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态的博弈每一个人都不是旁观者
孩子的心理的成长,和整个教育生态相关的。既有家长、也有老师、还有同学、社会构成的生态有关系。在这个生态当中,任何个人对孩子的干涉影响都是非常小的,不管自杀学生的老师多么的优秀,家长多么通达,都无法在孩子的成长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教育是一种多元的影响,孩子的成长影响的因素也是非常的多的。当一个孩子心理出了问题,也许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只是在孩子的状态下无法解决!尤其当下老师、孩子家长以及社会关注的只是分数,一部分学生无法解决学习上存在的问题,那么这个只关心分数的生态就会对他造成致命的杀伤。
不管是老师批评,还是学生手机被盗,这都是诱因,只是孩子濒临崩溃的心理的最后一根稻草。我们无法把凶手归因到个人心理脆弱,也无法归因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很多学生的心理可能都处于濒临崩溃的边缘,可是我们的教育生态中的每一个人都孩子给这些孩子施加压力。家长对孩子改变命运的期盼、老师对学生的苦口婆心,同学之间的内卷,甚至电视剧或新闻报道的一些共情,都可能成为教育生态中的压力,这种随着时间越来越大的压力,会让对社会懵懂的孩子无所适从,甚至会走向绝路。
问题是这种生态没有任何个人能够一下子解决。生态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所有的人努力的。有很多人在这种生态当中获得利益,有很多人在这种生态当中受到损害,有很多人还想在这种生态中获得利益。这种复杂的情况只能是在博弈当中得以解决,究竟是愈演愈烈还是逐渐好转,真的很难说。至少这些年在和这种不良生态进行博弈的过程中,发现理性的声音越来越少,改变命运的声音越来越大,孩子的负担越来越重。尽管艰难,但还是不能放弃,毕竟每一份力量在教育生态的构建中都非常重要!
希望家长、老师和关心教育的人为构建一个不要把孩子们逼上绝路的生态而认真学习一些教育心理学知识,尽量让自己的言行莫要成为孩子成长的压力。可以说教育生态的博弈每一个人都不是旁观者,沉默也是博弈的一种形式。
作者:虹野
编辑:虹野
图片:来自于网络若侵权请联系删除