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庭丨小趣三则
小趣三则
作者:张玉庭
A
一个人老眼昏花,吃猪肉时,恰好一颗门牙掉了下来。他错以为那是猪骨头,便去质问卖肉的。不料回家后一照镜子,才发现那是自己的门牙,他挺后悔,但转眼间又心安理得了:“幸亏我发见那是我的门牙,要不我就成猪了。”
B
一个人来到卤肉店,指着猪舌头说:“先生,我买猪舌头。”对方回答:“您的眼力真好,这口条的确刚到,特新鲜。”那人于是记住了舌头也叫口条。又一天,他到医院看病,为了证明自己口才特好,便决定露一手。果然,当医生问他哪里不舒服时,他理直气壮地伸伸舌头,威风凛凛地说了一句:“口条!”
C
提起猪,人们常会想起他的丑陋。比如,在《西游记》中路阻通天河一节,为了降服河中的水怪,孙悟空曾与猪八戒变成一对可爱的童男童女,悟空变的童女玲珑可爱,八戒变的童女则又笨又丑,好在孙悟空对着她吹了口仙气,才使她一下了变得秀气起来。
但文学家又远胜于悟空,只要对那猪吹口“仙气”,就能立刻让它变得仙女般“美不胜收”。
笔者闲时看书,就在胡山源编的《幽默笔记》中觅的一篇《猪臂》,现全文摘录以饷读者:“吴中有一人,于曲阿见塘上有一女子,貌端正。呼之即来,便留宿,解金铃系其膊。至明日,却无人,急过猪牢边,见母猪臂上有金铃。”瞧,故事中的这只猪就挺漂亮。
如此看来,把猪的形象定格成“丑”,虽常见却并非唯一。
文/张玉庭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