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白茶颜色黑褐正常吗?白茶颜色“变异”,往往有这3个猫腻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之前在鉴定做旧茶的文章里,有写到,老白茶叶片不应该发褐变黑。

但是,有茶友过来反对。

态度坚决地说,不,老白茶在陈化之后,叶片就是褐色的!

听到这,不禁让人哑然。

众所周知,茶叶本身是一片风味迷人的树叶。

茶青鲜叶在刚采下时,是柔软的,水灵灵的,叶片鲜绿的。

在不同的加工方式处理下,得出来的茶叶成品,外观颜色各不相同。

比如说,正山小种的加工,经历了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主要工序后,制出来的是颜色略黑的条索状干茶。

但是,和其它茶叶的加工比起来,白茶的制茶方式,崇尚天然原生态。

主要的制茶工序,在于萎凋、干燥,极尽天然。

所以,在白茶的干茶身上,依旧能够看到叶片本身的面貌。

以春寿眉为例,它的叶片以绿为主。

细数下来,大致能分出菠菜绿、油绿、黛绿、墨绿、苍绿、灰绿等。

在长远的未来,不管过去了多少年,当这款春寿眉在没有跑气、受潮、存坏、变质的情况下,它的叶片色调与新茶基本一致,不会改变。

只不过比起新茶时期的光鲜亮丽,白茶在逐渐存老后,叶片色彩会渐渐变深沉罢了。

一言概之,白茶不会无端端的叶片发褐!

《2》

提到这点,不少茶友难免会有疑惑。

长期存白茶,当老白茶在不断陈化过程中,叶片难道不会因为氧化转色?

这个问题,说来话长。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做过树叶标本?

很多时候,到野外去,路上会遇到很多不认识的植物。

不少爱好自然的人,会顺手将一些好看的植物叶片采下,收集起来做成标本。

(在村姑陈的案头,有本厚厚的大辞典,里面就压着一片上海的香樟叶。)

做树叶标本,其实不难。

最简单的做法,是将采集回来的叶片擦拭干净后,整理平整,夹放在书里。

书要找那种大部头的,普通纸装订的即可,页面不需要覆膜。

然后,连书带叶片,放在干燥的书房里。

隔上一段时间,叶片内里的水分大部分散发后,叶张会自动变硬变干燥。

这时将这片叶子当做书签,把玩数年不成问题。

当然也有人,为了慎重起见,还会将树叶压平变干燥后,外层加一层塑料膜,四周封口密封保存。

在减少与外界水汽接触的前提下,这片带有回忆的树叶,可以保留更长的时间。

不会受潮,也不会轻易变色。

白茶的储存过程,与树叶书签的保存,十分类似。

《3》

将采下来的叶片,放在厚书里压平阴干,便可长期保存起来。

在干度足够低,以及用心保存下。

这片树叶标本,叶片可不会随着年份增加就变褐!

而白茶的长期存茶,同样需要遵照这样的大前提——防潮干燥保存。

首先,白茶自身含水量要合格,要里外烘干烘透,内部不能保留过多水汽。

打铁还需自身硬,为避免白茶在后期储存过程发霉变质,白茶自身的干度一定要过硬!

其次,存茶包装要密封。

长期收藏白茶,最实用有效的包装方式,是三层包装法。

用瓦楞纸箱、食品级的塑料袋和铝袋,将白茶层层密封,杜绝与外界水汽、异味接触,避免好茶被存坏变质。

最后,存茶环境要干燥、阴凉、常温、洁净。

在干燥舒适的环境下,更利于白茶的品质保持与良好陈化。

不然,放在一处水汽重,杂味重的房间,很容易导致白茶受潮串味!

