道,日照划入胶东道。民国十四年(1925年)冬,改属琅琊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5月撤道制,日照县直属山东。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2月,隶属山东省第三区行政督察区。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日照县仍隶属第三行政督察区。
日伪统治山东时期,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3月5日,伪山东省公署成立,将全省划分为鲁西、鲁东、鲁北、鲁南4道和济南、烟台两市,日照县属鲁东道。1940年(民国二十九年)7月,唐仰杜任伪省长期间效仿清代,山东设“九州十府”的政区建制,日照县属沂州道。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伪山东省公署瓦解。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相继诞生。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3月16日,日照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民国三十年(1941年)1月,隶属莒、日、临、赣四县联合办事处,后四县联合办事处改为滨海各县行政联合办事处。同年8月,日照隶属滨海专区。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6月隶属滨海区滨中行署(三行署)。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4月,滨海专员公署改为行政公署。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7月,滨海行政公署改为滨海行政专员公署,日照隶属该署。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8月,日照隶属鲁中南行政区行政公署第六专署(次年7月改称滨海专署)。
1950年5月,滨海专署撤销,日照划归沂水专区。1953年8月,又归胶州专区。1956年5月胶州专区撤销,日照县改属临沂专区。1968年4月9日临沂专区改称临沂地区革命委员会,1978年7月10日,临沂地区革命委员会改称临沂地区行政公署,日照县属临沂地区。
1984年4月,临沂地区石臼港办事处建立。1985年3月22日,撤销日照县和石臼办事处改为县级日照市,仍隶属临沂地区,5月正式办公。1989年6月12日,日照市升格为地级市,11月5日对外正式办公。1992年12月7日,日照市设区带县,将原属临沂地区的莒县和潍坊市的五莲县划归日照市,同时成立东港区。1993年5月29日,设立岚山办事处,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2004年9月9日,岚山办事处撤销,成立岚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