品质出色的白茶,在妥当存茶前提下,叶片不会贸然转色。

除非是,发生了意外。

说来说去,导致白茶叶片发褐的主要原因,无非是这3点。

《4》

制茶时,白茶遭遇“暴晒”会导致叶片变色。

植物内部的叶绿素,比较敏感娇弱。

在高温、暴晒的打击下,叶片内的叶绿素严重受损,导致叶片发褐变色。

白茶在摊晾时,喜欢柔和的“日光浴”。

阳光和煦,温度不高,再伴有微风的天气,是晒茶的好时机。

借助日光萎凋,可以让白茶的风味逐渐变成熟。

柔和的日晒,可以让做出来的白茶,既保留下大量养分,又可以呈现鲜爽干爽的香气。

但是在做茶时,切忌暴晒与一晒到底。

因为,强烈的阳光暴晒会摧残白茶养分,会破坏叶片当中的叶绿素,会损伤茶叶内部的芳香物质。

最终导致的后果,就是加工出来的白茶成品,外观、香气、滋味统统受损!

尤其是,外观上看起来苍老、颓败、死气沉沉。

没有半点新茶的光鲜亮丽模样,反倒是一副老气横秋的状态。

当然,这一点往往容易被人钻空子。

在制茶时,故意加入“暴晒”,快速让一款白茶的外观看起来苍老不堪。

从而,将其直接冒充成“老白茶”出售,谋取暴利!

《5》

经过渥堆的白茶,叶片也会偏褐。

渥堆,不属于白茶的正常工艺。

制茶时,渥堆的做法是将茶叶厚厚的堆积在一块,加重茶叶的发酵程度。

在一定的温度与湿度下,经过渥堆后的白茶,叶片的叶绿素同样会受损流失。

导致叶片外观暗沉、偏褐、黯淡无光。

正常情况下,白茶的茶青鲜叶采下后,需要第一时间薄摊、薄晾。

如此白茶鲜叶内部的水分,才能顺着叶脉,快速离开叶片内部。

走水顺畅的前提下,做出来的白茶,更能够完美体现“鲜香醇爽”风味特征。

而经过渥堆后的白茶,鲜爽不再,花香毫香受损,品质严重下降。

严格来说,白茶加工过程,渥堆是不被允许的。

这种渥了堆,发了酵,改变白茶工艺的茶,已经不能再算作白茶了。

在茶界,它有一个更常见的名字,叫“渥堆做旧老白茶!”

在白茶江湖里,这种故意渥堆,人为做旧得来的白茶,好比过街老鼠那般,登不上台面。

对于广大茶友来说,要是相信了,所谓“老白茶陈化后叶片发褐”一说。

很容易被市面上形形色色的做旧老白茶欺骗与伤害,在买茶过程频频踩坑!

《6》

储存时白茶“见了光”,也会导致叶片变色。

避光,是茶叶储存的基础要求。

因为在存茶过程中,光线的存在会让茶叶内部的叶绿素,以及各种养分物质、风味物质发生劣变。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用玻璃罐存茶。

之前,做过一次实验。将2018年的春寿眉,放进一个透明玻璃罐内,合上盖,摆在架子上。

一别数月,再取出这罐茶。

透明的玻璃罐子内,原本叶片苍绿、墨绿的寿眉,叶片彻底变暗、变褐,甚至有些偏黑。

打开盖,凑近一闻,还能闻到一股发酸的气味。

显而易见,由于玻璃罐不避光,再加上密封效果不佳。

当白茶饱受光线摧残与水汽侵扰下,风味彻底劣变。

因为存茶不当,会让一款好茶面目全非,性情大变!

不管怎么说,叶片发褐对白茶来说,不是好事。

这意味着,白茶内部的叶绿素受到了破坏。

不论是制茶时,遭受了暴晒、渥堆、高温烘干。还是后期存茶陈化时,干茶受潮,没有避光保存。

叶片发褐的白茶,内质受损,品质不堪。

这点既成事实,无法改变!

《7》

端午节,是个纪念屈原的日子,萦绕着几分淡淡的伤怀。

下午看书时,看到一首现代诗。

纪弦写过一首,纪念故国槐树叶的诗。

那片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

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多年来,竟没有些微的损坏。

可见,妥当珍藏的爱物,不易受损与变色。

亦如同,一箱被人妥当储存起来的优质老白茶,它的叶片就不会贸然变褐!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